【摘 要】在媒體競爭白熱化的當下,要想搶占輿論先機、獲得報道話語權,除了偶然性因素外,采編人員尚須在新聞管理上主動作為,苦下功夫。本文從新聞管理的視角出發,結合自身實踐體會,從時間管理、線索管理、人脈管理、團隊管理、目標管理五個方面進行闡述,進一步突出管理對新聞采編人員的重要性。
【關鍵詞】新聞 管理 媒體 采編人員
說起新聞管理,人們一般會想到黨委宣傳部門對新聞單位的管理,以及新聞單位對其自身的管理。記者、編輯面對紛繁復雜的事情,每天都要承擔大量的采編任務,要力爭新聞出新,人生出彩,離不開對自我的管理,離不開對線索的管理,離不開對人脈資源的管理。而那些帶領著一個團隊的部門負責人,尤其需要具備一些管理知識,掌握一點管理思維,善用一點管理工具。在各個新聞單位的培訓中,有這么一個現象:往往大講特講新聞業務知識技能培訓,卻很少觸及管理知識一塊的內容,媒體個人的新聞管理很薄弱,殊不知,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新聞,管理出精品。
什么叫管理?管理學認為,管理是社會組織中,為了實現預期的目標,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它包括四層含義:管理是為了實現組織未來目標的活動;管理的工作本質是協調;管理工作存在于組織中;管理工作的重點是對人進行管理。①
管理就是制定、執行、檢查和改進。制定就是制定計劃(或規定、規范、標準、法規等);執行就是按照計劃去做,即實施;檢查就是將執行的過程或結果與計劃進行對比,總結出經驗,找出差距;改進首先是推廣通過檢查總結出的經驗,將經驗轉變為長效機制或新的規定;再次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制定糾正、預防措施。
“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羅認為:“管理就是確切地知道你要別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②有人說,管理就是調動他人來為自己做事,實現自己的戰略意圖,這是站在老總層面上講的,站在頂尖管理層上說的。管理的核心在高層,管理的關鍵在中層,管理的難點在基層。今天,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而交叉性融合度越來越高,新聞采編人員不再是采幾條稿子,編幾個版子,掙幾個票子這樣簡單,采編人員要學點管理知識,懂點管理科學,用點管理工具,然后做出管理效果。
以筆者的實踐體會,媒體人自身應至少在以下五個方面強化新聞管理:
一、時間管理
有的記者、編輯開會總是遲到早退,因為他們心中沒有時間這根弦,也可以說是沒有紀律這根繩。部室開會他遲到,編輯部開會他也遲到,外單位通知他去采訪,他也是姍姍趕到。時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證,對新聞而言,時間就是生命。哪怕你只晚了一秒鐘,人家搶先通過微博微信推送了這條新聞信息,你再怎么補救也是望塵莫及的,永遠是個亞軍。時間就是現場,遲到晚到,現場不再,新聞就無表情無細節,無血無肉,形如枯骨。所以,時間管理對新聞采編人員實在是頭等重要的大事。
在這方面,“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給人們提供了一條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時間的途徑③:
(1)記錄自己的時間,看自己的時間都花在了什么地方,看自己到底有多少可以自我支配的時間;
(2)刪掉那些根本不必做的事情和做了也無法達成結果的事情;
(3)學會授權,不要事必躬親;
(4)盡量少開會;
(5)看自己能在多長時間里集中精力,將這段時間作為自己每次工作的時間限度;
(6)在集中精力辦事時,必須設法消除一切干擾因素;
(7)將零星時間集中成“整批時間”使用;
(8)每天早起,做一些重要的事情,而不要將這些事情放在晚餐后。
二、線索管理
記者職業的進入門檻不高,然而記者卻不好當。記者為什么苦惱,編輯為什么頭痛?因為沒有線索,缺乏有價值的線索。而個別的優秀記者,線索一大堆,總是有寫不完的稿子。優秀編輯,點子很多,一蹦一大串,呈現在版面上的總是驚喜不斷,叫好不停。這是為什么?因為他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在做一件共同的事:線索管理。
以前,記者被稱為“耳目”、“探子”。耳目不靈,如何搞新聞?!記者沒有線索,愁云繞眉,心中苦悶;主任沒有線索,無法有效指揮記者。線索管理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線索從哪里來?會中、材料中、報上、網上、道聽途說、閑聊捕捉……平時要留意有關重要資訊的收集整理,心中要有一本“線索臺帳”,自成體系。
如何捕捉有價值的線索?首要是緊扣全國、全省、全市或當地的大政方針、熱點中心,深入挖掘題材和其價值,尋找新聞價值的第二落點。
三、人脈管理
新聞工作,就是與人打交道的工作。采編也好,經營也罷,都要與許許多多的人打交道,通過他們來達成自己的目標。有句話說得好:“好人脈,成功就像坐電梯;沒人脈,成功就像爬樓梯。”《三國演義》開篇即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核心講的就是人脈。沒有人脈,高端新聞難以突破,你一直陷在打打殺殺、車禍火災報道之中。新聞廣告發行三條蛇,條條都咬人,沒有人脈,新聞職業挫敗感就愈強。
細說開來,記者要有一張人脈網。人脈管理就是要編織一張隨時可捕大魚的新聞網。媒體人要結交四種朋友:官朋友、富朋友、窮朋友、白領朋友。如果你的手機儲存了500個電話,你才算剛剛踏進新聞門檻;如果存了1000個電話,我相信,你在當地玩轉新聞是輕而易舉的事。
四、團隊管理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不懂得帶兵打仗的士兵注定成不了將軍。怎么樣讓別人跟著你走?怎么樣帶領一個團隊?作為部主任,不懂一點團隊管理之道,團隊遲早會四分五裂、分崩離析。彼得·德魯克說,“不憑經驗辦事,而是靠科學的決策,靠團體的智慧來解決面臨的或未來的各種難題。”每一個崗位都有與之相符的角色和責任,作為一團之長,不能什么事都自己一個人做,什么事都親歷親為。
團隊管理的核心是幫員工成長,這也是為部室小團隊和編輯部大團隊發現和培養人才,培養和找到能接替自己的人才,也是為自己向前進提供更大的空間。主任要幫部室成員解決難題,編輯要幫記者潤色稿件,記者要幫部室分擔重任。主任開展工作的“牛鼻子”就是策劃出點子,只有勤策劃、勤創意、工作才會有亮點,團隊就有活力。
在團隊管理中,要做到無情任務有情管理。做好團隊成員的情緒疏導工作,多與成員們單獨談話,溝通談心。同時,要營造公平公正部室文化,分配任務、關心成員,要讓團隊成員們都參與到活動中來。
近年來為什么媒體的人才流動加劇?一是與大氣候有關,傳統媒體遭受新媒體沖擊,前景不明,而新媒體也沒做大,前途未卜;二是個人有了新的追求;三是與他在單位得不到重視有關,這與新聞單位的管理文化有很大關系,管理出了問題,文化出了問題,與薪水高低并不直接關聯。
管理者要學會激勵人。一流的管理者都是思想的導師,是激勵的大師,讓人人有事做,讓人人都盡可能有出彩的機會。總編也好,主任也罷,公開場合偏心偏愛某一個人或二三個人,就會讓團隊其他成員有想法,甚至有非議,這是團隊管理的致命傷。
五、目標管理
沒有目標的團隊就是一群散兵游勇,烏合之眾;沒有目標的個人,就是一只撿西瓜的猴子。管理的目地是為了達成目標,為了出成果出成就,不是惟管理而管理。彼得·德魯克說過,“重視工作的效果,不是為工作而工作,而是為成果而工作。”要達成個人管理目標,筆者認為有三個著力點要突破:
一要學會管理自我。所有的管理,其實是人的管理。正人先正己,要管好他人,先要管理好自己。所以,管理首先是對自我的管理,是一個自我優化的過程。
二要學會管理溝通。工作的本質是溝通,溝通的本質是認同,認同的本質是傾聽。但凡出問題的,多是溝通先出了問題。今天資訊這么發達,有的人昂貴手機換了一個又一個,可就是不舍得在溝通方面下點本錢,把自己鎖在封閉的角落,溝通障礙,工作難以獲得理解與支持。重大事項、重大策劃先請大伙出主意想謀策,決策和策劃充分吸納大家的建議。
三要學會管理夢想。夢想并不是一個虛幻的夢境,它與人如影隨行,我們既要埋頭做事,又要抬頭看天。完成任務只是應盡之責,應有之義。一個記者、一個編輯能不能出彩,光靠完成任務是不夠的,需有超常的呈現。
從事新聞工作久了,都會有職業倦怠感,升職發展也會遇到天花板。所以,不能泯滅自己的新聞夢,要在工作之外多多琢磨,多多思考,提供有思想有深度有高度的見解和觀點。做一點有意義的研究探索,或者培養自己新的情趣,充實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參考文獻
①吳價寶 主編:《管理學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②弗雷德里克·泰羅:《科學管理原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③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三峽日報傳媒集團)
實習編輯:葉怡靜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