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已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實踐中,由于受互聯網的開放性和自主性的影響,以及為爭奪市場占有率、吸引受眾,網絡媒體在信息傳播中出現了新聞真實性缺失、主觀性和煽情性等問題。本文建議網絡新聞媒介加強行業自律、提高網絡新聞從業人員素質,政府強化法律監督,網民則要提高自身素質、拒絕不良信息,為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網絡環境而共同努力。
【關鍵詞】網絡新聞 傳播準則 制衡
網絡媒體包括由報社、電臺、電視臺、通訊社等傳統新聞機構創辦的媒體網站和從事新聞傳播的商業網站以及其他發布新聞信息的各種網站。在我國,當前網絡媒體主要是由傳統媒體和商業網站的新聞中心構成的。網絡新聞是由網絡媒體所傳播的新聞報道及其評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在信息傳播領域的運用,網絡已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方面網絡新聞以其傳播速度的快捷性,傳播內容的海量化、多樣化,傳受主體的多元性、交互性等優勢,豐富了新聞傳播的內容和方式,已經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渠道。但同時由于其信息發布的隨意性、匿名性,在追求利益的格局下,網絡新聞的發展在給社會提供許多真實的新聞事件的同時,也大量存在虛假新聞、不良信息泛濫、侵權現象嚴重和輿論導向偏差等失范現象。網絡新聞價值與網絡新聞傳播準則在實踐中相互制衡而發展,我們要討論的就是如何在遵守網絡新聞傳播準則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網絡新聞的新聞價值。
一、網絡新聞傳播準則
1、網絡新聞的真實性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的真實性原則要求新聞工作者在報道過程中如實地描述、解釋、分析新近變動的事實,使新聞報道與其反映的客觀事實相符合、相一致,不可有些許的誤差和歪曲。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網絡媒體,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都是非常重要的。
2、網絡新聞的客觀性
客觀性指的是記者在報道過程中的態度和方法問題,是指新聞記者本著客觀的態度并運用客觀的手法來報道新近發生或變動的事實,不因為主觀偏見而歪曲事實。網絡新聞的客觀性要求網絡媒體在新聞報道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客觀事實,將客觀世界呈現在公眾面前;使用客觀的報道手法,將事實和言論分開,堅持公正的報道立場。
3、網絡新聞的雅正性
隨著我國新聞媒體市場化改革的進行,為了滿足受眾心理需求、爭奪市場占有率,媒介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煽情化問題,即通過利用醒目的標題、設置懸念、帶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圖片和煽動性的語言來吸引受眾關注。因此,網絡新聞的雅正性原則越來越受到重視,具體要求即嚴謹、深刻、權威。
二、網絡新聞價值和網絡新聞傳播準則在實踐中的制衡和對策
1、網絡新聞價值和網絡新聞傳播準則在實踐中的制衡
(1)網絡新聞發布的自由化和匿名性與新聞傳播的真實性。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把握好新聞的真實性,不僅關系到輿論導向是否正確,也關系到新聞報道是否成功。堅持網絡新聞真實性原則是記者職業道德的體現,是滿足網民需求的重要保證,更是網絡媒體在競爭中獲勝的根本保證。
然而,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和自主參與性,新聞發布者身份的不確定性和虛假性給新聞真實性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一些網站的從業人員沒有經過新聞專業訓練,甚至連新聞的特點和基本要求都搞不清楚,隨意刪改稿件,其新聞真實性和可靠性很值得懷疑;受利益的驅動,一些網站經營者有意制造假新聞,使新聞的真實性受到很大的威脅;片面追求“快”而使新聞不“全”,很容易造成新聞不真實。一段時間來,假新聞的不斷出現,對新聞的真實性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2)網絡新聞發布的主觀性與新聞傳播的客觀性。網絡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各取所需暢所欲言的平臺,使傳受雙方的即時互動成為可能。這種開放性和互動性無疑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受眾接近媒介的權利。由于網絡傳播本身更有利于人們表達主觀意見,以及網絡媒體所受的社會控制和新聞從業人員的主觀意識等原因,網絡新聞報道帶有不可避免的主觀傾向性。
網絡新聞的主觀性不可避免,但卻可以盡可能地縮小。這就要求網絡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堅持客觀性和主觀傾向性的有機統一,首先要強調新聞客觀性的作用,使用客觀的表達方式和語言,善于在客觀表達中展現自己的傾向性,給受眾以思考的空間和余地,用客觀表述去引導受眾而不是強加給受眾某些觀點。
(3)網絡新聞的煽情性和網絡新聞傳播的雅正性。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媒體的競爭更為激烈,要想在競爭中獲勝,就要制作更容易引起受眾關注的內容,例如利用醒目的標題,通過設置懸念、使用煽情性的語言和極富視覺沖擊力的圖片材料,來滿足受眾的好奇心理,以達到爭奪市場占有率的目的。媒介依據對新聞受眾接受效果的判斷而選擇新聞報道的內容與新聞類型形式,這種接受效果也指受眾情感、情緒上的變化,而迎合受眾情緒反應的目的,則是追求受眾數量的最大化。為迎合受眾,增加點擊率,網絡媒體上充斥著大量煽情性信息,主要分為三類:一是生活八卦、名人丑聞,也就是有關名人私人生活尤其是男女關系方面的新聞;二是社會、自然的異常災變,如瘟疫、戰爭、地震、洪水等;三是暴力、犯罪,尤其是與性有關的暴力與犯罪。
煽情新聞之所以煽情,并非因為這種事實性,而是因為事實與文學生動性、戲劇化理想的糾結,但記者卻很難采集到足夠的細節,以實現事實報道的文學化、戲劇化理想。然而,一種新聞是否具有價值、是否應該傳播的理由在于它對于公共利益或個人利益是否有所增益。新聞報道必須堅持雅正性原則,要求新聞報道要有理性的新聞品質、高雅的文化品格以及純正的新聞文風,要做到這一點,網絡新聞媒體及其工作人員要堅持嚴謹的作風,堅持新聞的雅正性,避免煽情化。要盡量發揮“引導者”職能,把握好新聞價值標準;處理好網絡軟新聞和硬新聞的關系,用高質量的深度報道來增強雅正性。
2、遵守網絡新聞傳播準則的前提下挖掘網絡新聞價值的幾點建議
(1)遵循新聞規律,堅持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新聞報道不能隨意捏造或篡改事實,事實的基本要素構成必須準確無誤,對事實的描述必須準確有據,對事實的分析必須符合實際。虛假的網絡新聞是沒有生命力的,還會影響網絡媒體的競爭力。網絡新聞工作者必須加強信息的核實工作,對于轉載其他媒體的新聞也應注重調查,尤其是那些轟動的、刺激性的內容要進行反復的驗證,不宜輕信,盡量采用權威新聞媒體的信息。在網絡新聞的傳播環節中,既要保證所采用的信息的時效性,更要注意其真實性。
(2)強化網絡新聞工作者的把關意識,拒絕報道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內容。網絡新聞從業者的主要責任是為受眾提供豐富的新聞資訊,報道國內外重大的政治、經濟、科技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社會、娛樂新聞,并以此建立一種健康有益的資訊空間。所以,在海量的信息來源中,網絡新聞從業者應當進行必要的篩選,拒絕色情、暴力及相關的信息進入流通領域。網絡新聞工作者在選擇新聞素材、采訪報道的過程中應該過濾掉不健康的內容,而代之以高品質的新聞信息,為受眾提供有益的娛樂和生活資訊。
(3)加強網絡新聞媒介的行業自律。要從根本上杜絕網絡新聞的道德失范現象,就要從網絡媒體內部做起。互聯網內部應該建立一個公開的行業自律機制,應該有專門的行業法律章程,對一些不道德的網絡新聞失范問題加以制止和制裁。網絡新聞工作者也應該按照一些相應的網絡新聞行為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對在網上轉載、建立鏈接等行為準則做出規定,并要求對一些違反規定的行為做出相應的處罰,在新聞傳播領域為營造公平健康的傳播環境打下良好基礎。
(4)政府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監督、規范網絡新聞傳播行為。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任何偏離法律軌道的事物都要用法律去制止。在具體實踐中,政府要嚴格執行關于網絡新聞發布的有關規定,對網站實現歸口管理、分級負責。國內網站未經批準,不得自行采寫和發布新聞。發布新聞要注明出處,并按傳統報紙的轉載要求進行轉發。將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絡散布的反動和非法信息從網上清除,對觸犯法律的要進法律制裁。政府要將網絡傳播納入法制化的軌道,從各個環節消除不良信息在網上的傳播。
(5)提高網民的新聞素質和修養,拒絕傳播、接受謠言和不良信息。要改善網絡新聞傳播中的一些失范現象,根本上說還是要提高網民的素質和鑒別能力,培養受眾的防范意識,特別要對青少年加強網絡新聞方面的教育,教育他們接受健康的網絡信息,抵制和拒絕不良信息,讓有危害的信息無機可乘。
(作者:均為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本科生)
責編:葉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