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視新聞作為電視生命力最重要的體現形式,必須結合當前的媒介生態,努力構建有序的新聞傳播格局,加強多媒體間融合,以增強自身的影響力。本文以東方衛視為切入點和具體分析對象,試對電視新聞進行相對全方位的分析,以期對構建新媒介生態下有序的電視新聞傳播格局有所助益。
【關鍵詞】東方衛視 電視新聞 媒介生態 傳播格局
電視新聞的發展趨向是追求可持續發展,在媒介融合的過程中將自身最根本的任務做到極致,即圍繞正在發生或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能夠在時效性上追求第一時間播報,對整個新聞事件的動態發展、整個流程予以關注,并隨時報道,為受眾進行權威解讀,對重要類型事件要有預測、報道、評論等基本流程。
一、東方衛視電視新聞概況
東方衛視前身為上海衛視,于2003年10月23日全新開播,是中國第二大傳媒集團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的旗艦頻道。以“新聞立臺”為特色和主打的東方衛視致力于打造權威媒體新銳觀點,在多次電視新聞改革中引領了我國電視平臺新聞傳播的新風尚。
東方衛視以新聞節目為主打,貫穿全天的節目播出,其新聞節目播出時長位居各衛視之首,平均每日新聞播出量超過285分鐘,自2011年6月各檔新聞節目改版至今已形成多檔風格多樣、各有側重、大容量、常態化的直播新聞欄目,構成了全國省級衛視中容量最大的電視新聞節目。
1、東方衛視電視新聞節目構成
主張“新聞立臺”的東方衛視在新聞節目的整體架構上既考慮到節目制作規律,又結合觀眾的收視習慣,根據有序排列、組合的規劃機制進行總體策劃編排。繼開播時對新聞節目的大調整及2011年6月對整體新聞節目的改版,東方衛視電視新聞節目一直領先于其他省級衛視,并在節目形式、節目風格、主持人個性方面都率先進行個性化創新和有益探索。
新聞現場直播節目是電視新聞節目最具生命活力的一種形態。東方衛視節目加強了演播室和現場直播量。新聞節目全部直播,重大事件盡可能現場直播。
東方衛視的節目主干分工明確,各有側重。《看東方》是其在晨間時段傾力打造的大型新聞直播節目,依托SMG強大的內容資源和制播力量,歷時120分鐘,是新聞直播時間在全國最長的新聞節目,多種新聞兼容,娛樂資訊并舉。《東方新聞》是其主打的品牌新聞欄目,選擇在每天的黃金時段直播一小時,秉承“聚集重大事件、直播新聞現場”的特色,兩次獲得中國新聞獎版面一等獎。《東方直播室》則是將電視手段、網絡媒體、短信直播有機結合的新聞專題節目,關注當下熱點新聞事件,以直播轉型中的中國為理念,節目形式新穎同時又具有強烈的現實性。
2、東方衛視電視新聞節目改版
繼2009年改版后東方衛視于2011年6月又進行了一次全新改版,這次改版后東方衛視各新聞欄目以全新的面孔展現在觀眾面前,同時它也再一次的開創了新的節目播出形式。
(1)新聞節目及播出時間固定化。改版后,東方衛視新聞節目全天滾動播出,依舊是全國衛視中容量最大的新聞資訊,共有九檔新聞節目,并且兩年來已經形成了固定化的播出模式,播出時間也相對固定。具體包括7點檔《看東方》、12點檔《東方午新聞》、18點檔《東方新聞》及23點檔《東方夜新聞》。
(2)新聞節目樣式追求多樣化。改版后新聞節目的樣式仍然多樣化,既有《看東方》一類的大型晨間新聞直播節目,又有力求打造立足上海、放眼世界的定位為“準確、銳利、大氣、平視、生動”的專業新聞節目《東方新聞》,還將《東方夜新聞》的單一資訊改為雜志化編排,并且增加了評論,追求“第一解釋”,常邀請相關專家、重要人物直接對話。
(3)全新主持人組合與特色播報方式。黃金檔主打品牌《東方新聞》在改版后推出全新的主持人組合,由主持人合作共同播報并不是改版重點,重點在于節目的播報方式發生了變化。東方衛視大膽創新,一改往日主持人正襟危坐的播報形式,不再局限于播報臺后的固定空間,而是或者一坐一站,或者輪流“坐站”,甚至可以走動來播報新聞,將演播室劃分為主播區、講解區、立播區、互動區及訪談區,為播報方式帶來了新生機,使觀眾有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4)重視并強化直播連線的使用。直播連線自東方衛視2003年開播以來就成為該臺的一大特色,經過不斷的改版,這一特色被進一步強化,主持人在演播室通過大屏幕來與現場記者直播連線,與現場記者“當面”對話,讓觀眾有參與到整個事件過程的感受。新演播室的啟用,使東方衛視新聞節目聯合采用衛星直播、記者連線、電話采訪等多種方式,致力于用最快的速度、最搶眼的鏡頭、最獨特的視角第一時間播報新聞。
二、東方衛視電視新聞傳播格局的構建
1、以固定化的新聞節目為前提
固定化的新聞節目是構建有序的傳播格局的基本前提。
(1)新聞節目相對固定。固定的新聞節目即每天播出的新聞節目是固定的,新聞節目的個數和板塊類別是固定的。以東方衛視為例,7點檔《看東方》、12點檔《東方午新聞》、18點檔《東方新聞》及23點檔《東方夜新聞》就形成了基本的新聞節目格局,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都有對應的新聞節目,而所對應的新聞節目又是有所區別、有所側重的。
(2)節目時間和時長相對固定。節目時間和播出時長的相對固定是為了形成固定的播出模式,由此培養固定的受眾收視習慣,形成收視粘性。固定的播出時間與播出時長也方便受眾收看,同時也能同其他臺進行公平的收視率競爭。如果經常出現節目播出時間和時長的不確定,不僅會損失固定受眾,還不利于新聞節目品牌的建立。當前,東方衛視已經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播出模式,除重大或突發事件臨時插播外,新聞節目的播出時間和時長也基本固定。
2、以節目樣式的多樣化為追求
只有節目樣式做到多樣化,各具特色,在和同級衛視競爭時才會更有競爭力。
(1)節目構思的創新性。節目樣式的改變得益于節目構思的創新性。電視新聞節目的構思活動是節目孕育過程中一系列多維思維的體現,需要整個新聞團隊多側面、多角度的認識事物,為節目的基調、內容、形式、整體架構做準備。以《東方直播室》為例,在節目構思上充分體現了其創新性與多維性,是一檔將電視手段、網絡媒體、短信直播等方式有機結合的新聞專題節目。通過關注當下熱點新聞事件以及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值得討論的社會現象來“直播轉型中的中國”,具有一定的社會現實意義。
(2)以特色的節目風格為依托。鮮明的節目風格是電視節目尤其是新聞節目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是與其他新聞節目進行有效區隔的有力武器,節目風格是節目樣式的組成部分。在媒介聯動方面,充分突出電視的媒介優勢,用直觀的方式將事件呈現在受眾面前,并且將矛盾原生態再現。東方衛視通過巨幅LED屏幕連接熱心網友參與互動,現場觀眾投票團通過投票表決表達民意;電視、網絡、手機三屏合一,以上都充分反映了電視新聞要充分運用多媒介融合的方式來進行節目運作。
3、以節目整體的類型化為基本
構建有序的電視新聞傳播格局,必須以新聞節目整體的類型化為基本,在整體架構上要有頻道意識、品牌意識,根據整個頻道的主題、定位,將所有的新聞節目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和側重;同時,電視節目結構布局必須考慮受眾的收視習慣,根據新聞制作播出規律對節目整體進行有序排列組合。
(1)以個性化的主持人為節目區隔。主持人是電視新聞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個性化的主持人為新聞節目提供更多的節目特色,尤其是思辨性新聞節目,主持人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主持人是節目的靈魂。駱新是上海東方衛視的優秀主持人,他冷靜、獨到、犀利的主持和點評,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得到國內同行的高度評價。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及鮮明的觀點,也引起了輿論界的廣泛關注。觀眾對他的主持風格的評價為:犀利而不失親和,關照而不失獨特。
(2)對媒介技術進行優化整合。電視新聞的變革,首先依賴于信息技術的進步,技術引起變革,進而帶動觀念的更新。東方衛視電視新聞理念的不斷改變,和媒介技術的發展不無關系。當前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帶來了媒介生態環境的不斷變化,電視作為一種傳統媒體必須加強媒介融合,突出自身媒介優勢的同時綜合利用多維媒介格局。在新聞資源越來越開放的今天,如何報道新聞成為各衛視臺爭奪收視率的重要途徑。新技術的使用為新聞演播室向高精尖方向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新聞理念與操作實踐相結合,共同為構建有序的傳播格局服務。
結語
在媒介生態復雜多變的今天,傳統媒體更應該在突出自身媒介優勢的同時加速融合多種媒介形式,在全媒體、自媒體時代提高自身競爭力。電視新聞作為電視的生命力和重要組成,在面對挑戰和機遇的同時要從大局出發,面對傳播格局不斷擴大的趨勢,從新聞節目本身出發,爭取第一時間,多角度的塑造媒介核心競爭力。在開辦固定新聞節目的前提下,保證節目播出時間和時長都相對固定,不斷追求節目樣式的多樣化和節目整體構成的類型化,凸顯節目風格并培養有個性的節目主持人。從節目的每個細節入手,從當前具體運作模式上總結實踐方法,以對構建新媒介生態環境下有序的電視新聞傳播格局提供經驗支持。
參考文獻
①楊鳳嬌:《中國電視新聞傳播格局的變遷》[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9
②高有祥,《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傳播》[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2(7)
③CTR央視市場研究發布2012年度全國省級衛視綜合評估調查結果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學研究生)
實習編輯:韓沂瑾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