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廣播電視節目的發展催生出各式各樣的新聞工作者,其中以節目主持人和播音員最為大家熟悉。不少人對于節目主持人和播音員的認識有所混淆。雖然兩者都是服務于廣播電視行業且有著共性,但還是有著不小的區別。本文從概念、工作范圍、所負責任等方面對兩者的區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播音員 主持人 區別
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在我國出現的時間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1981年元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臺灣廣播部開辦了由徐曼主持的《空中之友》節目,在中國大陸開創了主持人節目的先河。繼廣播之后,中央電視臺于1983年正式固定播出《為您服務》欄目,由沈力擔任該欄目的主持人,沈力成為我國第一位電視固定欄目主持人。后來,以主持人形式出現的廣播電視節目迅猛發展,同時也備受廣大聽眾觀眾的青睞。
隨著廣播電視的快速發展,新聞類、社交類以及綜藝類的欄目越來越多,也帶動了播音員、主持人隊伍的逐漸壯大。但是剛開始在不少電視臺的節目中,所謂的主持人大部分都是從播音員派生出來的,他們在這些節目里只是出頭露面的解說員,不參與節目的前期采訪和制作,這就不能稱得上是一名真正的節目主持人。有的甚至將天氣預報的播報者都冠以“主持人”的名稱,這完全是個誤解。從目前各類廣播電視節目來看,無論是節目主持人還是播音員,他們都是廣播電視節目在最終呈現給觀眾時,向觀眾進行傳遞和表達信息的,都需要通過某些具體的表現方式,例如形體、語言等來向觀眾表現內容。在筆者看來,節目主持人和播音員固然有許多共性,但還是有著質的區別,不能很好地認識兩者的不同,將有礙廣播電視節目質量的提高。同時還要注意,區分主持人與播音員不能偏離二者“質”的規定性,否則就可能走入誤區。在以下幾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二者顯著的不同點。
首先,兩者的概念不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甘惜分教授主編的《新聞學大辭典》認為:播音員是“廣播電臺(站)和電視臺在話筒前、鏡頭前按照文字稿進行有聲語言創作活動的專業人員”,一般應具備音質優美的嗓音、吐字清晰的標準普通話和熟練的播音技巧。那么“節目主持人”呢?從字面上講,“主持”有兩層意思:一層是指負責掌握或處理某事,如主持會議、主持節目等。另一層是指某種職務,如寺廟主持、商會主持等。把上述兩層意思結合在一起加以引伸,那么“主持人”便是負責掌握或處理某事的人,“節目主持人”則是掌握或處理廣播電視節目的人,它以個體行為出現,代表著群體觀念,參與和把握節目的進程,直接地、平等地進行大眾傳播活動,它要求從業人員有較高的綜合素質,但對嗓音等播音員必備的素質并沒有嚴格的要求。因此,中央電視臺大多數欄目的主持人,如《東方時空》、《焦點訪談》等欄目主持人,主要從記者中選拔。
其次,工作范圍不同。播音員的工作是從拿到播音稿件開始的。通過對稿件的分析理解,從而準確、鮮明、生動地傳達出稿件的內容是播音員的首要任務。我們從播音員的概念定義中可以得知,其主要特點是“在話筒前、鏡頭前按文字稿進行”。而主持人的工作范圍卻要廣泛得多,它包括“組織串連一次節目的各個部分……集采、編、播于一身”。在現在的體制下,主持人雖然還難以完全達到上述要求,但通過對節目的積極參與,能夠使自己的的活動空間和領域與播音員相比要拓寬不少。
第三,所負責任不同。播音員只對稿件負責,傳播無錯漏,表達不走樣就算完成任務了,不能夠有太多的自主發揮。而主持人則要對整個節目的形象負責,節目的編排如何,甚至一個間奏是不是合適都要考慮。在直播節目過程中大家會很明顯的感受到這點,由于時間或節目的臨時調整,主持人必須能夠非常自如地面對突發狀況,比如每一年的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零點鐘聲之前的墊場,就考驗了主持人臨場發揮和駕馭舞臺的能力和水平。由此看來,播音員工作的核心是在于對字句的推敲,以求達到表達上的準確,而節目主持人的要求則是著眼于對整個節目的把握。
第四,與觀眾的交流方式也不盡相同。播音員與觀眾的交流比較單一,廣播電臺播音員通過有聲語言來實現,電視播音員還可借助形體及表情動作進行交流。而節目主持人既可以自己出面直接與觀眾進行語言交流,也可以借助某段音響、畫面或者樂曲與觀眾進行間接交流。同是有聲語言的交流,主持人也比播音員來得靈活,他(她)既可以直接對著觀眾講話,也可以自己拋磚引玉,引出第三者與觀眾進行語言交流,還可以是兩、三個主持人之間的交談,間接向觀眾傳遞某種信息。在一個真正的“主持人節目”中,我們可以把與觀眾的各種形式的交流都算在主持人的名下,因為節目中所安排的每一項內容,都不同程度地表達了主持人自己與觀眾的交流意向。
最后,“個性特征”的體現方式不同。播音員所播出的內容都是既定的,他的個性特點是通過有聲語言的表達體現出來的,其中包括個人之間音色的差異、有聲語言的表達習慣以及對句段的不同處理方式等等。主持人的個性特征就不只局限于有聲語言的表達了,更體現在語言本身的特色上,它應是一種語言內容與語言形式的完善結合。這種語言,除了有聲語言,還可以通過主持人的面部表情、舉手投足等伴隨語言來表達。
結語
總之,節目主持人參與節目的采、編、播全過程,是節目的制作者、策劃者、播出者,播音員只是依據稿件進行再創作的播出者,但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都是廣播電視節目與觀眾、聽眾的聯系人。所以在這里,我們要反對兩種傾向:一是把節目主持人與播音員的概念對立起來,夸大不同點;二是把兩者相混淆,等同起來。這兩種認識各走極端,同屬表象化地看問題,我們應正確認識節目主持人與播音員的區別,把廣播電視節目辦得更好。
參考文獻
①張俐:《新聞采寫實務》,蘭州大學出版社,2010
②黃匡宇:《當代電視新聞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③高有祥:《電視新聞的理論與實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④甘惜分 主編:《新聞學大辭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239
(作者單位:池州市廣播電視臺)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