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男中音作為一個英雄的輝煌的男聲部,有著自己獨特的音色美。本文首先探討了歌者音色差異的生理原因,然后討論了在技術層面上如何建造一個合理的男中音音色。結合著名歌唱家廖昌永的演唱實踐,文章還著力探討了幾點容易忽視的聲樂概念性技術和藝術化的音色表現,以期對廣大的聲樂教師和男中音學習者一些淺薄的啟發。
關鍵詞:美聲唱法;男中音;音色;廖昌永
在聲樂教學的諸要素中,聲音的音色是其中極為重要的方面,因為音色涉及到人物性格、情感表達和多樣化的表現,更不用說美的音色是人們接收聲樂的前提了。在男中音學生的教學中,我們首先碰到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構建男中音的音色。本文以筆者的教學實踐,結合我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聲樂藝術,來探討這一問題,以求教于方家。
首先,我們要探討的是男中音音色的“生理元素”。每個人的生理結構不同,加上發聲的力度,在發聲運動中器官的變化、配合也各自不同,這就造成了同是男中音,音色也絕無相同。于是,我們能很清楚地分辨出廖昌永、楊洪基、佟鐵鑫、袁崇野、張海慶的聲音。仔細分析,可以發現以下這些因素造成了各自個性的聲音:
(1)聲帶以及附屬喉部結構的不同。受種族、遺傳、環境、身體構造和發育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每一個男中音的嗓音條件自然有差異,或低沉或明亮,或響亮或暗啞。聲帶和喉部是發聲的源頭,同時也是承上啟下的樞紐,聲帶的作用如同二胡的弦鋼琴的琴鍵,沒有聲帶的良好閉合聲音會是棉花狀的(下文還要詳述)。喉器下面連著胸腔,上面通往頭腔,是尋求共鳴的關鍵一環,更何況聲帶的良好運動只有在自然拉開、沉穩向下的喉嚨中才可以實現。
(2)共鳴腔體的不同。大家都知道,人體的共鳴腔主要由低聲區和高聲區的腹腔、胸腔、喉腔和口腔,高聲區的口咽腔、頭腔、鼻咽腔等組成。共鳴腔對聲音的美化作用眾所周知,這些共鳴腔的差異是音色差異的重要原因。①
這些生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一個歌者的發展,而且是終身的。生理因素是我們判斷一個男中音是否是“真正的男中音”的關鍵之處②。我們都能熟知,男中音按照音色的差異大體上可以細分為抒情男中音和戲劇男中音。前者的聲音富于流暢感,變化輕盈,適合演唱抒情性的作品;后者的聲音低沉結實,有爆發力,是一種有內涵的聲音,適合演唱有內心沖突的歌曲。就廖昌永而言,他的自然音色很醇厚、松弛,是偏于抒情的“高的男中音”。
下面,我們要著重探討如何在技術上構建男中音的音色。
(1)呼吸的對抗。關于呼吸,業界已經說得夠多了,這里只說一說注意的事項。大家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吸得過于“飽滿”,以為這樣才能保證音樂長句的表達。殊不知太多的氣息使得“呼出”和“吸入”的對抗不能實現。筆者在教學中,常常用“吃驚”來提示學生。“吃驚”的呼吸有以下好處:吸氣很深,橫膈膜周圍也充滿氣息;有通暢的通道,吸時幾乎沒有聲音;對抗力也天然的形成,使靈巧地控制聲音成為可能。
廖昌永在演唱時,很注意呼吸。他的身姿很松弛和挺拔,最有代表性的是他演唱時的下頜微收,感覺把身體轉換為一張良弓,使氣息更有張力。他在現場演唱會上,常常是前后腳分開站立,重心落在前腳,全身(頸部、肩部等)都很松弛,這是他聲音自然流淌的前提。
他的氣息平穩而且綿長,這在業內都是公認的。他的呼吸很沉穩,就像他在教學中所言,在吸氣的同時,雙肩有向兩邊拉伸的感覺。周小燕教授指導廖昌永時有一個“體態語”,一手握拳向下,另一手用手掌托起,意思是說:呼吸是一種“積極的對抗”。只有對抗才能產生出流動的聲音,相對于男高音,男中音的音色在中聲區發揮更多,更需注意流暢感。一個不流暢的男中音,聲音是很沉悶發暗的,那就會造成“沒有音色”了。
(2)聲帶的“輕機能”和良好的閉合。聲帶的“輕機能”是一種提法,指的是聲帶的邊緣振動,以區別于我們在說話時或者錯誤發聲時的以大部分聲帶振動為主的聲音。邊緣振動后的聲音音色柔和,易于拓展音域,也容易和氣息“搭上勁”。良好的聲帶閉合非常的重要,有些學習多年的學生更易忽略這個基礎。美好的聲音一定是聲帶在自然狀態下的“閉合”才能產生。當我們常提“關閉”、“高位置”時,這個基礎萬萬不可忽視。
要重視起音的訓練,起音是樂句的開始,它的狀態影響著后續的聲音表現。業界把起音分為“硬起音”、“軟起音”、“舒起音”(也稱“緩起音”),區分只是聲帶閉合和氣息傳達的同步情況。先聲帶閉合再氣息支持,像發“爸”等字,是硬起音;先出氣息再閉合,像發“世”等字,是“舒起音”;聲帶閉合的同時氣息流動,像發“喂”等字,是“軟起音”。我們建議多練習“軟起音”,這樣的聲音才會自然、富于彈性,同時對于發聲器官也能減少傷害。
(3)注意咽腔對于整體共鳴腔的“搭橋”作用。共鳴腔是個通道,喉嚨的打開是關鍵,這一點已經不用贅言。至于咽腔的打開近幾年才陸續為人們所重視。正如著名聲樂理論家加爾西亞指出的:“咽部是使音色發生變化的器官,音色的產生是與聲道的形態、直徑、兩壁的緊張度、不同長度等有關,而這些又是由于不同的喉頭位置與腭的有關肌肉的活動而行成的,喉頭的升降對聲道的長短、形狀、直徑、兩壁的張力等都有影響。③”口咽是個關口,它的作用和喉嚨實際上是相似的,鼻咽是通往頭腔的關口,它的聲音決定著“頭聲”的質量。尤其是,中高聲區共鳴腔對于音色的貢獻更大,它才是區分不同音色的關鍵所在。所以,聲樂家讓·德·雷什凱竟然說:“歌唱的大問題就是鼻子的問題。④”
廖昌永強烈的“頭腔共鳴”為人所稱道。這首先得益于他的低喉位,他在演唱跳躍性極強的《快給城里的大忙人讓路》時,喉頭的位置一直保持著穩定,這是他的聲音自始至終通暢流動的原因⑤。在教學中,他強調“閉口音開著唱”,口腔很空,沒有一點多余的力。聲音很空,也保證了共鳴的效果。
最后,我們要探討的是在作品中如何運用男中音的音色。
(1)依據作品的內容和角色的情感表現。作品的內容是歌者要傳達出來的,如果傳達失敗,這首作品就是失敗的。只有“聲情并茂”,才稱得上是優秀的歌者。如青主作曲的《我住長江頭》,原作是宋代李之儀的詞作,表達的是相思。可是青主在這里要傳達的是特定歷史時期自己的哀思和呼號。廖昌永在演唱這首作品時,讓歌中的愛戀和哀愁結合,聲由心出。在演唱反復句“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時,他采用的是遞進增強的方式,表達深刻的懷念。⑥
廖昌永在上海大劇院曾成功地演唱了意大利作曲家多尼才蒂的詠嘆調《像天使一樣美麗》,這首歌曲在處理時沒有戲劇性,要表達的是對一位女性的贊美。于是,男中音的英雄感隱藏起來了,而轉換為一種婉轉的、輕盈的、柔和的聲音。他對于樂句強弱對比,歌曲表達的想象色彩和向往情緒都表達得很到位。《華盛頓郵報》曾撰專文盛贊他:“在這個世界杰出歌唱家躋身的地方,最耀眼的明星是來自中國的廖昌永。他對威爾第歌劇準確的把握,使他猶如一位天生的威爾第歌劇的歌唱家,全身都散發著威爾第的氣息;他堅實、優美、濃郁、醇厚的音色和音質以及流暢的氣息和無與倫比的藝術感染力,使得肯尼迪中心又一次為之瘋狂。我們堅信這位天才的藝術家將成為世界歌壇的一個瑰寶。”⑦
(2)依據作品的題材和音樂風格。作品的題材是需要歌者分析的,我們的“二度創作”必須要尊重原作,忠實于原作。題材是嚴肅的還是詼諧的,是表達愛戀的還是表達感恩的,都應有所區別。甚至,同樣是表達母愛,也有母親尚在,表達祝福、依戀和母親已歿,追思懷念的分別。在音樂題材上,各種風格的作品要傳達出其中的韻味。如果把青海的“花兒”唱成陜西的“信天游”,或者處理亨德爾《綠樹成蔭》和莫扎特《魔王》的手法雷同,那真是不可想象的。下面以廖昌永演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來作一說明。這首詞氣勢豪邁,橫絕千古,譜曲的是著名作曲家青主。當時的青主剛剛經歷北伐的失敗,自嘲“亡命樂壇”。曲調特征和詞作相符,也分上下闕。上闋采用宣敘調形式,富于朗誦感,這種穩健的音樂旋律怎樣避免干枯,對于歌者的音樂修養是個考驗。譜例:
歌曲的下闋為詠嘆調式,充滿抒情,聲音應增加柔和度,不僅抒發豪情,也徜徉著自己的想象和夢幻。譜例略。
(3)注意男中音演唱“音色段落”的安排。情緒對音色有著“著色”的功能,加之共鳴器官的微調也能改變一些聲音的色彩。有些作品,在不同的語義段或者音樂段應有不同的音色表現。我們把這種處理稱為“音色段落”。比如《松花江上》,一開始是深情地訴說自己的“家”,要有甜蜜感和自豪感:“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然后很快地轉入哭訴和申告:“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尤其是唱到“爹娘”句的時候,滿腔的仇恨和對生活的壓抑都噴發出來。
在演唱歌劇中,這種音色轉換的機會更多,還是以廖昌永的成名作《我是城里的大忙人》為例,它表演性極強的背后是對音色表現力的挑戰。在開始部分,廖昌永用非常飽滿的氣息和共鳴演唱出自己的開心和自信,譜例:
后面的樂段出現了對話、模擬,在音色上也要進行處理,不僅有真假聲的轉換,還有重機能和輕機能的跳躍,這些技術難點既成就了這一選段的高難度,也成就了廖昌永作為一位杰出歌唱家的地位。
當然,作品的表現更多的體現了歌者的音樂和文學修養,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像廖昌永這樣優秀的歌唱家也是在不斷的聲樂實踐中磨礪鍛造出來的,我們要記取,聲樂應該是“有聲有樂”,良好的音樂性也是一個歌者終生追求的目標。
綜上,我們以廖昌永為例,粗略地論述了一位男中音歌者應如何構建自己的聲音,如何控制自己的音色,讓它為作品服務。
注釋:①其實,除了這些共鳴腔體的體積和形狀不同外,舌頭的擺放、會厭的狀態等對音色的形成也不可小視,這些細節也是聲樂訓練中要重視的方面.
②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在高音上有困難的男聲,被誤判作男中音,在學習的后期就會出現音量不夠,喉嚨過于打開,出現撐喉頭和聲音空洞的問題.
③尚家驤.歐洲聲樂發展史[M].華東出版社,2003.
④音樂譯叢(第一輯)[M].人民音樂出版社,1979.
⑤低喉位是自然拉開的喉位,不能作為我們追求的目標。因為過低的喉位會使聲音暗啞,市區彈性,影響聲音往高聲區的發展.
⑥這里也應指出,廖昌永在演唱中國作品上是不遺余力的,他曾說:“美聲不能只關在象牙塔里……建立中國美聲學派似乎一直是聲樂圈里的事情,但其實是不對的,讓優秀的聲音唱好優秀的歌曲,是我們所有音樂工作者應該共同關注的。”見王潔、邢曉芳,《結合西洋技法,唱好中國歌曲》,《北方音樂》,2007年第11期.
⑦多明戈.他是我所見過最優秀的男中音[DB/OL].網址:http:∥ent.qq.com/a/200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