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闡述了中國民俗文化的內涵,從涉及民俗文化的各個角度詳細分析了中國傳統民居大門裝飾的主要內容、形式和意義。梳理和探討了民俗文化在民居大門裝飾中的應用。關注民俗文化與建筑文化的融合與創新,為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鋪墊道路。
關鍵詞:民俗;大門;裝飾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千差萬別,對民俗文化也有著直接的影響,建筑是深受文化影響的產業,建筑中的不同結構形式,也體現著不同的文化特色。民居大門作為建筑中的一個結構,是建筑的出入口,在中國古代,無論是宮殿、寺廟、園林、住宅,單幢房屋,還是成合建筑,都有各自的門。古代民居的門代表著一個家族的風格、資質、地位,能夠反映、記載家族的歷史與文化,大門上的雕刻裝飾和色彩的處理,也在不同程度上表現了古代民俗文化的內涵。民俗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是在普通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質的、精神的文化現象。在我國古代,農耕生活是廣大老百姓的主要生活形式,漫長的封建王朝統治,使得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產生了豐富的民俗文化。民俗作為和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傳統文化,在大門裝飾中表現尤為突出,且內容豐富,題材廣泛。以下從我國傳統風俗文化的不同角度分析民居大門裝飾的特色。
1門色
中國古代,長期處于封建統治下,宅院大門的顏色是按照嚴格的等級制度劃分的。一般王公貴族或者衣門大戶,其大門用紅色,稱為朱門。唐代高官,大臣的府第大門是黃色的,稱為“黃閣”。明朝時期,宅院大門的裝飾曾經有非常明確的規定,按照官員的級別高低,宅院大小,房屋數量等,將大門的色彩、紋飾以及首輔等作出相應區分。官至王侯級,宅院大門用金漆獸面,擺錫環;一品二品官員,大門用綠漆及獸面,擺錫環;三品至五品官員,大門用黑漆,擺錫環;六至九品,黑門鐵環;庶民則不允許用斗拱和彩色裝飾。在我國各地,黑色大門非常常見,也有部分民居大門,門不施漆,呈原木色,體現出普通百姓簡樸的生活方式。
2門神
門神,守衛大門的神,是民居宅院的守護神。在中國古代,門神分為武將門神和文官門神,秦叔寶、尉遲恭、鐘馗是武將門神的代表,他們除妖驅邪,看宅護院。天官、喜神、和合二仙是文官門神的代表。用以寄托人們富命長壽、高官厚祿的愿望。一般情況下,武將門神貼在第一道大門上,文官門神貼在第二道大門上,秦叔寶、尉遲恭、鐘馗、天官等門神形象,已經成為一種鎮妖除魔、賜福納喜的代表性符號,在大門裝飾上不可或缺。隨著時代變遷,這種符號可以用簡化的福字來代替,其特殊的色彩和形象,與宅院大門融合為一體,不可分割。
3門聯(春聯)
傳統民居的大門裝飾上除了門神之外,門聯的地位也極為重要。它總是成對地貼在大門兩邊,所以又稱為“對聯”。據考證,唐朝時就有了門聯,當時書寫在桃木板上,然后掛在門上,為了祈求平安,富貴等。門聯言簡意賅,制作方便,張貼在大門上,不但表達了思想,而且極具裝飾效果。如果大門門扇上貼了門神,則門聯貼在門兩旁的門框柱子上,有的除門聯之外,還在門上方的橫枕上貼一條橫批。門聯既有內涵,又有形式之美,而且比門神的制作更為簡便,所以這種形式不但用在大門上,而且被廣泛地沿用到了其他地方。比如宅院大門內的影壁上、窗戶上、樓梯上、推車上,甚至牛棚、雞窩、茅房外都貼有對聯。
4門上辟邪物
符合傳統民俗文化的大門裝飾除了以上所說的鎮宅辟邪之物以外,常見的還有照妖鏡、吞口、鋪首等。照妖鏡屬于門上辟邪物,一面普通的鏡子,懸掛在大門上方,為整個宅院鎮妖避邪。吞口是一種木雕的獸頭,形象如老虎頭,面目猙獰。風俗中認為,這樣的怪獸能夠以惡制惡,嚇跑妖魔。鋪首指門環及配以裝飾性的底座,含有驅邪的意義。鋪首多由黃銅之城,也有鐵制品。古代鋪首的造型,有龜、蛇、朱雀、雙鳳、羊頭、虎、獅、螭等獸頭狀,猛獸怒目,露齒銜環,將威嚴氣象帶上大門,可以驅邪避兇。
5門上祈福物
門上裝飾物既有辟邪之物,也有祈福之物,門上祈福的裝飾物中最常見的有元寶和香插。元寶分金元寶和銀元寶,寓意招財進寶,財源廣進;香插一般用桃木做成,外邊包有紅紙,刻上花紋,在節日插香,既有裝飾效果,又能表達對神靈、上蒼的真誠之心。
6門釘
在中國古建筑中,門釘只在板門上使用。起初門釘的使用是出自木板門制作工藝的需要,但是到后來,門釘的裝飾性意義似乎更為重要了。在宅院大門上的門釘數量是很有講究的。古代皇宮的城門,每扇門的門釘有九排,每排有九個,共八十一個?;视H王府的門釘是六十三個。公侯家大門時四十九個。普通官員家,二十五個。老百姓家,不能裝配門釘。在古代門釘被納入了民間風俗活動中,摸門釘,可減災免災,是一種祈?;顒印?/p>
7門雕
中國傳統民居的門雕,有木雕、磚雕和石雕三種。這三種裝飾工藝經過千年歷史演變,也成為了宅院大門門面裝飾重要的一部分。木雕,位于大門裝飾的主要部位,包括門簪、雀替等,門簪出現于漢代,起初是固定門扇的結構構件,后來,為了增加其裝飾效果,將數量由原來的兩枚增加至四枚,甚至更多。門簪位于大門口上方,朝外一面做成圓形、方形、六邊形等各種斷面形式,朝外看面上加木雕花飾。雕刻題材如四季花卉,春蘭、夏荷、秋菊、冬梅;吉祥文字“壽”,“?!被颉凹椤?,“平安”等吉詞頌語;還有漢瓦當等圖案。雀替,用于大門和檐枋的下面,多雕刻蕃草,草龍為裝飾。磚雕,是一種具有極強觀賞價值的裝飾藝術品。主要在門頭和門楣等地方出現。圖案內容豐富多彩,題材十分廣泛,如福祿壽喜、梅蘭竹菊、文房四寶、玩器博古,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主人的理想抱負。石雕,主要作為對宅院大門的周邊進行裝飾的物品,如枕石、石獅、影壁等。門枕石在傳統建筑上主要起到支撐和固定大門的作用,一般由石料加工而成,基本形式為鼓形。中間由團花作為裝飾,團花內有花紋,也有草紋;有動物紋,也有神獸紋;還有吉祥物紋,其中以轉角蓮花為常見。
8應時裝飾
除以上所述的大門裝飾物外,依照民間風俗、地域還產生了很多應時的裝飾。和民間二十四節氣相關的一些習俗,很多都會表現在民居大門裝飾上。清明門上插柳,端午門上插艾,秋收插稻穗,這些既是對節氣和農耕反應,也寄托百姓美好的祈求和愿望,又成為了民居大門上的一種特有裝飾。這些和民間風俗文化相關的大門裝飾,體現出濃厚的文化色彩,隱含了中國古老而又深沉的觀念,有一種強烈的感染力,是我國建筑裝飾歷史中不可忽視的藝術遺產。古代百姓技藝精湛,精神世界豐富多彩,這樣的大門裝飾不僅美化了居住環境,還與中國民俗文化相得益彰。中國民俗文化在民居大門裝飾中的應用進行一些梳理和探討,有利于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整理和繼承,也有利于中國建筑歷史的發展研究。可以使得中國民居宅院大門的裝飾藝術和民俗文化發揚光大。
當然,中國民俗文化博大精深,作為建筑裝飾藝術的研究者,我們有責任繼承和發揚這一傳統文化,注重保護和流傳,在教學和創作過程中,使得傳統文化與現代觀念相互融合相互感染,這樣才能使得傳統文化更有生命力,才能為民族文化的傳播帶來新的契機。
參考文獻:
[1] 吳裕成.中國的門文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2] 姚美康.中國傳統民居大門裝飾中的民俗文化[J].家具與室內裝飾,2009.
[3] 樓慶西.中國住宅的門文化[J].中國建設報,2013.
[4] 樓慶西.中國傳統建筑裝飾[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