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鹽城城市的自然氣候、屋頂場地條件、地域特征、傳統文化以及屋頂綠化中存在的問題等因素的分析,研究制定鹽城城市屋頂花園景觀設計策略,調動引導屋頂綠化的積極性,豐富綠化形式,以期為鹽城市屋頂綠化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屋頂花園;景觀設計;鹽城市
1屋頂花園含義及在鹽城的發展現狀
屋頂花園是在各類建筑物、構筑物、橋梁(立交橋)等的頂部、陽臺、天臺、露臺上進行園林綠化、種植草木花卉作物所形成的景觀。它創造了豐富的景觀,為人們提供觀光、休息、納涼的場所。
屋頂花園可以保證特定范圍內居住環境的生態平衡和良好生活環境。一個綠化屋頂就是一臺自然空調,近年來城市建筑物的逐漸增多,由于太陽輻射引起的建筑物能是積聚也隨之增多,再加上家用燃料,工業,機動車增加的能量源源不斷,造成城市氣候的能量剩余非常驚人,特別是在夏天,同沒有建筑物的地區相比,市內的氣溫顯著升高,在建筑物密集的市區,夏天由于缺水會出現令人難以忍受的高溫,由于建筑物對光的反射低,夜間降溫減弱,因此會對人的健康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而綠化地帶和綠化屋頂,可以通過土壤的水分和生長的植物降低大約80%的自然輻射,以減少建筑物所產生的負作用。通過實驗證明和沒有綠化的屋面相比,綠化屋頂可以降溫,在酷熱的夏天,當溫度30度時,沒有綠化的地面已達到不堪忍受的40~50度,而綠化屋頂基層10CM處,溫度則為舒適的20度。在冬天,綠化屋頂像一個溫暖罩保護著建筑物。
鹽城市地處蘇北平原,東臨黃海,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高樓大廈迅猛崛起,給現代都市披上華麗“外衣”,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綠地面積不斷減少,人居環境質量日趨下降,帶來了環境問題。城市園林綠化發展中表現出的突出問題是園林綠化的保持和發展與用地稀缺現象之間的矛盾。當前要改善城市中心區域的環境條件,就必須全方位地開拓城市空間,向建筑的“第五立面”索取綠色,營建屋頂花園,讓灰色的屋頂綠起來、靚起來,增加城市綠量,降解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降解粉塵污染,降低熱島效應;屋頂花園是建造田園城市,改善人民的居住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生態和人居環境質量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鹽城屋頂花園具有代表性的有家樂福超市上的鶴翔公園,芝林廣場的屋頂花園等,但實施總量較少,未形成規模。在建造方面,工程技術及施工水平參差不齊,屋頂花園設計中的藝術表現欠缺。實施的屋頂綠化由于受條件限制,大部分為簡單式綠化,綠化形式單一,綠化植物的種類較少,空間利用不充分,生態效益較差,且養護管理不到位,社會公眾的參與度和認知度不高。屋頂花園的設計不僅要考慮生態、環境效益,同時也要滿足它所承載的人文功能、社會功能。屋頂花園建造的科學實用,既能充分發揮生態效益,又能滿足人們審美需要、提升城市文化內涵,是我們研究的課題。
2影響鹽城城市屋頂花園設計的因素
屋頂花園景觀設計遵循分析、創造、決策三個步驟,前期的分析調研是設計的 “基石”,直接影響設計的成敗。它包含自然氣候因素、場地因素、區域文化因素三個方面內容。對以上內容的分析結果,成為設計的理由和依據。
2.1自然氣候因素
鹽城市位于東臨黃海,北緯32″34′~34″28′,東經119″27′~120″54′。屬于北亞熱帶氣候向南暖溫帶氣候過渡的地帶。由于東臨黃海,海洋調節作用非常明顯,也可屬于濕潤的季風氣候區。全市年平均氣溫為13.7~14.5℃,全市極端最高氣溫為37.2℃。年降水總量為785.2~1309.5mm,全市年總雨日數為96~113天。季風盛行,四季分明,雨水豐沛,雨熱同季,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城市屋頂花園的設計應根據這些氣候特征考慮植物配置策略與構景設計。
2.2場地因素
由于屋頂花園設計中場地的復雜性和特殊性,相對于地面造園建造的技術難度大大增加。屋頂環境比較惡劣,光照強、氣溫高、風大、土層薄、保濕性差,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很大。因此屋頂花園設計要“因地制宜”。建筑屋頂的承重能力是首先要考慮的,必須在可容許荷載以內,建筑本身的荷載、結構、給排水與對于屋頂花園的安全性、設計形式、規模的選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屋頂為非滲透層,防水排水是關鍵,雨水和澆灌用水需盡快排出,否則會造成植物根系腐爛,同時要考慮植物根系對防水層的破壞,防止屋頂滲漏。屋頂空間面積相對地面偏小,形態以長方形居多,設計中突出景觀的藝術性,克服空間規整,缺乏變化的局限。
2.3地域特征、傳統文化因素
鹽城地處蘇北平原,北受齊魯淳樸儒風薰陶,西受楚風漢俗影響,南與吳越文化藕斷絲連,這樣的民俗坐標,兼具海洋和農業文化的特色,決定了鹽城民俗具有開放性,復雜性,多樣性和先進性。“海鹽文化”、“新四軍紅色文化”“麋鹿丹頂鶴灘涂濕地”體現了鹽城悠久的歷史,具有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與海鹽、漁業、稻米有關的民俗民諺數不勝。景觀的規劃設計的地域性和民俗性特點對城市的面貌的改善,人居環境的提高具有深遠的意義。設計原則以安全、生態、精美、經濟為目的,以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環境。
3鹽城城市屋頂花園景觀設計策略
作為實現生態、空間、社會功能的載體的屋頂花園,為實現多目標的和諧,景觀設計必需要適應其綜合要求。要創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綠色活動空間,需要分析影響因素,通過在設計中空間的規劃組織、植物的選擇配置、合理安排各種景觀小品。
3.1構景與植物的配置
作為屋頂花園構景的最重要元素,植物的配置是關鍵,同時也體現了屋頂花園生態功能。景觀構景以植物造景為主,可以避免大面積的地面硬化,選擇適合屋頂環境生長的植物,避免使用具有侵略性根部的植物,如竹子、柳樹、白楊、金合歡等。依據鹽城市的自然條件,氣候特點選用的植物品種,由于鹽城屬于濕潤的季風氣候區,可用植物類別多樣,發展潛力大。適合在屋頂種植條件的喬木類植物有龍柏、蘇鐵、三角楓、海棠、桂花等,灌木類有金葉女貞、毛鵑、八角金盤、山茶、梔子花等,地被植物有佛甲草、麥冬等。這些植物95%的高度在2.5m 以下,大多數植物易移植、耐修剪、耐粗放管理、生長緩慢,都具有喜陽性、耐高溫、耐旱、耐寒、耐貧瘠、抗風、生命力旺盛和根系較淺的特點。這些植物適合鹽城的氣候特征,都為鹽城本地常見植物,適宜大規模推廣,后期管護成本低,景觀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容易實現。
屋頂花園的植物構景有它的特殊要求,設計時應充分利用屋頂的特殊空間條件,由于屋頂花園大都空間面積偏小,設計時必須考慮其空間特點。合理利用屋頂環境高低錯落不同的層高,利用已有的建筑墻面,不同高度的平臺,創造豐富空間效果;利用植物豐富的造型與組合搭配,建造女兒墻、棚架,將灌木、喬木、藤本植物、地被植物進行立體配置,創造出上下縱橫的立體花園效果。在屋面上有限的空間內創造出各具特色的空間景觀。
3.2體現域特文化
景觀的內涵是文化,是地域文化資源的外在載體,要形成具有鹽城文化內涵的景觀風貌,需確定城市總體景觀設計概念。設計中將鹽城城市歷史、傳統園林設計思想、自然與人文景觀、城市特色資源特點經過提煉與選擇,反映城市的地域文化內涵。如鹽城水街的景觀設計,充分展現鹽城水鄉風情和海鹽歷史文化風貌。鹽瀆公園的景觀設計體現“水綠鹽城、濕地之都”生態理念。在屋頂花園設計中也可以借鑒這樣的方法,選取一個城市代表性的文化符號應用在設計中,從而喚起人們對城市歷史、文化的理解與認同,進行地域文化的表達。
3.3體現“天人合一”的自然審美意境
在中國傳統園林設計中追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體現了傳統文化崇尚“天人合一” 的自然審美意境。現代景觀設計同樣是表現“尊重自然”的基本原則,強調以自然規律為基礎,營造、重組景觀環境,實現景觀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這反映出人對自然環境向往的本能,體現出傳統與現代在造園本質追求上是一致的。在建筑密集的城市中,利用屋頂空間進行綠化,點綴了街景,增添城市建筑的藝術魅力。展現自然審美意境,為鋼筋水泥構成的樓宇環境帶來一股清新的綠色。為創建和諧社會創造了更加良好的環境條件。
4結語
屋頂綠化是促進城市環境保護的重要途徑,是城市綠化的發展方向。具有生態效益、環境效益與景觀效益的綜合體,是彌補城市綠化用地不足,提升城市整體形象,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水平的有力手段。鹽城城市屋頂花園建設應根據自然氣候條件,重視發掘本土植物的優勢,選擇適合屋頂環境生長的植物,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統一;結合鹽城城市地域文化歷史與現代景觀設計手法,創造能夠表現鹽城文化內涵的屋頂花園景觀,以促進該地區園林城市的建設與和可持續發展。屋頂綠化才能在城市綠化中擁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黃金锜.屋頂花園設計與營造[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9.
[2] 成玉寧.現代景觀設計理論與方法[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3] 胡力.城市小區園林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分析探討[J].中外建筑,2010(8).
[4] 易澄.屋頂綠化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農業科技通訊,2008(8):14.
作者簡介:常鶴嶺(1969—),男,江蘇淮陰人,學士,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網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