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建筑設計日趨多元化,本文從分析中國現代建筑設計的現狀,以及居民生活環境特征,展開研究鄉村住宅多種形式的發展。
關鍵詞:鄉村住宅設計;設計思維;建筑特點
自古以來,中國是以小農經濟為主的經濟模式,其居住形態也十分復雜。隨著改革的發展,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轉移,廣大農民也接觸到了擁有高技術的城市,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提高了。提高農村住宅質量,需要合理利用其生活空間,使其在滿足日常生活的基礎上消除那些影響生活環境的功能。
1鄉村住宅的建筑設計思維
居住形態即為滿足人們基本生活行為所需的功能及其組合形式。住宅最初是作為掩體的這一功能而產生,隨著人們生活的豐富化,由住宅演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建筑,從而又延伸出許多新的設施,使居住生活走向“純化”。
近些年以來,隨著人產生活水平與質量的提高,新出現了許多諸如家庭辦公、家庭娛樂、家庭影院等設施,又將居住生活推向了“多元化”。但是這個“多元化”是以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為目的,它不是以不影響居住生活質量為前提的,即它不會影響居住生活的“純化”。如需要飼養家禽畜牧時,應將其集中在住宅的下風向,并與住宅有一定的距離。
在設計農村住宅時,應充分聽取住戶意見,同時滿足生活和生產的需要,從而實現現代文明與居住文的統一。所以在設計時須了解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農民居住水平、生產水平與要求等實況,這樣才能盡可能地保證不影響原本的生活質量。此外,在設計時不應留有較大的改進余量,便于住戶隨時更改,從而滿足不同住戶的需求。
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又保持原色。在新農村住宅設計中,對于我國的傳統建筑文特色,要用現代科技知識將其在造型藝術等方面充分發揮出來,因地制宜,充分顯示其優勢及特色,從而使每個地區、每個新農村都可以在總體風格協調的同時又獨具特色。因此需要突破傳統的落后的建筑技術,使用高性能的建筑材料,如廣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使新農村住宅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充分利用有限資金,裝修出自然、簡潔、溫馨、有利于健康的家居環境。
2鄉村共生住宅建筑設計分類
新農村住宅可按以下幾種方式分類:住宅的層數、住宅的結構形式、庭院的分布形式、平面的組合形式、空間類型以及使用特點等。
按住宅的層數分有:單層的住宅、低層住宅和多層住宅;按結構分有:木結構、磚木混合結構、磚混結構、框架結構;按庭院形式分布有:前院式(南院式)、后院式(北院式)、前后院式、側院式和天井式(內院式、內庭式、中庭式)五種形式。按平面的組合形式分有:獨立式、并聯式和聯排式。按空間類型分有:垂直分戶、水平分戶、躍層分戶。按使用特點分:生活、生產型住宅、居住型住宅、代際型住宅、專業戶住宅、少數民族住宅。
3鄉村共生住宅功能分化和特點
新農村住宅設計與建設與農民的生產、生活活動密切相關,根據對農民生產、生活特點的總結,農民活動主要有自生產活動、農業生產活動和其他活動三種活動。自生產活動是指農民為繁衍后代、繼承文明所進行的活動。農業生產活動是農民生活、生產的重要過程,主要包括農播、農耕、農收、農田管理等活動。其他活動包括農民從事工業、商業、服務業等內容的活動。
農戶活動具有流動性,農戶從事不同類型的活動呈現出時間特點和空間特點。在傳統農業中,一年中農戶活動的時間特點隨著月份、季節變化是非常有規律的。每年3~10月為農忙時節,農戶忙于播種、耕種、收割等農活,主要在田間地頭從事農業活動;而每年11月至次年2月為農閑時節,農戶從事的農業活動減少,從事其他活動的可能性增加。尤其農村對農歷春節等:傳統節日的重視,會使這一段時間農戶以農戶自生產及生活活動為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及農村經濟的發展,使得有一部分農民逐漸脫離了農業活動,而從事其他活動。這一部分農戶的生活接近城市居民。
從空間層次上來說,農戶從事不同類型的活動,是在不同層次的空間中進行的。新鄉村住宅要節約用地,注意生態功能設施的建設。
新鄉村有兩個合理的功能:1)建議一個合理的分區。2)估計到新鄉村家居功能的多樣性和人口增加后的可持續性,還應該注意農村居住環境和自有產業之間的聯系。
新農村農民居住生活和部分生產活動的需要,是我國新農村住宅的主要形式。如在我國的農村中普遍存在著三代同堂的現象。考慮到老年人和年輕人在新形勢下對待各種問題,容易出現認識的分歧,因此,代際型住宅也隨之應運而生。這就是家居功能的多樣性和人口增加后持續性需要注意的問題。處理方法很多,如在垂直分戶的農村住宅中老人住樓下,兒孫住樓上。而在水平分戶一梯兩戶的農村住宅中,老人和兒孫各住一邊。代際型住宅的設計必須特別重視老人和兒孫所居住的空間既有適當合理的分開,又有相互關照的密切聯系。
在生產活動中衍生出專業戶住宅的設計,除了必須注意滿足住戶居住生活的需要,還應特別注意做好根據專業戶經營的副業特點進行設計。
將上述基本的和輔助的兩項功能需求加以合成,從而得出一個科學合理的新農村家居功模式,以表現新農村住宅構成的全部內涵以及各組成部分彼此之間的關系,這個模式架是新農村住宅的內核,按照這個模式框架并遵循科學的設計程序去深化新農村住宅設計,善解決套型種類問題、套內功能布局問題、各專用功能空間項目的合理配置與自身構成問題,還有設備設施的配置標準問題等,設計出符合新鄉村生活生產特點的新型住宅,解決城市人口的密集化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