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表演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器樂表演尤甚,一個好的器樂演奏者除了需要扎實良好的演奏技術、音樂專業知識和一定的表演技巧外,還需要有強大的內心,較強的自我心里調適能力。本文就器樂表演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進行闡述。
關鍵詞:表演;器樂舞臺表演;技術;心里素質
0引言
提起表演也許大家都并不陌生,表演就是通過人的演唱、演奏或人體動作、表情來塑造形象、傳達情緒、情感從而表現生活的藝術。表演藝術通常包括舞蹈,音樂,話劇,曲藝,雜技,魔術等。是大家都喜愛的一種藝術。那么,器樂表演也是一種高級的,復雜的一種表演形式,它對表演者從身體到心里都是一種考驗,一個優秀的器樂演奏者必定是在臺上的一分鐘,能表達到臺下的十年功,能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染聽眾們,以樂悅耳,以情動人。那么下面我就分析一下器樂舞臺表演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務必要有舞臺下強大的技術訓練支持
器樂演奏是必須通過長期的技能技巧訓練才能達到一定演奏水平的。如果沒有經過科學、系統的基礎訓練,演奏上是很難表現音樂作品的風格、內涵或意境的。根據自己的演奏經驗及多年的教學經驗,深感技能技巧訓練對于器樂表演的重要性。
技術訓練的目的是為表現音樂服務的,當技術滯后不能完美表達音樂時,解決技術問題成為首要任務。以下從技術訓練三階段、放松與協調、音色和技術動作的規范化以及音階和練習曲四個層面論述了在進行技術訓練時要解決的問題。
談到器樂演奏,我們經常注意的是手指的彈奏技巧,手指是聲音的創造者,是器樂演奏家思想的執行者,在器樂的學習中, 聲音的好壞來自觸弦、觸鍵的方式,而觸弦、觸鍵的正確與否不僅影響基本的音質,同時也是彈琴時放松或緊張的關鍵。通常我們彈奏篇幅較大的樂曲、快速樂句、華彩樂段、等技術時會出現緊張、手緊、手酸的現象,或音色不自然、不飽滿,這是因為手沒及時取得放松,沒有適時地安排緊張與放松的交替配合的緣故。只有正確放松,才可以做到強奏時飽滿、宏亮、有力,弱奏時優美、柔和、安靜,快奏時清晰、均勻、生動,慢奏時悠遠、高貴、細致。正確的放松,是一種‘積極休息’的狀態,積極而清醒、有意識、巧妙地在所有可以不用力的時刻和所有可以不用力的身體部位,均使之處于毫不費力,非常舒服,同時又可以隨時隨意地轉入行動的狀態。所以首先在練習初始就必須要學會正確的放松和身體整體的協調。這對日后的器樂表演也是有很大的促進。
音色是音樂表現力的重要方面,追求優美而富于變化的音色是每個演奏者夢寐以求的。而作為演奏者來說,掌握正確的音色觀、把握音色的地方性,運用正確的方法演奏等都是好音色不可避免的環節。“強而不噪,弱而不虛,剛柔相濟,聲情并茂”,這是對所有樂器的一般標準。首先“ 純凈” 這是一個通用的標準,也是一個很難達到的音色標準。其次“明亮”,明亮在演奏中具有相對性。文曲中的明亮與武曲中的明亮在力度上也有根本的不同。因此,明亮度應根據樂曲的內容、風格、流派作相應的調整。第三“圓潤”,這個很好理解,就有詩人曾經寫到:“大珠小珠落玉盤”之感必是圓潤而富彈性的。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句簡簡單單的話就道出了器樂訓練的真諦。器樂練習沒有半點的極速速成,一定是對恒心、毅力的考驗。所謂“藝高人膽大”,正因為有了平日里艱苦的訓練,才可以從技術層面上升到心理層面,才可以放心大膽自信胸有成竹的舞臺演奏和表演。
2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必刻意追求完美
走上舞臺每個人都想做到最好,不讓人失望,也不出錯。可是登上舞臺或多或少都有彈錯一段旋律或者一個和弦的時候,但這并不是一場災難。如果你笑一笑然后繼續彈,那么舞臺上的失誤就會變成會拉近你和觀眾之間距離的機會。優秀的表演者都能將錯誤轉化為一個美妙的時刻。你的聽眾不會期望你是個超人,在技術上完美無缺。對于音樂藝術而言,或許部分的缺陷和遺憾也是另一種美。還要必須隨時準備好如何處理這些不可避免的小失誤。當你在家練習時,想象你面對著一群聽眾,你需要有趣地或者至少是圓滑地處理你出現的錯誤。學會如何順利地渡過一個個的小難關。并且一直記得當你走上舞臺時,有些事情是不由你決定的。所以必須時刻都在調適自己的心理,不刻意追求完美,允許自己有這或那的小瑕疵小錯誤,并用自己強大的技術支持巧妙渡過。給予自己一個放松的心境,才會做的更好。
3器樂表演情感的表達與控制
音樂是擅長于“演”奏的藝術,因為音樂的內容主要是感情,音樂最終呈獻給聽眾的是演奏者對作品的“二度創作”。黑格爾在《美學》中反復強調音樂的內容是情感的表現,認為只有情感才是音樂所要據為己有的領域。“在這個領域,音樂擴充到能表達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感。”由此可見,音樂與人的感情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凡音之起,由人心也”。沒有情感地表現音樂,就脫離了音樂與人的感情生活聯系的紐帶,喪失了音樂所固有的特殊的功能。在器樂表演者的心理素質中,情感要素特別重要。要想使自己的表演感動聽眾,表現出作品的情感內涵,只通過理智和冷靜的安排與設計來實施表演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音樂表演者還必須具有將自己的情感調動起來,投入到表演中的能力。德國音樂家巴赫說:“音樂家除非自己也受感動,否則就不能感動別人。”當然音樂表演藝術中的“情”不是情感的自然表達,而是情感的藝術表達。這種情感往往把現實的、個人的、具體的情感升華為某種普遍的、可供大家共同感受的形式,在聽眾和作品之間產生共鳴。作為音樂表演者,首先自己要有能力感受音樂作品所包含的這種深刻的情感因素,然后將這種因素化作自己的體驗,再通過藝術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整個過程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心理轉換過程,只有有效地把握這一過程,音樂的表演才能夠做到聲情并茂,產生出動人心弦的效果。器樂演奏過程中,滲透著情感與理智的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作為演奏者,應該將熱烈奔放的情感和深邃寧靜的理智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情是音的主宰和靈魂,但情的表達要依靠有感情色彩的音,才能將某種感情完美地表達出來。音的本身實質上是一種內在感情能量的積累和釋放。真正高超的技藝只有在和感情的完美結合之中,才能獲得審美的價值和意義。
4結語
總之,表演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器樂表演尤甚。在舞臺上,一切的東西都被無限放大,好的壞的都無所遁形,清清楚楚的表現在聽眾的面前。“打鐵還得自身硬”所以表演的前提就是技術,在舞臺上技術展現還是第一位的,要用近乎完美的技藝去征服聽眾。其次,在演奏前,演奏時,演奏后三個階段都得做好自我的心理調適,去準備,適應,解決演奏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做到身心合一,心神合一,人琴合一。在經過各種環節的配合,給予觀眾一個視覺和聽覺的盛宴。舞臺的藝術永遠都有無限的可能性,必須要有無限的探索與思考,要有永無止盡學習和努力,舞臺永遠是演奏者心中無限向往的圣地。每次面對舞臺都將是全新的開始,要摒棄糟粕,取長補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 吳學禹.器樂演奏中二度創作的理智因素與情感因素[J].中國音樂,2002.
[2] 馮效剛.音樂理解過程中的情感與體驗問題[J].交響,2000(3).
[3] 胡自強.對音樂演奏藝術的美學思考[J].中國音樂,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