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工業在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清潔生產在該領域中顯現出越來越多的優越之處。然而隨著清潔生產的推行,其局限性也使得企業發展和能源分配出現遲緩現象,如成本較高、生產模式不利于廢物的循環再利用等。在產業園區內實施區域清潔生產進一步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其理論基礎和實施的現實條件成為產業園區及其內部單個企業順利發展的必要條件。正因如此,我們對這一問題的探索還需要進一步落實。
關鍵詞:產業園區;區域清潔生產;探索
1實施區域清潔生產的重要意義
1.1產業園區自身發展的需要
產業園區是隨著近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而形成的集群式企業發展模式,我國產業園區其在產生和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一系列挫折并取得了寶貴的經驗教訓。從中可知,一個產業園區要想取得成功,單憑前期規劃和打算是實現不了的,必須要歷經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長期的相互磨合,以促進園區內各個企業間的協調性和同一性。在園區內企業相互磨合的過程中,將不可避免地隨著進程的推移而產生諸多不利于產業園區發展的干擾因素,這些因素如不能及時被發現并解決將直接導致園區工作效率下降進而影響企業的利益,而一個企業出現發展問題更將把整個園區帶向消極低迷的境地之內。在這種情況下,加快實施產業園區內的區域清潔生產是解決這些不利因素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這一措施能夠為產業園區提供新的發展契機和更加組織化、規范化、系統化、功能化的整體機制。從這種意義上講,產業集群本身就是清潔生產在區域層次的實踐[1]。
1.2清潔生產的潛力巨大
所謂清潔生產,指的是運用合理化、科學化的方式不斷發現產業園區內不利于自身發展和穩定的因素,使得原有產業結構得到加強,進而促使產業園整體集群獲得螺旋式的上升發展空間。清潔生產在企業中的運用空間十分廣泛,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例如,我們可以根據產業生態原理建立生態產業園區,令企業間形成鏈狀關系,進而促使企業間的廢物零排放。
1.3優化清潔生產方案、提高生態效率
企業在發展時常常遇到一個相同的問題:企業自身難以單獨解決某些清潔生產的問題,例如蒸汽供熱的優化、廢物資源化的運輸成本等,因此在遇到一些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較為顯著的清潔生產方案時并不能獨立實施。產業園區的清潔生產則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促進企業間的和諧、健康發展。個體企業的清潔生產模式往往具有明顯的單一性,內部的物質循環受到限制,這些企業不能充分分解廢物且廢物循環再利用率較低,不能較好地按照能源性質和階梯有效利用,在避免價值較高的廢物排泄方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以上問題均能夠通過產業園的清潔生產得到有效改善。產業園區內部的清潔生產能夠有效提高資源的使用率,減少廢物排量,改善園區內部甚至企業內部生態。在產業園區內部,清潔生產的實施對象和范圍都沒有收到過多的限制,而將清潔生產與工業系統相結合能夠充分利用園區內部的集群優勢,利用將產業生態學和循環經濟相結合的原理模式打破傳統的低層次生產方式,實現產業園區以及企業內部生態效率的提高。
2清潔生產的理論基礎和模式
2.1清潔生產的理論基礎
清潔生產的思想核心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從而實現企業廢物的“零排放”,它提倡產品和生產服務的清潔性并在此基礎上實現產品生產周期的清潔。清潔生產強調企業能源的源頭削減和全過程的控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改進并提高企業和產業園區自身、實現生態效率的全面提高。原有清潔生產的理論中沒有涉及工業共生系統,工業鏈和工業生態系統是在產業生態學的指導下構建起來的,因此在產業園區實施清潔生產需要融入產業生態學相關理論。[2]將清潔生產同產業生態學相結合能夠使前者的理論基礎和實施措施更鮮明,更具有保障性。
2.2清潔生產的模式
現代園區的區域性清潔生產需要從企業獨立實施清潔生產的角度出發,運用整體宏觀的概念進行宏觀調控,進而加強園區內企業間的相互聯系,在此基礎上實現整個園區的清潔生產。這種從微觀到宏觀的實施模式按照不同的步驟逐一開展,不僅是對原有清潔生產理念的進一步發展,更是現代產業園區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這種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的廢物利用率、降低廢物排放量,降低能源消耗。
3結語
與企業個體的清潔生產相比,產業園區內的區域清潔生產更為合理且具有更多的優勢。在落實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其理論基礎加快制定相關政策和標準原則,從而為產業園區集群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格雷德爾,艾倫比.產業生態學[M].施涵,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168276.
[2] 張璐鑫,于宏兵.產業園區的區域清潔生產淺議[J].環境污染與防治,2012(07).
[3] 石磊,錢易.國際推行清潔生產的發展趨勢[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2,12(1).
[4] 侯華華.區域清潔生產理論與方法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