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幽默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情感,從繪畫創作角度來說它是生活和藝術的橋梁,也是推動藝術的形成、發展的原動力。帶有幽默性的寫意人物畫作品是看似兒童隨意的涂鴉,卻包含畫家深厚文化修養和對真、善、美的解讀。
關鍵詞:幽默;寫意人物畫;造型
幽默是音譯外來詞,來自拉丁語,指由其比例來決定人的心理情緒的體液(血液、黏液、黃膽汁、黑膽汁),后來成為心理學術語,逐漸演變成指人的脾氣、性情,在20世紀初引進到中國,但這種趣味在中國傳統繪畫的美學理念和情感中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可以從“以形寫神”“遷想妙得”“萬類由心”等詞匯發現它的情感痕跡。
1幽默的情感在創作主體(畫家)情感中的體現
畫家的情感受生活經歷、環境、社會背景等多方面的影響,快樂、痛苦、滿足等情感都是在有意識(靈感、努力)和無意識(直覺)的共同作用下產生的。有時畫家在進行創作時憑借本能無意識的狀態,畫面追求天性直覺;有時加入靈感,這種感受是畫家在進行藝術創作時某個形象、圖形、色彩忽然對感官產生了刺激,如模特形象、生活中滑稽、詼諧的事件觸發畫家創作的欲望。有意識的情感表達也不是完全靠突發瞬間的靈感,大部分是需要畫家主觀的努力,反復練習技巧,才能把瞬間的情感變成畫家創作的風格。畫家與一般人相比情感更加細膩、豐富與敏感,幽默是畫家有意識和無意識情感的綜合體驗,兩種意識不是孤立存在,往往在畫家的創作過程中很難區分開來,只是在綜合體驗中哪個占主導地位。
2幽默性在寫意作品中的體現
2.1幽默之趣在寫意人物畫造型中的體現
談寫意人物畫造型,不能不說顧愷之的“傳神論”,在許多關于形神關系的爭辯中大概就是“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王履《華山圖序》“舍形何所求意?故得形者,意溢乎形,使其形者形乎哉?”等觀點,這種觀點將形視為傳神達意的基礎。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在藝術造型的理解上有些不同,西方的藝術造型更趨向于科學的物象空間結構,東方由于傳統老莊文化的影響,藝術造型更趨于“約形取神”。蘇東坡的“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正與文人“得意忘形”、“相形取意”相契合。齊白石也有“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的造型原則。畫面中一切形象表現只為造型傳神達意,并不為了描繪物象外貌。傳統的美學精神與幽默趣味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歷代尤其是兩宋以后帶有這種趣味的作品都認證了這一點。
石恪作品《二祖調心圖》,畫卷中一幅畫豐干伏于溫馴如貓的老虎背上,畫家幾筆畫出人物與動物簡潔、生動形象趣味,畫家崇尚自由的精神境界也躍然紙上。梁楷的作品《潑墨仙人圖》以神寫形的代表作品,作者在對此圖人物進行塑造時,有意突出額頭、八字眉小眼睛、扁鼻撇大嘴,坦胸露腹步履蹣跚,就好像是民間鄰居的酒徒,既顯得醉態可掬,卻又是一副不屑的神氣,神態詼諧戲謔令人發笑。人物造型不符合西方的人體解剖結構,卻表現出人物如仙人飄然而來闊步向前,不羨慕人間富貴看破紛亂的精神狀態。絕妙地表現出仙人看透人間百態后的難得糊涂的精神狀態和性格特征。作品在給觀者帶來樂趣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畫家是用夸張、變形的手法繪制自己思想境界和生命態度。
20世紀初,英國美術批評家克萊夫·貝爾提出藝術的本質是“有意味的形式”這一論點,對其后的西方藝術產生了重大影響。馬蒂斯認為“正確并不是真實”, 改變人物造型比例、擺脫自然生理結構、簡化用筆、人物平面化是他的慣用手法。這種變形和理念不是西方的發明,中國畫在造型上從古到今一直講求意在筆先和胸有成竹,注重提煉和創造,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逼真。
2.2幽默之趣在寫意人物畫色彩中的體現
色彩本身是沒有情感沒有靈魂的,它只是一種物理光學現象,而人們卻能因色彩產生不同的心理變化。色彩的表情在更多的情況下是通過對比來表達的,有的對比斑斕、耀目、華麗,想要創造什么樣的色彩感受,完全依賴于生活和自己的感覺以及想象力,沒有規定。幽默詼諧的情感可以通過反常規和大的色彩對比表現。就好像我們看到舞臺上小丑的服裝顏色,對比強烈一反我們平時著裝顏色習慣,感覺很滑稽、可笑,繪畫作品中的也借用了強烈色彩對比表現這樣的幽默情感。
2.3幽默之趣在寫意人物畫線條中的體現
范璣的《過云廬畫論》中說:“形隨筆立,筆寓于形。”“不特論形似,更貴肖神明耳。不求形而形自具。”意思是用筆對形神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只有將畫面的線條與描繪的物象形態結構神韻合二為一,才能使我們領略寫意人物畫的精神意趣。在用筆點、劃、勾、自由旋轉中筆便有形、神和趣,筆墨有了趣味便形神皆有趣。中國畫是線的藝術,線條是創作者與觀者在情感上的紐帶與橋梁。我們可以從作品的線條看到畫家的情感、精神和生命的軌跡,同時也能在相同的體會下產生共鳴。其一是情感外化于線條的表現形式;其二是畫家的生活情趣影響了線條的表現形式。中國畫以是線條作為造型的主要手段,線條自身呈現獨特的審美功能,又蘊藏著豐富的精神內涵。物象上的線在自然狀態下是不存在的,線是人類主觀審美意識升華的產物,是客觀物象的一種假定表意的承載體。
2.4幽默之趣在寫意人物畫題跋中的體現
提拔是中國畫特有的表現形式,即在畫面題字充實畫面的內容和形式。題跋是在畫面空白的位置題字,屬于畫面整體的一部分,其形式、疏密等都受到主題畫面嚴格要求。題跋內容多以畫中情節付詩,或有哲理、譏諷、贊美、激勵、奮進,或以比喻、借喻等為題材而題跋。黃永玉《鐵拐李》的題詩位于畫作右上部: “葫蘆里頭藏妙藥,背來背去勞肩膀,其中如果有仙丹,何不醫好腳”此字中意思是本是治病救人得道仙人卻是連自己腳病醫治不了的騙子,畫面本身很形象的表現了主題內容在加上詩的這種點撥作用強化了畫面的說教作用,用詞在保持幽默詼諧的同時還反映了畫家的無拘無束,不拘小節,敢于紕漏丑態的樂觀頑童的性格特點。
2.5幽默之趣在寫意人物畫情境中的體現
此處情境是畫面情景帶給人一笑后的思考與啟示,在畫面上所體現的是通過對一個事件大體的描繪,其中利用夸張的人物動作、表情和環境這些含有能夠引起觀者強烈反映的暗示,讓觀者看后產生聯想與思索。運用畫面的構成因素情境幽默和一般的藝術情景不同,它是通過畫面的多種構成因素的強烈對比顯示審美理想,它比單純的意境更為復雜,在筆墨、色彩、構圖上都有其情感的表現,在創作者和觀者認識上具有很強的智慧性。
寫意人物畫發展至今,傳統的筆墨樣式已經不能完全傳達現代藝術家的精神情感,對于當代畫家幽默詼諧的趣味追求既要認真繼承前人優秀理念,更要體現時代的審美特征。當下在進行創作要從古人筆墨中汲取養分,更要通過對筆墨現代性的提煉畫出畫家新時代的獨特審美感受。真摯的情感來自生活,幽默的情感在不同的社會文化內容下表現應該是不同的,讓我們大膽面對自己的感受,敢于突破,實現藝術表現中的自我,創造出具有鮮明個性和風格的幽默寫意人物作品。
參考文獻:
[1] 何曉輝.從《潑墨仙人圖》看中國人物畫中的形與神[J].美術大觀,2009,11(08).
[2] 孫望.禪意·水墨·醉仙——梁楷《潑墨仙人圖》與顏輝《鐵拐李仙圖》之比較[J].藝術百家,2011,12(15).
[3] 王立民,美術作品情境幽默的特點與類型[J].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8,8(25).
作者簡介:王南(1980—),遼寧人,講師,沈陽師范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寫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