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批準號11ybb115);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科研項目(項目批準號xys11s23) 項目名稱:中國現代設計與漢字文化關系研究
摘要:云南納西族東巴圖畫象形文字屬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態,其詞語豐富,能夠表達細膩的情感,是納西傳統文化的載體。因東巴文字圖形化特征顯著且具有形式美感,對視覺設計有借鑒意義。通過對視覺傳達中功能的分析,挖掘它的藝術價值和商業應用價值。
關鍵詞:東巴文字;視覺特性;視覺傳達;藝術功能
云南的納西傳統文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記錄納西文化的正是納西族的圖畫象形文字——東巴文。東巴文字始于納西族的原始宗教——東巴教,納西族人受到東巴教的深刻影響,他們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東巴教,祭祀、占卜、祈禱、求育、婚喪嫁娶都需要請東巴教徒作法,以此來祈求平安。東巴教的祭司和經師為了記載下各種宗教儀式,發明了一種圖畫象形文字,納西族人稱之為“司究魯究”,可用清代余慶遠在《維西見聞錄》中對東巴文字的描述來解釋,即“專象形,人則圖人,物則圖物,以書為契”,它的大意是指為了記錄人、事、物而留記在樹木巖石上的痕跡,類似于人類早期洞穴或山巖上的巖畫。東巴文經過東巴教儀式的傳承和納西族人的后期規范,最終脫離了宗教的范疇,而成為存在于納西民族的一種普遍存儲和傳遞信息的手段,這就是比甲骨文還要早的東巴文字系統,它的形成幫助我們揭開了納西傳統文化的神秘面紗。
1東巴文字體系構成
東巴文字來源于圖形,但它又不同于一般單純的藝術繪畫。它的形態在不斷演繹,從具體、寫實向抽象、寫意方向發展,如文字中不規則的曲線轉化為規則的直線,雙筆的寫生變成單筆的寫意等,增強了它的符號性,使它接近于一種用簡單線條勾勒的藝術符號。東巴文字又有別于后來的象形文字,一方面,在文字數量上,它的構成系統相對簡單,大概只有一千多個單字,日本學者西田龍雄在《活著的象形文字》一書中,將其分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注音、假借、表音等7種類型,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由象形符號、表意符號和附加符號構成。而漢字作為象形文字,卻有八萬個之多,每個漢字都被賦予相應的確定意義,通過漢字意義的排列組合傳遞特定信息,這樣就構成了漢字龐大的表意系統。另一方面,由于東巴文字構成系統相比象形文字不夠成熟完善,所以在表意功能上,不像漢字那樣明確,只能通過有限的東巴文字呈現某件事的整體信息,用簡單筆畫粗具事物輪廓來表達,這樣一來,一段東巴文的解釋就可能因為翻譯的人不同而存在表意上的差異和多向性。
綜合以上分析,東巴文字既不屬于圖畫文字也不屬于象形文字,它的身份是介于圖畫文字和象形文字的過渡狀態,是人類文字從圖畫文字向象形文字轉變的一個特殊階段的象征。
2東巴文字符號形態的視覺特征
東巴文字創造是一種設計藝術,它以真實存在的事物為原型,是對自然形體的提煉概括,圖形化特征較強。從藝術角來看,東巴文字的視覺特征歸納為形象性、藝術表現性和裝飾性,其中藝術表現性體現在三種造字原則上,即文字局部夸張強調、局部增減與替換、整體協調與平衡。研究這些視覺特性能夠為視覺設計提供理論參考,使設計作品美觀合理且富有深刻的文化內涵。
2.1象形性
從藝術角度來講,最能直觀表現東巴文字圖形化特征的是其象形性。東巴文字的象形性是指它本身的符號形態遵循一定的自然規律和狀態,是對事物最初的現實形態的描摹和謄寫,即“見木畫木,見石畫石”。納西族人曾受到東巴教的深遠影響,從生產生活、社會風俗到心理都離不開東巴教的各種儀式,而由東巴教創造的文字也和納西族人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他們用這種特殊的符號記載下族人生活的環境和生產過程,現實是什么樣,就依樣畫葫蘆地記下來,在東巴經文中還能找到直接以整個動植物形象作為文字的符號形態。如 (香樟),就是直接使用香樟這種植物的形象表示該植物。又如 (鳥),以鳥的形象作為字體符號。
東巴文字沒有像漢字那樣華麗的裝飾詞藻,而是單純地紀錄事、物、意的原始形態,其文字的構字部件在字體中的位置也遵循大自然中天、日、月在上,地、河、水在下的情況。 東巴文中此符號表日出,日在自然中的方位處上方,所以此字中表日的形象寫于形聲部分的上方。納西族人把他們的思想和意圖用這種藝術符號表現出來,它是族人對當時自身生存環境和自然的一種認識,將他們的所見所聞以圖畫的方式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我們可以從這些古樸精煉的字體造型中找到視覺設計的藝術靈感,在我們利用字體進行設計時,可參考東巴文字的造字原則對字體進行圖像化、符號化的設計或對一個單純的圖畫字體化,都會有耳目一新的設計效果。
2.2藝術表現性
東巴文字的造字過程是一種遵循形式美法則的藝術生成,常使用圖案造型的方法設計字體,如局部替換、特點放大強調、追求平衡美感等。納西祖先因為對事物認識單純,在造字過程中,常常選擇一個普遍存在的、有代表性的圖形作為基本形態符號,再在它的基礎上,按照想要賦予字體的表意意愿或根據表意對象的自身特征進行局部替換和夸張,派生出一系列局部變異但整體協調的文字。
(1)局部夸張強調。東巴文字按照對相關元素放大強調的造字原則設計的字體直觀上更具趣味性,在表意功能上則使字體含義簡單明了, 一目了然。如 (唱),因為唱歌其發音部分是口,此動作與口有關,于是在字體設計時突出強調人的嘴。如果是“飛”則對“翅膀”進行夸張強調。又如 (身體),在手臂下方夸張表現胸腹部,以此來表達“身體”的意思。
(2)局部增減與替換。東巴文字也常利用局部替換來衍生出更多字詞,通過具有標志性的部分來區別文字,例如: (藏族), (白族), (彝族),此三個詞都是以人為基本形態,只是根據不同名族的代表物在頭部加以區分。藏族是在人的頭部纏上布狀物,白族是在頭部伸出花瓣狀,彝族則用卷曲的頭發作為標志。以這種“加減法”和“夸張”的藝術手段衍生出的新字詞,傳達的語義準確,能夠讓人望文知義,便于識別、理解和記憶。
(3)整體協調與平衡。東巴文字不僅能夠表達出這個字的意義或意境,在形態的造型上更追求視覺美感。一個圖畫的構圖布局是否平衡和協調,是評價它美與不美的最基本標準,這是普遍的審美意識。東巴文字多具有這一特征,如表樹木的東巴文字形象,樹木葉子都是對稱畫出的。
如 (母女), (注音,一種表女性的符號))從構圖上看,音符處于“母”、“女”的中間位置,作為聯系兩人物形象的符號,使字形更加勻稱。
追求符號體態平衡除了對稱構圖外還可以通過“補空”來表現,如東巴文中 (碗),它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處于下方的猶如碗的形象,另一部分是處于上方的注音符號。注音符號剛好填充了基礎部分,兩者結合緊密,具有平衡美感。
2.3裝飾性
東巴文字通過變形和組合生成了眾多字詞,最終形成可以獨立進行傳播和存儲的溝通手段,這些文字形態豐富,圖案多變,具有形式美的特征,有著對稱、均衡、統一的藝術美感。因為具有極強的裝飾性,東巴文字可以作為很好的視覺傳達設計元素。一方面,納西文化古老悠遠,東巴文字也浸染著一份古樸稚拙的韻味,將這種透著古老文化底蘊的圖畫文字運用到設計上,能夠從設計作品中領略到東方特有的藝術魅力。另一方面,東巴文字圖案造型簡潔明了,形態生動有趣,較好運用了形式美的規律。其精煉的造型和鮮明的個性透露著現代設計氣息,在設計時將有些東巴文字提煉和抽象化,能夠概括出更多裝飾性較強的圖畫造型,還可以運用圖案造型的手段將字體進行扭曲、重復、旋轉、延伸、夸張,進行再創造。
3在視覺傳達中的功能
在視覺傳達中,文字是一種特殊的視覺信息符號,而象形文字在具有符號化的同時,又特有具象的視覺圖形,可以說是一種有具體含義的視覺圖形符號。東巴文字既是一種原始的文字符號,也是一種原始的藝術符號;既是圖形化的文字,也是文字化的圖形;它在傳播文字信息的同時,也起到了視覺審美的功能。
3.1信息傳遞
在視覺傳達中,文字是一種視覺信息符號,主要起到傳遞信息的作用,是信息的主要載體。作為一種視覺圖形化的文字符號,東巴文字首先交流的是它自身即字符形體的信息,這種信息是最直觀的,只要是具有視覺能力的人,都可以直接感受到它,因而它具有直接表達信息的功能。它以其獨特的造型特征,使人們憑借對符號形體的識別,就能夠直觀地理解符號的信息,相對于一般的單純文字符號具有更直接的傳遞信息的效果,從而使信息傳遞更直接、更容易理解,會給人留下強烈的印象。圖形在傳遞信息時,具有直觀性,但是往往也具有多義性,而東巴文字在視覺傳達中由于是具有概念的圖形,因此,避免了圖形傳達信息的不確定性。東巴文字這種由圖形構成的視覺語言,具有一種能夠超越地域、國家、民族、文化程度等界限,通俗地進行信息傳遞的功能。在視覺傳達中,這種具有概念的圖形性質的文字符號,不會因為圖形符號的書寫媒體、色彩,以及大小的變化影響信息的傳遞,反而使文字在傳遞信息的同時又具有了超越文字符號本身概念的視覺表現意義。
3.2視覺審美
東巴文字的結構具有強烈的圖形意味,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因而在視覺傳達中,它也是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符號,具有視覺審美的功能。從東巴文字符號的形態來說,每個象形符號都像一幅來自遠古的圖畫,向人們展示著納西民族的智慧與文化。這些東巴文字符號本身具有的原始美感,是一種質樸和純真的象征,是人類從古至今對美不斷追求的見證。它是一種將感性與理性、具象與抽象融合的視覺符號,是蘊含特殊風格的視覺語言。東巴文字,簡筆畫的圖形造型特征,使其富有強烈的裝飾美感。而早期的文字也是從具有裝飾性質的圖案中演變而來的,由此,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可以將東巴文字經過一些藝術手法的處理,形成別具一格的裝飾圖案,運用到包裝、飾物、服裝上,在起到良好的藝術效果的同時,也傳達了一種特有的民族文化。
4結語
東巴文字是經過思考和沉淀的藝術符號,漫長的歷史沒有讓它黯然失色,在現代文化背景下反而顯得更加锃亮。這些象形文字的符號形態遵循了形式美法則,具有形式美感,古樸稚拙的特點無時無刻不散發著納西文化的燦爛輝煌,而簡單精煉的裝飾品格又顯示出東巴文字的藝術魅力。將納西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創作設計,尋找東巴文字符號形態中圖案、旋律等與視覺設計元的契合點,將是東巴文字在設計領域研究中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方國瑜.東巴文字譜[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2] 喻遂生.納西東巴形聲字研究綱要[A].納西東巴文研究叢稿[C].成都:巴蜀書社,2003,111.
[3] 吳筱榮.構成藝術[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4] 趙凈修.東巴象形文字常用字詞譯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5] 李澤厚.美學四講[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6] 甘雪春.走向21世紀的納西文化[D].云南大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