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題項目:本文系廣東省2012年省級工程項目“分類分層次舞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摘要:“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指導下,為實現一定的培養目標,在培養過程中所采取的某種能夠穩定培養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能力、素質的機構框架和運行組織方式”。星海音樂學院“分類分層次舞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驗,自始至終貫穿“教育公平”的教育理念,將其體現在分類、分層次的教育全過程設計上,落腳在分類、分層次的評價標準中,為舞蹈教育改革探索創新之路。
關鍵詞:教育公平;人才培養;分類分層次;創新實驗
星海音樂學院在高等藝術專業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以“教育公平”為基本理論基礎,實施“分類分層次”舞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教育公平”,是分類分層次教育的理論基礎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秶抑虚L期教育發展規劃》將“教育公平”作為未來十年教育工作的核心發展目標。教育公平,是現代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是舞蹈高等教育和諧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教育改革的實現途徑。教育公平有三層含義:一是入學機會公平,二是教育過程公平,三是教育結果公平?!皵U大招生”,部分解決了藝術教育公平之“有學上”的“機會均等”問題,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才能真正解決“教育公平”之“上好學”的“機會均等”問題,才能保證促進教育公平的基本形式是實現教育機會的公平,但最終目標是實現每一個學生的成功發展,這也是教育發展的終極目標。
要達到這個目標,主要是做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體現教育公平最基本的公平。舞蹈考生個體差異很大,包括身體條件、文化基礎、智力程度、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和方法等差異,入校時高考文化分最高的有500多分,最低者200分;技術水平最好的經過了五年職業舞蹈中等教育,可以完成高難度舞蹈動作,而普通高中生有的只能達到業余基礎水平。如果統統按照“高精尖”的培養要求教學,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就出現了不容忽視的“教育放棄”現象,使學生失去了獲得教育關注、教育期望與資源的公平機會,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喪失了自我全面發展的機會,從而造成教育過程中教育公平的缺失。要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一定的學習成果,“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是關鍵;“分類、分層次”教學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2“教育公平”,體現在分類、分層次的教育全過程設計上
2.1目標設計分類分層
舞蹈專業學生在經過大學第一年的舞蹈基本素質教育后,實行“目標分層”教學。根據不同的身體條件和知識結構,通過“雙向選擇”,分別按照舞蹈表演、舞蹈編導、舞蹈教育等不同方向實施目標化管理,使所有學生都能獲得均等的接受舞蹈教育的機會,從而激活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
2.2課程設計分類分層
課堂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邏輯起點和實踐起點。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不同層次學生的個體特征,設計不同體系、不同程度的課程,重視基本素養的逐步形成和提高。重新設計知識結構和教學內容,強調課程的社會應用等功能,為各個層面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符合現代市場要求的復合型人才。新的分層次人才培養課程體系采用“課程群模式”,將課程分為專業素質類、專業技能類、人文綜合類三個板塊,不同類型的學生分配權重各異:
專業類型課程板塊
專業素質類專業技術類人文綜合類
表演型30%50%20%
教學型20%60%20%
創編型10%65%25%
綜合型15%60%25%
1)專業素質類:舞蹈基本功訓練、中國民間舞、視唱練耳、樂理等,強化肢體各項機能,解決肢體軟開度、肌肉力度、彈跳;強化對音樂符號、音樂節奏認識與感受。課程目的保證課程單一性、純粹性、基礎性。2)專業技能類:包括表演類課程和藝術實踐類課程,例如、舞蹈劇目排練實踐、舞蹈教學法、舞蹈編舞法、鋼琴聲樂小組課、舞蹈解剖學等。3)人文綜合類:包括文化類、社科類、教育類、社會實踐類的課程,例如教育學、心理學,藝術實踐、合唱指揮、奧爾夫教學法、西方舞蹈名作欣賞、中國舞蹈名作欣賞、中國舞蹈史、西方舞蹈史、市場營銷、團隊建設、法律等課程。不同的人才培養層次的課程設置按相適應的學分比例分配。
3“教育公平”,落腳在分類、分層次的評價標準中
所謂評價標準,是指人們在評價活動中應用于對象的價值度和界限。評價的客觀性因素是評價標準具有科學性的重要依據。是指相對于評價準則所規定的方面,所確定的優良程度的要求,它是事物質變過程中量的規定性。評價標準是評價活動方案的核心部分,星海音樂學院的分類分層教學不是簡單地把學生按成績分成A、B、C,在實際教學中,而是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心理特征,創新評價方式,先后建構了比較系統的評價模式。
(1)目標性評價模式——積極實施由“教育評價之父”拉爾夫·泰勒提出的“目標評價模式”,即確定課程目標;根據目標選擇課程;根據目標組織課程;根據目標評價課程。具體分為七個步驟:第一確定教育計劃的目標;第二,根據行為和內容來界說每一個目標;第三,確定使用目標的情景;第四,設計呈現情境的方式;第五,設計獲取記錄的方式;第六,確定評定時使用的計分單;第七,設計獲取代表性樣本的手段。
(2)發展性評價模式——強調用明確的、具體的行為方式來陳述目標,并以預先規定的教育目標為心來設計、組織和實施評價,從而確定學生通過課程教學所取得的進步,亦即確定學習達到教育目標的程度,找出實際結果與課程之間的差距,并利用這種信息反饋作為修訂課程計劃或更新課程目標的依據。發展式評價包括四個步驟:“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成果評價”。
(3)激勵性評價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出現的具體情況適時的利用激勵性語言進行評價,不但拉近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練習的積極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運用如下幾種方式:融通式、鼓勵式、參入式、期望式、寬容式等,讓舞蹈學習條件好和基礎差的學生都在健康陽光的心境中輕松愉快的學習。
星海音樂學院在“教育公平”機制下,分類分層次培養舞蹈人才,已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