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少兒合唱的輔導老師,除需具備專業的合唱技能之外,還應明確輔導少兒合唱的方式、方法與目標。本文擬從群眾文化角度出發,結合宏觀與微觀的雙視角,對少兒合唱輔導進行一次嘗試性的探討,以期為輔導少兒合唱的途徑與手段提供一些可參訊息。
關鍵詞:少兒合唱;輔導;群眾文化;宏觀;微觀
0引言
少兒合唱是少兒群眾文化活動中主要的音樂表演活動類型之一,有其獨特的藝術吸引力,并具有較廣泛的普及性與參與性。不但可以激發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感受能力、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還能在參與合唱團的學習、排練過程中逐漸培養自身的音樂修養與團隊合作意識。
因此,在少兒合唱過程中,不但要讓他們學習到基本的歌唱方法,還應讓他們體會到歌唱的魅力。這就對少兒合唱的輔導老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但需要具有專業的合唱組織能力,更應具備正確的少兒合唱輔導方法。
故,本文擬從群眾文化視野出發,在宏觀與微觀的雙視角下嘗試探討少兒合唱輔導的相關要素與途徑。
1少兒合唱輔導的宏觀視角
1.1認識規律
孩子們是少兒合唱的主體;合唱活動是孩子通過參與性與技能性實踐培養自身音樂文化素養的活動,并在合唱過程中實現理解、體驗、創新的藝術目標。因此無論參與合唱的孩子,抑或是輔導合唱的老師,都不是簡單的活動執行者,而是活動的創生者。從群眾文化的認識規律上看,對于少兒合唱輔導需要經歷直觀感受、學做合一、實踐鞏固三個階段。(1)所謂直觀感受,即在少兒合唱輔導過程中,不能僅僅憑借口頭的講解,而應該適當的通過輔導老師自身的現場示范,將合唱技能傳授給孩子們,使他們對于合唱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對所參與的活動有較為鮮明、確切的表象認知。(2)所謂學做合一,即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孩子們通過自身的不斷學習、認真觀察并于模仿練習、思考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掌握合唱的基本要領與方法。(3)所謂實踐鞏固,即在少兒初步明確了輔導老師所教授的合唱技能之后,通過多次的反復實踐和鞏固練習,使所學融會貫通。因此,少兒作為學習者在合唱中并不是被動的旁觀者,而是自主的參與者。在合唱活動中不可能是復制和印入輔導老師的信息,而是主動感悟信息并充分展開實踐。換言之,作為少兒合唱的輔導者,不應把合唱視為凝固起來的供孩子掌握或存儲的東西,而應合理地承認合唱的多變性與異質性,鼓勵孩子通過創造性思維建構出新的意義。
1.2傳播過程
少兒合唱作為群眾文化活動中的類型之一,必定在存在于群眾文化活動傳播之中,因此少兒合唱輔導也必定是一種傳播過程。對于少兒合唱來說,其傳播過程一般表現為縱向的傳遞和橫向的擴散兩種形態。縱向的傳遞,通常是指在不同年齡階層的少兒中傳衍的過程。通過這樣的縱向傳遞,使得少兒合唱不但伴隨著參與者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少兒合唱不間斷的持續發展。至于橫向擴散,則是指少兒合唱可以從某一個合唱團體傳至其他團體,從而拓展了少兒合唱這一群眾文化活動形式的規模發展和實踐區域,并使參與合唱的少兒能夠彼此間展開良性的交流和互動。此外,無論是縱向的傳遞或者橫向的擴散都是通過少兒在參與合唱過程中的二次創造實現的,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實際的參與完成正確的傳播。由此可見,少兒合唱作為群眾文化的一種類型,其實也是群眾文化傳播的一個互動現象,既是少兒與輔導老師之間的互動,也是各種載體之間的互動,既有區別又有融合,但承擔的任務卻是共同的,即以培養少兒的合唱技能與音樂修養發展為本,實現全體參與者的發展、持續和諧的發展。
2少兒合唱輔導的微觀視角
2.1心理環境
從群眾文化角度來講,群眾文化活動中輔導對象的心理環境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生理遺傳因素,二是外界社會影響。生理遺傳因素是被輔導者心理環境的生物前提和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而外界環境影響則是被輔導者所處之社會對其的影響,包括了政治、經濟、意識形態等等。對于少兒來說,其心理環境除了直接取決于成長的家庭外,還受到老師的影響。因此,在少兒合唱的輔導過程中,輔導教師所提出的要求和希望,也為他們在參與合唱活動中培養音樂實踐能力與音樂審美素養奠定了基礎。在少兒合唱中,孩子是合唱活動的實體,他們的活動不可能脫離心理環境。因此,在進行少兒合唱輔導時,孩子們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知識水平、學習興趣等都是其心理環境的狀態。同時,這種心理環境的狀態也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中,作為少兒合唱的輔導者,只有在對少兒心理環境充分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出發,才能進一步培養孩子們參與合唱活動的積極態度,從而激發他們渴望參與、渴望實踐、渴望認可的心理趨向,并最終從量變積累到質變的飛躍。
2.2基本方式
對于任何一種群眾文化活動來講,輔導的方式是決定輔導效果的直接因素。有針對性的采用正確可行的輔導方式是完成輔導任務、實現輔導成果的不二法門。少兒合唱輔導的在方式上分為集中輔導與分散輔導,重點輔導與一般輔導兩大組類。首先,集中輔導是通過對參與合唱的孩子們進行有組織、有計劃、有秩序的集體輔導,如統一介紹歌曲的內容與情感,講授歌唱的技巧等等。這種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大面積的輔導效果。不過集中輔導導致了輔導老師在輔導過程中不能充分照顧到各個孩子在個性和能力上的層次差異,不易因材施教。因此,除了集中輔導外,輔導教師在輔導過程中還應配合適當的分散輔導,根據參與合唱的孩子的不同需求,進行個別的輔導。由此,便可把合唱的相關內容及技巧與每個孩子的實際需求及能力相結合。其次,在少兒合唱輔導中還可以采用重點輔導與一般輔導相配合的方式。比如對于擔任領唱的孩子,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的重點個體輔導;而對于合唱隊的全體成員,則應該從音樂合唱藝術的角度上培養他們的接受能力與演唱能力。這樣,不但可以滿足個別的輔導需求,又可以實現全體合唱隊員的普遍要求。最后,作為新時代的少兒合唱輔導者,還應有革新的輔導意識。在輔導過程中適當的采用現代化的輔導方式,如運用視聽結合的多媒體輔助工具和技術手段,有效的進行合唱的聽賞與感知,從而,加深參與者的直觀印象。
3結語
少兒合唱在少兒群眾文化活動中具有特殊的功用和意義,它作為一種文化和技能傳授與接受的活動在傳承文化知識、藝術技能的同時,也幫助他們培養了正確的審美傾向,調動激發了他們參與合唱活動的積極性,使合唱活動更加具體化和形象化;既加速了音樂文化的傳播,又有利于形成開放性的音樂文化格局。因此,在進行少兒合唱輔導過程中,不但要讓孩子掌握到歌唱的基本技能,形成有感染力和藝術表現力地歌唱,還應使合唱團的每位孩子形成彼此間的默契以及和諧的集體合作意識。本文所述正是筆者在自身實踐經驗中的體驗,謹以拙文與諸君共探。
參考文獻:
[1] 王次炤.音樂美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周正松.合唱與指揮[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
[3] 陳萬楨,陳棄疾.合唱[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4] 周愛寶.群眾文化基礎知識[C].2006.
[5] 平黎明.合唱與指揮[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
[6] 王潔.校園群眾文化建設視野下的現代音樂教學[J].大眾文藝,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