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當代藝術中,裝飾藝術在這種社會狀態和人本狀態上,中國當代藝術以及裝飾藝術處于一種比較相對低調的狀態,因為嚴重受到政治、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制約了它的發展,藝術的生長環境是需要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無論是從政治上還是從經濟上都需要大的環境以及社會各級政府給予一定的扶持,才能相對于創造出更好的藝術作品,當今社會的狀態下,各個階層的人群都處于一種浮躁的狀態,資本市場的投機導致各行各業的人群已經按捺不住以往的“淡定”,已經蠢蠢欲動的去往經濟上去靠了,真正潛心做藝術的真正藝術家反而沒有幾個在案頭。如若想解決這種狀態,需要從大的環境著手,方可解決,如若還向以往“哪疼醫哪”這種狀態已經極不適合當今藝術的發展趨勢。所以在此呼吁有關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讓藝術的明天更加輝煌。
關鍵詞:當代藝術;藝術;語境;發生變化
在紛繁復雜的藝術內容形式中,當代藝術應該何去何從,目前的藝術圈的狀態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趨向,中國當代藝術與傳統文化的契合點在什么地方,中國當代藝術與西方當代現代藝術的區別在哪里,這些都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應該考慮的話題,但是,目前中國當代藝術的一些藝術語言已經跨越了單純藝術這個范疇,目前的中國當代藝術已經向一個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已經跨越了以往的一些形式語言,如以往我們把美術當中的繪畫分為國畫、油畫、版畫、雕塑,設計分為藝術設計、動畫等等,而當代藝術已經跨越這種學院的傳統分類,他的語言和內容已經和高科技設備結合到一起了,如今高科技日新月異,簡單的來說以往的古典油畫,要經過嚴格的造型訓練,而現在由于科技的發達油畫家可以利用現在的多媒體技術、電腦打印技術、激光掃描技術來繪制畫面中的基本形。那么導致了一些會畫的不會畫的都開始搞起了油畫,懂不懂的都會畫幾筆了,更有甚的是有些人會操作市場的能夠讓自己的畫“名揚四海”,我想這種怪現象只是一種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產物,這只是一種暫時的情況。
當代藝術在現在市場經濟的情況下,出現了一些為了藝術而藝術的人,這些人搞亂了市場和藝術作品的價值,如在各個城市中興起了各種為了藝術而藝術的畫家,如搞舞臺美術的搖身一變成了國畫家,搞藝術設計的搖身一變成了油畫家,等等,我想在其他的藝術門類也是這樣的吧,如音樂、中文等等,都是這種現實的情況。
如果想改變當下的現實情況需從政治上給予明確的扶持,不然這種情況將會繼續蔓延,讓中國現當代藝術將走向一個死胡同,當下的藝術道路已經是相當的混亂,我把這種情況叫做政治統治下的偽藝術,在文學界有一些偽草根,在音樂界有一種偽民族等等。這種情況就像是一個蛀蟲一樣一直在侵蝕著中國當代藝術。所以說中國當代藝術如果有一個跨越性的發展需要政治上給予一定的扶持,這樣才會出現中國古代文明中的百家爭鳴,如果一直延續現當今的情況,大學里的這一片凈土將會也會比較的功利化,所以說現在社會上流行一句話,老板越來越像教授,教授越來越像老板。這種情況下的學術將成為一種偽學術,這種狀態下生存我認為是偽生存,在這種背景下的生活每個人一直處于一種精神的緊張,害怕承擔責任,遇到事情把責任總是推到別人的頭上,這種的狀態在心理學上叫一種精神間歇性錯亂。這種學術狀態叫做偽學術的狀態。
當下中國當代藝術在經濟上也處于一種比較落后的狀態,中國當代藝術家目前的創造力和見識都需要進一步的加強,當遇到看不懂的畫都覺得好,可是又有誰會問問,它好在哪里,又有誰會愿意想想它為什么能畫出來我們為什么畫不出來,遇到事情多問幾個為什么的這種狀態還是沒有多少人能夠堅持的。記得去年我看過一個當代的藝術作品展,看完之后有點傷悲,同時有點想笑,這種笑是苦笑,狀態一直是一種浮躁的狀態,其實我覺得做當代藝術比做寫實的一些傳統藝術要難的多,我們要在作品上需找我們元素的美感,需找我們創造的形體甚至元素能夠帶給我們視覺上的愉悅,可是這些作品看后總覺得藝術家的浮躁和輕浮,體會到他們已經或者更準備的說即將被經濟利益所打敗,已經沉迷于這種狀態,更有甚的是他們還感覺不到,還為了這種狀態故作深沉,裝作為了藝術而藝術的樣子。
現代工業文化的影響下,大眾的審美趨向和著眼點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促使當代藝術趨于“多元化”,把老一輩的用一生創作于藝術的那種狀態早早拋于腦后,而正趨向于一種為了市場而藝術的藝術家,1)如一些藝術家讓自己的繪畫題材回避重大歷史題材,畫一些市場接受度強的,只追求形式上的美感,不追求繪畫本身的東西,高雅和凝重成為了可有可無的東西,而迎合市場的輕松、休閑的作品反而成為藝術市場所追求的,這就無疑進入了一種為了市場需求而創作的藝術,所以失去了繪畫本身所追求的東西。從另一個方面講,繪畫的題材對繪畫本身有著高度的影響,甚至對繪畫的價值和繪畫的意義也有著不同的詮釋。2)藝術家的創作思想發生了改變。由以往的追求極致到當前的“快餐”藝術,以往藝術家創作一幅組畫需要用盡畢生的心血,而目前只需要很短的時間,所以浮躁的狀態導致了“快餐”文化。所有的藝術形式講求與商業掛鉤,藝術家的內心與市場看齊的一種躁動的感覺。
綜上所述,藝術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如影隨形,是全人類通用的藝術語言和藝術符號,同時更是檢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明的重要載體,所以我們呼吁所有從事藝術的人潛心學術,放棄一切躁動的狀態,讓自己處于一種享受藝術的生活。我們要冷靜對待藝術在當代語境下發生的變化,又要避免存在一些文化上的沖突。讓藝術在當代市場的條件下向著健康的道路發展。
參考文獻:
[1] 姚曉雷.世紀末的文學精神[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 張榮翼.當代大眾審美文化當受眾的理想幻境[J].社會科學,2004(5).
[3] 彭修銀,楊愛新.后現代藝術思潮的中國變體及意義[J].社會科學家,1999(1).
[4] 尼古拉斯·米爾佐夫.視覺文化導論[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5] 陳望衡.美與當代生活方式[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6] 簡·羅伯森(美),克雷格·邁克丹尼爾.當代藝術的主題[M].匡驍,譯.
[7] 魯虹.越界:中國先鋒藝術[M].河北美術出版社.
[8] 中國現當代美術文獻研究中心.中國當代藝術——現在與未來[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