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情景劇在我國電視熒屏上已經發展了二十年,觀眾從陌生到接受,從接受到喜歡,從喜歡到歡迎,以至成為觀眾越來越喜愛的電視節目。這些都離不開電視人在室內劇創作中不斷的探索和創新的結果。現在全國電視臺涌現許多各種各樣的室內情景喜劇,其中還有一些地方方言的情景喜劇也很受當地觀眾好評。特別是室內情景劇《七十二家房客》,這劇從2008年開始拍攝到2013年已拍攝了1000集,已經連續在廣東南方衛視不間斷播放了5年,在廣東地區受到各種觀眾群體的一至喜愛和好評,還有許多國外華僑也紛紛至信過來表示贊賞。收視率一直保持良好的態勢,并且在2012年還獲得廣東省的“五個一”工程獎。室內情景劇《七十二家房客》能獲得如此好的成績,這個跟整個創作團隊的夢工廠的管理模式、演職員的認真負責和創作人員敢于創新的努力密不可分。其中有許多創作方法和創新經驗對我國室內情景劇的創作和發展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首先在制作上和營造真實場景上的差異。室內情景喜劇一般經費有限,劇組為了省錢,所制作的場景一般都比較少、做工比較粗造、空間范圍比較小、缺乏景深、只有三面景的現象,另外對場景擺設和使用的道具過于簡單和隨意,以至營造的場景效果缺乏生活氣息和真實感不強,影響觀眾的觀感,造成觀眾對此劇真實性產生懷疑,導致觀眾不接受和沒興趣。而同樣是情景室內劇的《七十二家房客》,卻能在制作和營造生活場景上有很大的突破。在場景上敢于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資金,打造了一個很生活、很真實的場景效果,為演員表演提供更真實的環景,從而讓觀眾感覺故事的真實性,為觀眾投入和接受這劇打下良好的基礎。《七十二家房客》的制作部門,能在一個攝影棚里設計和搭置出各種類型場景上百個,并且在每集21分鐘片長里就要涉及到場景從五、六個到二十多個,而且還是一天拍完,想象一下制作部門的工作量是如此之大。《七十二家房客》在營造生活場景上也下了不少工夫,如七十二家房客的大院,建造的夠大夠高,從街道到大院里有好幾層景深。里面的樓梯和二樓走廊演員都可以走動自由;大院的水龍頭可以取水和可以洗刷東西;廚房是可以燒火和炒菜的;大院的各種植物是真;大院還經常出現雞、狗等動物。這些細節給大院增添了不少真實生活氣息,整個效果尤如讓觀眾走進那個年代的生活環景中。另外大院和街道場景還給人以實景拍攝感覺,因為大院主樓后和街道遠處是噴了藍天白云,在拍攝時大全景是可以帶到一部分天空,拍出來的效果就像在外面實景拍攝一樣,這樣既豐富了景深又擴展場景的空間,既給觀眾營造實景拍攝感覺,又給觀眾增強場景真實感。從而打破室內劇場景的局限性。因此,室內劇《七十二家房客》的場景不單只真實感強,而且場景非常豐富,這樣更有利于該劇深入到生活各個層面,給劇情有更大的空間發展,使故事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有利于吸引觀眾的觀看興趣。
《七十二家房客》在鏡頭拍攝處理上敢于創新。由于室內劇成本問題,都采用三機拍攝方法,目的就是趕速度和節約成本。所以拍攝時很少用到推、拉、搖、移的鏡頭,因此拍出來的鏡頭比較呆板;另外又受制于場景的局限性,鏡頭景別只能以中近景為主,鏡頭更沒法要求景深問題。而在拍攝《七十二家房客》時,我們以三機拍攝為基礎,靈活運用單機的有機組合,目的就是在傳統室內劇拍攝上做一些嘗試。在拍攝大院和街道時,敢于用單機、用廣角和俯拍的方式拍攝,有意識呈現這場景的大和寬,給人以實景拍攝感覺,讓觀眾增強真實感。另外劇情中有些必需要強調的鏡頭,如細微的表情、眼神、動作、效果特寫;強調人物情緒變化的推近;打斗的動作戲;跟拍的動作戲等,敢于采用軌道、小搖臂的單機拍攝,這樣拍攝方法雖然需要花點時間,但只要心中有數,預先溝通好,還是可以做到的。還有鏡頭的景深問題,在拍攝街道時,鏡頭有意透過一些檔口和一些物體做前景,再透視到街道兩邊的景物和后景,然后通過前后景群眾演員的走動,這樣拍攝出來的街道效果就顯得長、寬、大,而且景深豐富。所以《七十二家房客》呈現給觀眾的鏡頭更加靈活、更加生動和更加真實,并且用更好的鏡頭語言為此劇敘述豐富多彩的故事。
在劇本的創作上更是敢于嘗試敢于創新。室內情景劇每集一般加片頭片尾是25分鐘,一般是壹集講壹個故事,樣式、類型和風格相對統一。而《七十二家房客》樣式敢于嘗試多樣化,既有壹集講壹個故事,也有兩集、四集講壹個故事的;另外還有以某個人物為線索展開,并以十幾集電視連續劇形式講述這個故事。如第八季出現的車老板就是這種方式。《七十二家房客》沒有局限于傳統的情景喜劇,因為它允許喜劇、悲劇、正劇的存在。題材方面也包含各種類型,其中有愛情、勵志、偵探、案件、事件等等。這樣沒有過多限制編劇的創作空間,讓編劇更敢于創新,所以《七十二家房客》的故事內容包羅萬象豐富多彩。
本劇是以粵語為主的地方劇,編劇敢于大量挖掘廣東許多傳統文化和民間故事作題材,并且把我國文化遺產的粵劇淋漓盡至地呈現在熒屏上;另外編劇還挖掘許多廣東很精辟、很獨特的語言,如“含龍”就是那年代對港幣叫法;“法幣”就是當時國民黨指定的貨幣;對人的稱呼“暫頭鬼”、“油炸蟹”、“無皮柴”;還有“蘇州屎”、“打斧頭”、“食得咸魚抵得渴”、“手指拗出唔拗入”等等。這些都充分體現嶺南文化的地方特色,都跟當地的人文情懷更加接近,讓當地觀眾更容易接受、喜歡和歡迎。從而通過觀看此劇讓大家對嶺南文化有更深的認識,并能促進嶺南文化的發展。
室內劇都存在速度與質量的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對導演來說尤其重要。在《七十二家房客》制作里,就是壹天拍壹集,拍攝時間大概八、九個小時左右,如果在拍攝過情中遇到的問題,導演不可能有太多的猶豫、探討和研究時間,導演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靈活、快速、機智地解決這些問題,并且按時保質完成這天的拍攝任務。所以對導演的基本素質、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和熟練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導演在開拍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首先要導演搞懂劇本,還要設計好拍攝方案,然后跟各部溝通好拍攝內容和要求。這樣各部門就會提前準備,到現場就不會擔誤時間。另外導演要熟識三機拍攝的流程和技巧,只有這樣導演在現場給演員走戲才有鏡頭感覺,并且通過走戲考慮好鏡頭拍攝方法和鏡頭組接方式,這樣拍攝起來就比較清晰和順利。還有在跟演員對詞和走戲時,會發現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這時如果導演心中有數的話,比較容易和演員溝通清楚,并且靈活、快速吸收演員好的建意,更好提升該劇的質量。其中《七十二家房客》的審片小組對導演和編劇的指導和提升是很有幫助的,審片小組由項目經理、策劃、編劇、編審、總導演、導演一起參與,并對每壹集完成片都給與評議,對創作中遇到的問題互相討論和研究,總結許多很好的經驗,提高了導演和編劇的創作水平,為保證《七十二家房客》的質量打下良好基礎。
《七十二家房客》的管理模式是一個夢工廠的生產模式。這種管理模式是有續生產的鏈條循環方式,內部有清晰的流程和明確的分工,對每個職員都有很具體的職責范圍。基本大的流程就是編劇團隊(編寫劇本)——前期制作團隊(拍攝劇本內容)——后期制作(包括剪輯、錄音)——審完成片——修改——交片,在每個環節里又有內部明細的流程分工,如編劇團隊里就有:編劇提案劇目——組編確定劇目——編劇寫劇本——編審審查——總編審查——定稿劇本。通過這些程序的把關,很好提高和保證了劇本的質量。其中審片這環節,就是對前面流程出現各種問題和工作經驗的總結,并且對后面的創作提出更好的建意和方案。這樣的環節可以不斷培養和提高團隊的整體素質。因此,這種管理模式非常適合大型的室內劇生產,并且可以形成產業化經營。
雖然《七十二家房客》在廣東地區廣受歡迎,但不足之處就是沒能向全國傳播。其主要原因此劇是以粵語為主,只能作為地方戲在有限的范圍內播放,由于語言的問題沒能推廣到全國。其實象《七十二家房客》這么好地方戲,可以嘗試一下翻譯成普通話向全國發行,這樣做有利于地方戲打破局限走向全國;有利于地方戲擴大和發展的空間;更有利于全國文化的交流和了解;并且更好促進我國影視繁榮和發展。
總之,情景室內連續劇《七十二家房客》拍攝到現在,鍛練和培養了一隊很優秀的制作團隊,并且總結了一套很好的夢工廠生產模式,對制作優秀的長篇大型室內劇有很大幫助。作為優秀的地方戲《七十二家房客》,如果敢于向全國推廣,不單只對該劇在全國產生更大的影響,還會對該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現在全國各地制作了許多地方戲,它們只在有限的范圍內傳播,都沒有大規模生產經營的理念,如果我們敢于嘗試向全國推廣,地方戲還是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產生更大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