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電器發布2012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實現銷售收入478.7億元,相比2011年同期598.21億元下降20%;實現凈利潤-5.97億,2011年同期盈利18.4億。
不過在此情形下,國美電器管理層對2013年業績作出良好預期,“保底目標是實現年度營業數據盈利且按年業績同比穩步增長,最高目標是按年同比增長30%。”
但是,業界對國美給出的樂觀預期并不樂觀。
國美對2013年較為樂觀的理由是什么?以下是國美給出的兩個理由:
第一,“家電業回暖跡象明顯”。在3月6日舉行的“2013中國空調消費趨勢發布會”上,國美電器宣布與海爾、美的等品牌簽訂共計550萬套、約230億元空調年度采購大單。國美以此預測,“2013年空調銷售價格有望整體下拉5%”。
在我看來,僅憑550萬套空調采購大單,就得出“空調銷售價格有望整體下拉5%”的結論是可笑的;得出“2013年家電業回暖”的結論,則幾近荒唐。
實際上,我們無法得出“2013年家電業形勢比2012年好”的結論。首先,全球經濟走勢還具有諸多不確定性,中國經濟增速開始放緩,房地產調控還在繼續,針對家電產業的刺激政策于5月份全部到期,凡此種種,讓2013年家電業環境不容樂觀。當然,我們也無法因此得出“2013年家電業形勢更加嚴峻”的結論。這實際上意味著,國美電器實現高增長的基礎實際上并不存在。
我對2013年中國家電業的預測是:微增長(增幅在5%以下),或與2012年基本持平。高增長的可能性我們目前還沒看到。
另外,我更傾向認同蘇寧對2013年空調價格走勢的預測。鑒于空調產品結構(變頻占比越來越大,中央空調快速興起)、品牌結構(三足鼎立變成一枝獨秀,格力遙遙領先,美的、海爾組成第二陣營)持續調整,勢必推高空調平均價格。
第二,國美“對未來3年戰略計劃進行了清晰設定”。那么,國美是怎么規劃未來3年發展戰略的呢?
先說線下。國美的戰略可以概括為一句話:“鞏固一線市場,提速二線、三線市場”,即:在鞏固一線城市核心店基礎上,提升二、三線城市門店規模,“目標是在二、三線城市新開200家有效門店”。
但是在觀察家看來,二、三線城市并不適合大規模開店。首先,家電連鎖的巔峰時代已經過去,繼續大規模開店已經不合時宜。這一點,國美自身的經歷已經證明。2011年,杜鵑主政時期的國美瘋狂開店,當年開店數量一下子達到480家之多,但是不久,國美就開始大規模關店,因為這些新增的門店基本上都是無效門店、負效益門店。這個可以用來解釋為什么2012年蘇寧電器盈利26.8億元而國美電器卻虧損近6億元。其次,二、三線城市的購買力與一線城市相距甚遠,大規模開店難以帶來銷量與盈利同比提升。相反,維持眾多的門店還有可能造成物業成本、管理成本、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在家電產業觀察家看來,對于目前的國美,重中之重是“門店優化”,即:在保持門店總量基本不變前提之下,想方設法提高單店銷售及盈利能力,在單店經營上達到或接近蘇寧的水平。2011年大規模開店的“殷鑒不遠”,2013年的國美應當吸取教訓。
再說線上。2013年初,國美對其電商戰略進行調整,把庫巴合并在國美在線之內,以統一形象對外經營,此舉被認為是國美對此前錯誤的電商戰略的修正。
另外,超家電化經營也將成為國美在線未來努力方向,這個和蘇寧易購一致。
還有,在資金緊張狀況下,國美還是在CCTV投入4億元人民幣用于品牌宣傳,而這部分錢主要“用于國美電商品牌形象建設”。
由此可見,國美2013年形勢依舊較為嚴峻,令人樂觀的理由并不充分。
對于國美來講,“營收穩步增長”與“實現盈利”可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道理其實很簡單,要想贏利,國美就必須付出營收萎縮的代價(在“開源”無法保障的前提下,“節流”是最明智的選擇,而這將導致營收下降);要想增收,國美就必須付出繼續虧損的代價(增收的最有效辦法是加大開店力度,而這會導致盈利能力下降)。既想增收又想盈利,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幾年前的國美還可能,今天的國美不可能。
還有更有趣的,國美給其電子商務制定了一個極不靠譜的目標:2013年實現盈利。國美“希望通過線上線下采購平臺的共享和物流售后平臺的共享,降低線上采購成本和物流售后成本,以此來提升電子商務利潤”。

一個不以某個人、某個企業意志為轉移的事實是,今天的電商仍處于“諸侯爭霸”時期,要想在混戰中勝出,就必須在消費者教育、提高企業知名度、增強企業自身服務能力方面,投入大量的資金。換言之,今天的電商仍處于“燒錢”期,遠未到“下山摘桃子”的時候。在這種狀況下,任何B2C電商要“實現盈利”的想法都是可笑的。這也是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繼續虧損的原因。
當然,如果國美在線非要盈利也行,前提是大幅度削減各種費用,該投的不投,該建的不建,并做好被徹底邊緣化的心理準備,甚至還有可能與明天告別。這樣的代價,國美能承受嗎?
如果國美僅僅為了提振軍心、安撫老板,這樣做也沒什么不可以,問題是,國美一本正經地拿來忽悠股民、投資者及媒體,那就是你的錯了。
止于目前,我們還看不出2013年家電市場形勢會比2012年好很多,那么請問:國美在2011年盈利18.4億背景下虧損了近6億元,有什么理由在2012年虧損6億元的基礎上實現盈利?
在我看來,一個激進目標的提出,折射出國美管理層內心的焦躁。管理層非常清楚,國美電器虧損6億元對于黃光裕來說幾乎是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尤其這一錯誤發生在蘇寧電器盈利26.8億元的背景之下。
對于大股東黃光裕來說,沒有什么比國美電器扭虧轉盈更為當務之急了,這是維持投資者信心所在。但是,黃光裕同樣割舍不下規模,“大”始終是黃光裕揮之不去的情懷,他無法接受虧損的事實,也無法接受被蘇寧越落越遠的事實。因此,黃光裕對國美電器管理層的要求,肯定是盈利加上量。這是國美一面高喊盈利,一面高喊增長的原因。
不過,在觀察人士看來,今天的國美管理層已經亂了方寸,完全沒有了自己的主心骨,不知道到底該做什么,更不知道干什么才是正確的,許多行為實際上都是為了應付黃老板。雖然黃老板對這個隊伍早就失去信心,無奈身陷囹圄只能徒喚奈何。
建議國美向美的學習,徹底丟掉“大”的觀念,實現健康瘦身。從這一點講,國美要想改變自己的處境,須從改變自己的觀念入手。
決策分歧
開店還是關店,玩平臺還是玩垂直電商?國美的戰略一直在糾結和反復之中。
一位艾瑞分析師稱:“這說明國美在決策上肯定有分歧?!?/p>
國美從創始人黃光裕被捕,以及國美忙于內斗時,開始被蘇寧反超。無論是門店數量,還是線上銷售額,都與蘇寧拉大了差距。
黃光裕與國美目前是怎樣的關系?很多國美高管都諱莫如深,并極力撇清黃光裕對國美控制的說法。
據媒體報道,多位國美知情人士表示,盡管黃光裕尚在獄中,刑期或長,但目前國美的重要決定和戰略決策,都來自于黃光裕的直接意志,尤其是在其夫人杜鵑復出、陳曉離開國美之后,國美董事會只是黃光裕的“影子內閣”,杜鵑則是黃光裕的直接代言人。據透露,黃光裕與外界的溝通,除了通過常規渠道申請定期探監之外,警方還為其開辟了一條特殊通道,比常規的書信溝通更為快捷,具體操作是相關公司將相關文書遞交給警方,并由警方轉交高墻之內的黃光裕處理后,再遞還給相關公司。黃光裕通過此渠道可以參與國美的重要決策,遙控公司事務。一位已經離職的國美前高管稱,國美其實現在依舊是一個家族企業,黃光裕與國美僅隔著一堵墻,國美的很多決定都是由黃光裕來拍板,但這堵墻卻是黃光裕無法想象的厚重,因為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三年前的時代了,游戲規則已經改變。
已經有人發帖討論“國美什么時候破產倒閉”的問題,這在四年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有人甚至已經預測,10年后黃老板還能不能見到國美活著,都還是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