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12年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到“微增長”時代。而另一份與此不同的成績單似乎為汽車市場發展開啟了另一扇窗——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2年汽車整車出口量首次超過百萬輛,達到101.5萬輛,同比增長19.48%,出口金額137.08億美元,同比增長25.18%,出口數量和金額均創歷史新高。出口量最多的五家車企分別為奇瑞、吉利、長城、上汽和力帆,其中奇瑞和吉利均超過10萬輛。
但從布局來看,目前仍存在分布散亂、規模不足等問題。據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汽車出口國家和地區近200個,但出口金額達到1億美元的僅占1/8左右,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出口金額很少。出口金額最多的五個國家俄羅斯、巴西、阿爾及利亞、伊朗和智利,從單個國家的出口金額來看,也均處于市場進入的初期,不足以形成規模效應。
貿易壁壘的限制。出于對本土汽車企業的保護,很多國家通過高關稅限制進口。例如在2011年9月15日,巴西政府就對外公布了巴西汽車工業產品稅新政,將汽車進口稅率上調30個百分點,使得自主品牌不得不在巴西當地建廠。
此外,在技術層面,由于各國采取的認證標準不同,而自主品牌的產品多定位在中低端,不能滿足部分地區的技術要求,也限制了自主品牌出口的腳步。2012年8月,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委員(ACCC)會發布了長城、奇瑞在澳銷售產品的部分發動機及排氣墊片中含少量石棉的警示公告,ACCC組織責成相關企業對含有石棉物質的產品實施召回。
還有一些非關稅、技術壁壘也對自主品牌出口形成阻礙。由于我國汽車出口起步較晚,很多地區市場已被歐美、日韓車企占據并建立較深的根基,部分地區的零配件供應商、經銷商具有較強的排他性,我國自主品牌在進入時也受到他們的排擠。
產品技術水平有待提高。由于中國汽車起步較晚,較之于歐美、日韓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產品多集中在中低端,故出口地多為對價格較敏感的地區,例如東南亞、俄羅斯、南非、中東等地區。但隨著各國經濟水平的逐步增長,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性會降低,尤其是在增購換購時,品質等因素往往占據主導,屆時僅靠價格優勢想在海外市場長遠發展會比較困難。
同時,出口車輛的品質還會影響到衍生業務的開展。據媒體報道,由于對中國車品質的不信任,部分地區銀行甚至不愿為中國車交易提供貸款。由此可見,若要在海外市場取得長期的發展,提高中國汽車的品質,逐漸打造中國車在消費者、各供應商心中的品牌形象是十分重要的。
售后服務不完善。雖然我國汽車在出口量上有了較大的增長,但是由于產品單一導致同質化嚴重,同行間在價格上惡意競爭,很多中小企業甚至利用出口退稅政策不惜壓價,以致出口市場十分混亂。正是這種無序的狀態導致了很多中小企業只賺取一次整車銷售的利潤,完全不顧及售后服務。使得部分地區中國車的售后服務很不完善,甚至是空白。
而且由于出口地多為技術水平發展較低地區,部分本土零配件廠的產品難以達到所要求技術標準。在為消費者更換相應零件后,仍出現各種質量問題,嚴重影響了零配件供應。
這些都造成了海外購車用戶投訴情況不斷,直接影響到中國車在海外的口碑。因此,自主品牌在向海外市場擴張時,不僅要把車“賣出去”,更應該讓車“用的住”,只有完善了售后服務,才能在出口量不斷增長的過程中形成良性循環,建立優質的品牌形象。
總的來看,中國汽車出口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H C R(慧聰研究)認為,各自主品牌首先要修煉好內功,提升技術水平,加強自身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第二,充分了解目標市場環境、政策要求,有側重點的篩選和培育市場;第三,根據不同地區特點和出口方式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售后服務系統。只有這樣才能在國際舞臺綻放異彩,走的更遠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