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關注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工作積極性出發,探索青年教師積極性影響因素,有針對性地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旨在為提升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提供借鑒。
【關鍵詞】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積極性;對策
教育質量系于教師,教師的生存、發展和工作等狀況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與公辦高校相比較,民辦高校教師總體上看,教師隊伍具有年輕化、基本素質較高、職稱偏低、專業化程度不高、學緣結構基本合理等特點,青年教師成為教師隊伍的主要力量,因此,提高青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是提高民辦高校教師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
一、影響青年教師工作積極性因素
(1)教師的經濟地位。從總體上看,教師的工資水平相對其它行業,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教師的物質生活水平不高,教師應有的社會地位沒有保障。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對高校青年教師的影響很大,從而導致青年教師不安心于教學工作,對教學沒有積極性,有的青年教師為了獲得較多的經濟收入另找出路。(2)教師的培養制度。教師的培養制度的有無關乎的是青年教師對高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很多民辦高校為節約成本,幾乎沒有對青年教師的投資,沒有提升青年教師資本的意識,青年教師沒有與外交流提升自己業務水平、拓寬知識面、更新知識的機會,這對青年教師追求新知識、自我提升有很大負面的影響。(3)教師的工作壓力。青年教師普遍參加工作不久,經濟實力不強,同時又處于“成家立業”需要增加“投入”的階段。因此,一方面在住房、結婚、生子、育兒等面臨著較高的消費成本和巨大的生活壓力;另一方面,青年教師表示,其壓力除來自教學任務多和經濟收入少以外,科研任務是最大壓力源。(4)精神生活。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大多有較多的教學任務,絕大多數時間用于教學,工作量大,精神生活極其匱乏,非常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情緒,導致影響工作積極性。(5)教師身份差異。在我國,企業編制教師是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的主要組成部分,雖然國家賦予企業編制和事業編制教師平等的法律地位,但事實上由于身份不同,導致企業編制教師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社會保險進修培訓個人評優和檔案掛靠等方面和事業編制教師存在巨大差異,這對民辦高校青年教師流動率、認同感和安全感有較大影響。
二、改善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工作積極性對策探析
(1)以良好的后勤服務為基礎,提高青年教師經濟地位。民辦高校應從后勤保障入手,滿足青年教師基本的物質需求,確保青年教師基本收入穩定,真正做到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在高校要制定必要的青年教師表彰制度,例如“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獎”、“青年教師教書育人獎”等,對于那些教學態度端正、教學方法好、教學成果顯著的青年教師,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2)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首先,培訓教育技能。教師的專業包括學科專業和教育教學兩個專業,也就是說,教師不但要求具備“學科知識”,而且要求具備“教育知識”。其次,提升專業知識。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教師的知識結構不能一成不變,必須不斷補充新知識,了解學科的最新發展和變化。另外,民辦高校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應用性、復合型的高等技術人才,學校應根據市場專業人才規模變化和供求情況調整專業,因此,學校培養教師不僅應定位在“雙師型”,而且應要求青年教師不斷更新專業知識,適應專業的調整和學科的變更。最后,提高實踐能力。民辦高校主要定位在應用教育,這就要求青年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高水平的理論知識,更要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3)積極面對壓力,提前進行職業規劃。高校青年教師收入不高,但是工作壓力并不小,現在高校科研、教學、職稱晉升競爭都很激烈。這樣一種生存狀態下,要想靜心做學問、搞教學,對年青老師是個不小的挑戰,這是需要積極面對。(4)重視人際關系建設,豐富精神生活。首先,建立良好的人群關系,學院領導與青年教師,上級與下級、同級互相信任,互相關心,互相尊重,青年教師有反應問題的通道。上下左右溝通良好,做到批評中肯,表揚獎勵公正。其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組織豐富的文娛活動,保障青年教師的身體健康和精神愉快。(5)提升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地位,留住優秀青年教師。首先,應同等對待民辦高校企業編制教師,使其調整為事業編制身份或至少享受事業編制身份待遇,消除教師身份差異帶來的缺乏安全感負面影響,使其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社會保險進修培訓和檔案掛靠等方面等享受同等待遇,減輕青年教師壓力。其次,進一步加大政府輿論宣傳力度,關注民辦青年教師,提高民辦教師的職業聲望及社會地位。
參 考 文 獻
[1]孫惠敏,王云兒.民辦高校教師身份差異對幸福感影響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5)
[2]饒麗娟.當前民辦高校教師流動問題及對策[J].韶關學院學報.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