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有一段被人們引用的過于頻繁的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糕的時代..”在經濟形勢錯綜復雜,行業前景有喜有憂,信心與失落并存的2013,這句話經常被人們當做對生活最精準的感慨。的確,每個人,每個企業,乃至每個行業的從業者,都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艱辛困苦。得來容易價必淺,凡事不經過超出常人的努力,便沒有可能成功。
當下,種種挑戰,都發生在這個深度改革的轉型期之內。這種情況下,如何保持穩定和快速的增長,如何把握未來的變革和改變,已經成為大批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的自發訴求。其實,很多困難面前,如果能主動轉變思維,戒除簡單的GDP至上觀念,用調整結構的方式促進產業轉型,使外部環境的變遷和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形成合力,那么未來將有相當大的想象空間。
每一個輝煌成就的背后,都有著必然的因素。正如狄更斯還曾寫過的一句話:“我所收獲的,是我播種的。”從年初王儒林書記和巴音朝魯省長在發展民營經濟大會上的講話,到長吉圖一體化戰略的飛速進展;從一汽H7在汽博會上的隆重亮相,到吉林-深圳文化產業交流合作懇談會的深度合作。一個又一個的成果都在昭示著吉林經濟廣闊的未來前景,這一切,都是這些年全體吉商,全體吉林人努力的回報。《天下吉商》從去年7月創刊到現在的一年時間里,我們在工作中的每時每刻都能感到,吉林民營經濟正行駛在蓬勃發展的快車道上。全體《天下吉商》人能夠參與到這場家鄉經濟繁榮的大事件之中, 深感與有榮焉。
最近,正在熱播一部名叫《小時代》的電影。“小”似乎是這個摩登時代的標簽。然而,從整體趨勢上來看,我們正處于一個向更文明時代進軍的入口,一個從制造大國向創造強國轉變的節點;我們正處于森工、通鋼、吉煤集團等實現戰略性重組,經濟飛速進步,結構逐漸完善,社會更加公平的時代;這一切,用小概括似乎并不妥帖。相反,這是一個筑夢的時代。每一個吉林商人,都有機會以夢為馬,大展宏圖。或許,我們會在某一天讀到一個像狄更斯那樣的文豪這樣寫道:“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史無前例的時代,夢想可以成真的時代!”
主編:蘇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