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入座。山東自古是禮儀之邦,所以酒桌上的賓主、長幼之分是不能馬虎的。酒桌上,一般沖門口的位置是主人或者東家的(就是買單請客的人),酒桌上有時戲稱為“莊主”;在他對面的位置是主人一起來招待客人的,叫“主陪”。這兩個位置各地叫法有點差異,但意思差不多。外地的朋友若是弄不清楚其中的原委,告訴你個簡單的方法:只要看桌子上杯中餐巾的疊法就可以分辨出來。這兩個位置餐巾的疊法是與眾不同的。主人的餐巾一般是折疊成圓筒形狀,插在杯子里面的。而主陪的餐巾則是疊成扇面狀的。其他位置的餐巾則是一般的三折呈花瓣狀。整個餐巾的布局有點像是展翅的鳳凰。定好了這兩個位子,別的位置就好確定了。坐在主人左面的是“主賓”,右面的是“次賓”;相對應的,左面挨著主賓的是“副主陪”,右面挨著次賓的叫“次陪”,但叫“三陪”的多。其余的位置賓主可以隨便坐,酒桌上戲稱這些人是“不三不四”,原因是酒桌上沒有”三賓”、“四陪”的叫法。

其次是,賓主落座,開始倒酒。山東人喜歡喝酒,尤其喜歡大碗喝酒。這似乎有梁山好漢之遺風。如今雖然不用大碗了,但小杯是不用的。你若是在電影或者電視劇中看到山東人用那種三錢的小酒盅喝酒,那純粹是在扯淡。山東時下的標準杯是三兩三的高腳玻璃杯(究竟是什么人最先時興起來的這種杯子無從考證,但一瓶白酒正好能倒三杯)。酒一般是白酒,度數一般是38度左右(山東人并不太喜歡喝高度酒)。當然也可以喝啤酒,但一般按照白酒、啤酒1:6的比例折算。
入席后每位先滿上這樣的一杯,叫門前杯。意思是讓各位自掃門前雪。這杯酒是每位到場的人必喝的,不喝是對主人或者東家的不尊重。這第一杯酒當然要由主人帶領大家喝。主人一般要有一個開場白,客套一番,然后定個標準。就是說這杯酒要分幾次喝完。一般是6次,叫“六起”。“起”的意思包含有“發達”的意思,圖個吉利。這樣大家在主人的帶領下,邊喝、邊吃、邊說話。這個酒一般不碰杯,山東人叫“碰杯喝了不算”。但是在舉杯的時候可以在桌子上點一下,叫“過電”。經常可以在飯店里面聽到這樣酒杯磕碰桌子的乒乓聲。酒桌戲稱“丐幫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