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雪
【摘要】“3+1”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模式是我校目前培養跨文化交際型人才的成功模式。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3+1”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跨文化交際型人才的必然趨勢。本文將以商務日語專業為例從“3+1”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先進的教學手段,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進行“3+1”跨文化交際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闡述。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3+1”模式;教學手段;校企合作
高校不但肩負著為社會培養素質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同時也承受著學生畢業后就業的壓力,因此高校就要轉變以往只是重視書本生知識不重視能力的思想,改變辦學宗旨,加強校企合作,建立合理的“校企合作”管理機制。其中“3+1”跨文化交際的辦學模式已經形成為培養復合型人才的一個重要模式。“3+1”跨文化交際型人才培養模式是我校商務日語專業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以市場需求為依托,以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基于校企合作的“3+1”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企業,學生共贏的目標。教育必須與產業同步,因此實施校企合作的“3+1”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是培養跨文化交際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一、“3+1”跨文化交際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3+1”跨文化人才培養模式中的“3”是指按照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完成校內的3年的理論知識學習;“1”是指通過1年的企業實踐,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跨文化交際型人才。我校商務日語專業實施了“3+1”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方式后取得了一定效果。專業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創建了一整套全新的教學體系,設計了一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開發了多家實踐教學基地,從而建立了完整的校企合作培養跨文化交際型人才的教學模式。
(一)創建以跨文化交際為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
商務日語專業培養的目標是以日語為基礎培養跨文化交際的商務日語高級人才。圍繞這樣一個教學目標,同時配套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不斷調整課程體系建設。
(1)建設以跨文化交際型為特征的課程教學體系。針對商務日語的培養目標,堅持以發展的眼光,不斷深入開展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效果,不斷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建設突出商務日語跨文化交際的特色課程體系。在新的課程體系中突出了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以跨文化交際為核心,突出商務日語專業的主干課程,刪除不必要的基礎課程,強化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定上體現了一下幾個特點:
①緊密結合市場需求,理論課程更凸顯跨文化交際型商務日語人才的培養目標。
②重視主干課程的建設,重視課程之間的聯系,使課程之間保持互相扶持,互相影響的關系。
③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基礎,結合校企合作進行人才的培養。
(2)建設以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根據市場對跨文化交際人才的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的知識構成及相應的課程設置,構建了一個分階段,分層次的實踐學期課程體制。本校在實踐學期的設定上分成以下形式:
①實踐學期的建設。在學生3年的在校理論課程學習的同時,我校不忘建設第三學期,即實踐學期。在這一個學期里,教師和學生同時進行實踐,從一年級剛入校的學生到三年級的學生都要進行實踐學期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剛進入高校的時候就可以有進行實踐的意識和實踐的行為。在實踐學期中學生全部進入社會,但分工不同。大一學生進入社會進行關于社會的調查,大二學生進行本專業相關的社會調查,大三的學生進行相關學科的社會實踐實習活動。這樣不但讓學生有了社會實踐的意識,同時通過不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逐步增加關于本專業的實踐意識,總結經驗。
②以專業應用能力培養為中心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根據日語企業對商務日語人才的需求與定向培養目標,確定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以及與其相適應的課程體系,與此同時構建一個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構建這樣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課程實踐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多層次,多環節的實訓體系進行教學。學生在完成3年的理論課程之后,第四年進行具有專業特色的實習實踐,在這一年中學生能夠真正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這樣不但可以鞏固所學的專業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實踐中學到更多的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特別是交際的能力可以在這一年中有大幅度的提升。實踐的這一年也成為學生畢業后就業的一個重要經驗。
(3)建設“平臺一模塊”課程體系。根據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學校對課程體系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建設。采用“平臺一模塊”式的課程體系:平臺課程是用行業平臺取代學科平臺;模塊式在設置專業課的同時加入日語各種資格證書的模塊。這樣的課程設置是根據市場需求而制定的,實踐證明這樣的設置也是適應市場對商務日語人才需求的。
(4)改革“3+1”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教學手段。“3+1”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的構建打破了傳統的教學理念,以知識應用為重要的指導思想進行課堂教學,因此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都有突破性的改革和創新。從教學方法上看,將教師主導改成學生主導;將講授式和灌輸式教學方法改成討論式,探究式,協作式,激勵式,模擬體驗式,情景式;將學生被動式學習改成主動式學習,互動式學習等。這樣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這樣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學習效果,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從教學手段來看,傳統的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教學已經遠遠趕不上今天教學方式的需求,因此開發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是必經之路。采取多媒體授課,實驗平臺教學,信息化平臺實踐教學,網上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平臺的構建,群面提升了教學效果,更提升了知識的應用效果。
(二)開發和建設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
實現校企合作是高校教學的必經之路,也是解決高校教育中只注重書本不注重應用這一問題的途徑。
(1)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為滿足專業發展的需要,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第一步。在校內,通過和企業之間的聯系,以企業為依托建立基于企業的校內實訓基地。我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就與旅行社聯系,在校內開設了一個旅行社分社,這樣可以利用學生的資源優勢進行運營。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同時學生也可以從中取得一些收入。商務日語專業也建立了一個實訓基地,是以日資企業為依托,讓學生從簡單的筆譯和口譯人手,逐漸深入到企業的運營中。這樣的實訓基地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只要保持和企業的聯系就可以。這樣學生和學校同樣可以有一定的效益。這樣的實訓基地可以讓學生在學校就能感受到實踐的重要性。
(2)建立以“培訓-研發-外派”為一體的校企合作機制。成立以“培訓-研發-外派”為一體的校企合作研發中心,在這里組織和完善校企合作機制,以強大的師資作為后盾,以產學研為根本,以多種形式的產學合作為目標進行校企合作管理以適應市場需求。
二、結語
教育必須與產業相結合,不能脫離實際的應用,因此高校必須通過與產業結合的途徑才能夠將高校與就業這條鴻溝對接。基于校企合作的“3+1”跨文化交際的人才培養模式是辦好高校教育,提高高校就業率,增強企業活力,培養跨文化交際人才的重要途徑。“3+1”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模式已經被很多高校認同并沿用,同時也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高校應該本著“跨域式發展”的目標,建設“校內培訓,校外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開發和建設校外實踐基地,成功設計出基于校企合作的“3+1”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模式,從而更多,更好的培養跨文化交際型人才。
教育必須與產業同步,高校必須與企業聯合,填平鴻溝無縫對接,因此基于校企合作的“3+1”人才培養模式是辦好高校教育、促進合作企業活力,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