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艷輝 劉紅艷 王志欣
【摘要】物聯網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在實現物的智能識別和管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等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物聯網可利用Rfid技術,通過開放性的計算機網絡實現信息的交換和共享實現對物品的透明管突破其時代瓶頸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物聯網;倉庫管理;智能識別;射頻
一、物聯網應用于倉庫接收階段物資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根據倉庫接收階段物資管理的任務特點,需要協助解決兩個問題,其一,正確獲取物資的信息,即信息采集。其二,確定入庫后物資實際存儲的位置。
(一)物資信息的采集
感知能力是物聯網的顯著功能之一,而感知是指信息的采集,是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傳感器、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等信息傳感裝置自動采集到與物品相關的信息,并傳送到上位端,完成傳輸到網絡前的準備工作。目前,射頻識別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這里以射頻識別技術為例來闡述物資信息的采集。使用射頻識別技術在物資接收階段實施信息采集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在物資入庫的位置加裝RFID閱讀器(例如倉庫的入口),第二,設定一個信息采集區域(固定閱讀器可覆蓋的區域),第三,使用手持式RFID閱讀器。物資到庫后,首先要按照要求進行入庫前的檢查(即驗貨),然后進行信息的采集。使用射頻閱讀器時,對于小件貨物可建立一條從收貨地點到倉庫內部的傳送裝置,將射頻閱讀器安裝在傳送帶旁,收貨時只需要將貨物放置在傳送帶上即可通過射頻閱讀器獲取貨物單件信息。在一般情況下,由于傳送帶上的貨物處于閱讀器的電磁場范圍內,因此無論標簽粘貼在哪個位置,都能夠被讀取。對于大件貨物,則可以設定一個有射頻閱讀器控制的閱讀區域,讓運載工具以小批量的方式通過該區域,以完成對物資的信息采集。
(二)物資存儲位置的確定
貨位的確定通常是在信息采集完成后,由運載工具(如叉車)將物資運輸到指定的貨位存儲,之后將實際存儲位置輸入到物資管理信息系統中。在這個過程中,運輸物資的人員與最終將貨物存儲信息輸入系統的人員通常不是同一個人,因而出錯的可能性較大。物聯網的應用,則可以通過它的定位技術來由信息系統自動監控物資實際的存儲位置,減少人為出錯的可能性。
二、物聯網應用于倉庫儲存階段物資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一)物資庫內移動
為了合理利用庫存空間,保證物資出庫入庫的效率,滿足發舊存新、先入先出的原則,還需要對物資進行翻倒調整。顯然,這些活動的進行必然會引起物資存儲位置的變動。儲存位置的變動將會直接導致物資管理系統中的邏輯記錄發生相應的變動。物聯網的應用可以保證物資儲存位置變更與物資管理系統信息變更的一致性。利用物聯網的定位技術,可以時刻跟蹤物資在倉庫內的移動情況,并實時記錄物資存儲位置的變動。
(二)庫存盤點
盤點的作用在于保證庫存實物與物資管理系統中的記錄相一致。物聯網的應用能有效解決倉庫盤點難、盤點累的問題。通過物聯網的信息傳感設備對物資信息進行采集,獲取物資信息。物聯網的信息傳感設備具有同時多數據讀取的特性,所以每次數據采集時可以明確物資的數量、保質期、貨位等一切信息。如果發現商品數量與庫存信息出現差異,管理系統還可以調取商品出入庫明細,并進行迅速核對,找出差異的出錯點,并報告倉庫管理人員進行處理。
三、物聯網應用于倉庫發出階段物資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一)揀貨
揀貨的速度和準確性的提高有賴于接收階段物資管理過程中貨位的確定,以及儲存階段物資管理中物資發生移動后的貨位確定。如若能夠保證物資管理系統中存儲的貨位信息與實際存儲信息的一致性,揀貨的準確性就能大幅度提高。物聯網在儲存階段物資管理中的應用可以實時監控物資質量變化情況,在物資發出階段,物聯網可以根據這些變化情況,按照調撥通知的要求,本著發舊存新,發零存整,先進先出的原則自動選擇發出物資。
物聯網的及時出現為滿足這種需求提供了可能。根據物聯網的發展趨勢和倉庫物資管理的現狀,未來倉庫物資管理應用物聯網的研究重點應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標準問題。物聯網標準不統一,使用不同標準的產品就不能通用,不同標準的系統之間的物資就無法識別,物聯網的優越性也就無法體現,這將導致物聯網在后方倉庫物資管理中的應用最終成為一紙空談。
第二,安全問題。物聯網是一個開放的、資源共享的網絡,倉庫物資管理要求物聯網在信息共享的同時也要注重信息的保密。總之,必須重視和合理科學解決以上兩個問題,才能為物聯網在倉庫物資管理中的實踐應用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