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榮
3月15日晚,日本東京首相官邸,安倍晉三正式對媒體宣布:日本將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
就在官邸東北側不遠處的國會大廈前面,日本農業協會抗議的口號還在夜空中回響:“停止TPP!”“我們抗議!”
TPP,這個由文萊、智利、新西蘭、新加坡四個小國家在2005年發起的自貿協議(FTA),如今已擁有11個成員國。不過,其巨大的影響力則是源于2009年美國的加入。
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彥曾希望在2011年底加入TPP談判但未能實現。僅“進出口零關稅”這項幾近理想化的自由貿易標準,就讓日本歷來受政府保護的、脆弱的農業根本無法接受。
由于日本國內對加入TPP彼此起伏的反對聲浪,從菅直人到鳩山由紀夫再到野田佳彥,日本近幾屆政府首腦對是否加入TPP談判不是輕描淡寫,就是欲迎還拒。2月份安倍晉三“美國之行”收到了來自奧巴馬的“禮包”,才是讓他真正敢于決策的“定心丸”。
日美聯合聲明當中提到,日本加入TPP談判,“無須在談判之前事先承諾單方面消除所有關稅”,確認雙方存在應予以照顧的“敏感領域”。這與安倍在《競選綱領》中所開出的加入TPP的條件、即允許大米等作為取消關稅的例外項目基本吻合。
TPP作為一個幾近理想化的自貿協定,其對知識產權保護、進出口零關稅標準等方面的設定,在目前的自貿協定中尚屬首例。
當然,所有的項目都在談判的范圍之內。這又讓美國以汽車業為代表的行業,有了表達反對聲音的機會。
目前,日本向美國出口汽車的關稅高達2.5%。如果加入TPP,不光能讓日本省下諸如此類出口關稅,其長遠的經濟刺激效應所產生的紅利,更為蔚為可觀。
美國最大的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下屬的研究組織、位于檀香山的“太平洋論壇”主席拉爾夫·庫薩,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承認:“日本加入TPP,將為奧巴馬帶來一些麻煩——很多議員,尤其來自汽車制造之州的議員,擔心對日本汽車降低關稅。”
由于美國國會批準日本加入談判至少需3個月,因此,日本要到7月才能正式加入談判。
不過,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張振江教授認為,盡管美國國內政治分權,但TPP畢竟是一個行政部門的事務,如果奧巴馬一門心思決定這樣,問題可能不會太大。但是,“如果奧巴馬只是給日本安倍訪美一個友好表示,不真心真意地推動,涉及汽車等行業的反對力量就有可能勝出。”
“從純粹的經濟學角度來看,奧巴馬允許日本可以豁免特定領域零關稅加入TPP,違反TPP本身的精神。”張振江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但是,“目前的TPP已經超越經濟而具有了戰略意味,就此而言,如果美國同意,(尚未同意日本加入TPP談判的另兩個成員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同意只是早晚的事。”
盡管獲得奧巴馬的“禮包”,安撫國內農民對安倍來說依然是必要的。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威廉·西蒙政治經濟學主席馬修·古德曼認為,安倍可以借鑒美國當年同韓國簽訂自貿協定時,對農業采取的措施:以政府直接補貼的方式,來保證農民的收入。這樣,開放后的日本將進一步使土地集中耕種經營。
不過,古德曼也認為,盡管以農協為代表的反對活動還在,但是,“反對者已經不再強大,因為日本農民的平均年齡是65歲,不到日本人口的1%。所以,有大量的年輕人在城市,他們想要一個更加積極增長的經濟,希望有更多的經濟機會,他們會支持安倍。”
“現在農協已經形不成有效的牽制力量了。安倍正加大宣傳他早就提出來的補貼農民的政策。因此,今年7月份,日本上議院選舉,安倍的自民黨勝算幾率很高。”日中科學技術文化中心理事長凌星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華盛頓的學者將“安倍”“經濟學”兩個英文單詞合二為一,創造出的一個新詞“安倍經濟學”,專門用來研究安倍上任兩個多月在日本實施的一系列經濟改革政策。
“安倍晉三實施的戰略有三個方面,安倍自己稱作是三支‘箭。第一支‘箭,是貨幣寬松政策,消除經濟的通貨緊縮壓力,創造經濟增長的基礎;第二支‘箭,是物理刺激,就是政府花錢投資項目,刺激增長;第三支‘箭,被安倍稱作是增長戰略,但實際上是結構性改革——這意味著日本農業要更加有效,勞動力市場更加靈活,并消除經濟上的不必要規則等。”馬修·古德曼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目前,前兩項已在日本獲得諸多贊譽,并為安倍帶來了政治紅利。調查顯示,安倍的支持率高達71%。

而加入TPP,正是安倍經濟學的第三只“箭”,推動以農業為代表的經濟結構改革,打開日本市場的大門,提高經濟全球競爭力,以謀求長遠發展。
“為了保護脆弱的農業,日本人要承受8倍于全球均價的稻米價格。”古德曼說。
稍稍翻看日本歷史,很容易發現安倍經濟學的野心,或者說使命感。自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停滯后,歷屆政治家就幾乎沒有停止過類似的改革。遺憾的是,幾乎均以失敗告終。
1980年代時任首相中曾根康弘“通過進口與世界攜手”運動;1990年代早期為了實現“超級大國生活方式”由前首相宮澤喜一命名的“宮澤計劃”;前首相野田佳彥2011年底宣布加入TPP談判,而半路夭折。只有小泉純一郎十年前的金融和郵政改革得到了國會支持。
一旦日本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加入,TPP區域內GDP總量將達到22.3萬億美元,占世界GDP總量1/3,成為世界最大的、自由化程度最高的自貿區。TPP按照地緣標準將中國劃分在內,而到時,中國則將成為這個區域內“奇怪的”非成員國。
若非奧巴馬2009年上臺伊始提出“重返亞太”戰略,順勢繼承小布什政府加入TPP的構想,TPP實際上遠不會像今天這樣成為地區甚至全球關注的熱點。在中、日、韓與東盟“10+3”以及東亞地區多個雙邊貿易協定的多重架構中,僅憑環太平洋幾個經濟能力相對微小的國家加入,TPP也難以像今天這樣成為“包圍”中國的全球最大自貿區。
從這個意義上說,日本加入TPP談判,更像是與美國的一次政治交易,即迎合奧巴馬的同時達到抗衡中國的目的。隨著中國的經濟總量超越日本,加上火藥味漸濃的領土爭端,國勢日益衰頹且僅具備集體自衛權的日本,不得不更加依靠與美國的同盟關系以提供安全庇護和外交、戰略支持。
“今年5月份,中日韓經濟首腦會議會討論東北亞的經濟合作問題,日本宣布加入TPP談判,在談判中的籌碼會更大。”凌星光說。
作為一個開放的協定,TPP原則上當然允許中國的申請。實際上,在美國主導TPP之前,中國是有機會作為創始成員加入的。很多現在的條件,都是在美國加入以后才固定下來。
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表示,TPP的高標準中國達不到,其他一些國家有的也達不到。最明顯的短板就是金融服務等行業,中國遠遠落后于美國,沒有辦法與其競爭,“一旦真的全開放的話,我們的金融服務行業很可能就要垮掉了,這個對國家安全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
“既然日本申請加入,中國不妨等等看,另一方面繼續著力于諸如中日韓FTA以及東亞FTA等,加入這些FTA能夠提供令日本和韓國滿意的真材實料,那對TPP也是個牽制。”張振江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古德曼一再表示,美國希望日本加入TPP,并非“圍堵”中國,而是“想把中國也拉進來”。
“如果日本加入了,韓國接下來就有99%的可能性加入。”古德曼以幾近篤定的語氣向《中國新聞周刊》預測。
隨后,他推測說:“我認為,中國到時將不得不回過頭來,再次艱難審視TPP以及加入它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