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略
這是一場城市轉型與能源“推陳出新”的對話。
當城市把轉型目標鎖定為“宜居”與“生態”時,迎面而來的便是能源的挑戰,如何“推陳”——將傳統能源更加清潔地使用;又如何“出新”——將新能源更加合理地納入城市能源布局,考量著城市管理者和能源企業的智慧。
“城市應對能源的挑戰,需要多元化的戰略,即多元化的能源資源,多元化的市場主體以及多元化的供應渠道。”道達爾中國首席代表努北堂說。
上述觀點,是他在7月17日,以“能源,考量城市智慧”為主題的天津站能源論壇上所闡述。
該論壇是由中國新聞社、道達爾集團主辦的“和諧能源之旅”系列活動之一。圍繞“城市轉型與能源變革”“天然氣的崛起”和“陽光下的機遇”等話題,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天津市發改委副巡視員李軍,天津市發改委能源處處長王嘉惠,道達爾集團中國首席代表努北堂,中國海油渤海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油藏總師蘇彥春,國家電網天津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屠強,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浩平等嘉賓紛紛建言獻策。
論壇期間,來自道達爾集團、中國海油、國家電網等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就天然氣、太陽能以及發電并網等業務進行了案例分享。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國。數據顯示,2012年煤炭產量已經超過36億噸,加上進口,中國的煤炭消耗幾乎接近全世界的一半,而且在一次性能源當中,煤炭的比重達到66.2%,這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此,由于城市在大氣排放,以及能源供給等方面面臨的壓力,使得能源結構調整顯得格外迫切。

天然氣在能源推陳的進程中充當了領軍者的角色,近年來,國內天然氣都是以兩位數的增長速度迅猛發展;液化天然氣作為一種有效的能源補充也備受青睞;與此同時,以太陽能、風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同樣讓世界矚目,甚至進入了奧巴馬的國情咨文。然而,在城市發展進程中,合理的城市能源結構應該是天然氣、核能、風能等多種能源的組成結構,而非某種能源一家獨大。
能源的“推陳出新”往往會受價格的制約,其實,目前國內的天然氣價格就是各種能源之間平衡的結果,為了保障居民用氣不受影響,政府會采取補貼的形式來保證居民用氣價格浮動不大。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價格必須符合市場規律,如果價格和市場扭曲的話,對產業結構就有影響,反之,這個產業就能得到發展。
天津市計劃在“十二五”末,實現煤炭占比降到50%以下;天然氣提高到15%以上,非石化能源利用率要達到3%以上。
面對這樣一個規劃,在保證生產和生活穩步發展的前提下,天津市壓力非常大,因為這不僅是使用什么能源的問題,而且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需要處理好安全、供應以及價格等種種關系,這需要天津市的努力,也需要全社會的支持。
2012年天津天然氣的使用已經達到26.2億立方米,今年的需求會達到35億立方米以上,并且開始計劃使用一部分液化天然氣(LNG)作為補充。雖然說天然氣很清潔,但是帶來的成本也非常高。從2010年國家出臺天然氣價格調整政策至今,天津市居民用氣價格直到今年才漲了0.2元。7月份國內天然氣價格再次做出調整,居民用氣依然保持價格不變,政府會根據實際情況,采用補貼的形式保障居民用氣。
我們需要開發利用更多種類的能源資源,每種能源都有自己的優勢、劣勢,只有多元化的資源才能實現能源安全最大程度的保障;另一方面,城市能源變革還需要市場主體的多元化,結構調整意味著選擇、競爭及更高的技術要求,這一點可以通過主體多元化來實現。
能源的供應渠道也應該多樣化,我們不能夠只依賴于一種形式,或一個供應點,比如說天然氣可以來自當地生產,也可以來自管道和液化天然氣,從而增加供應渠道的靈活性。
此外,我們都需要更加清潔的能源。道達爾作為世界主要的能源生產商和清潔能源提供方,通過多元化的產品在全球提供更清潔、高效、安全的保障。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大概是在1400億立方米以上,其中通過進口LNG作為補充的形式,占比約15%。道達爾積極同中國海油、中國石油展開合作,每年為中國提供將近100萬噸以上的LNG,大約占到中國年進口LNG總量的10%。相比依靠單一氣源的供應商,道達爾的油氣供應更有保障,安全性更好,也更加靈活。
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是道達爾最根本的責任。我們以油氣起家,但不固步自封,擁有成熟油氣業務的同時,我們大力拓展新能源。借助公司在油氣領域的專長,道達爾在促進太陽能長足發展領域將貢獻更多價值,這也為我們進入新能源領域提供了很好的臺階。目前旗下SunPower 公司與天津中環半導體建立了合作,未來三年會加速在中國太陽能市場的布局。
作為天津市最大的能源生產企業,中國海油渤海油田一直致力于持續提高油氣產量。2012年渤海油田石油天然氣總的產量是3000萬方油當量,其中天然氣是21億立方米。在中國海油“二次跨越”發展規劃中,也把加強天然氣勘探,提供清潔能源作為重要的戰略考量。這對提高油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減少煤炭使用,改善能源結構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科學有序的開發是最好的保護。把資源開發納入法律法規的有力監管之下,同時企業也從長遠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建立與環境、周邊社會的和諧。比如渤海油田油氣生產過程中的天然氣利用占總能耗的80%以上,原油開采產生的伴生氣也會再利用,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我們盡量減少污染物排放,甚至實現零排放,對環境影響非常小。
電網是城市的血脈,也是接納新能源的高速公路。應對城市能源結構的調整,就應該積極服務新能源的發展。
由于新能源資源分布不均衡,中國電力系統消納新能源的難度比較大。因此,未來我們必須加快構建新能源全國消納配置平臺,加快跨區域輸電通道建設,建設現代智能配電網,才能滿足大量分布式電源的消納和多元化用戶的接入,解決并網問題。目前國家電網天津電力公司下屬的各個營業廳都有分布式能源并網的作為,而且已經有3名個人賣電用戶開始并網發電。
這個時代可選擇的新能源很多。天津市已經在太陽能、風能和地熱等方面有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地熱的利用已經進入到千家萬戶。太陽能雖然起步晚,但也已經爭取到二三十個項目,力爭在明年年初實現并網發電。未來天津市會一方面結合工業園區進行太陽能規?;l展,另一方面會結合農業大棚的養殖,因地制宜發展屋頂太陽能。
目前有很多企業咨詢在天津建電站項目的事宜,我很明確地告訴大家,天津不適合發展大型的電站項目,也不會盲目跟風,還是要根據客觀條件,科學發展。
企業總是希望自己的產品有足夠長的生命期, 從最初做節能型半導體產品,到進入新能源領域,正是太陽能的發展給了中環這個機會。
目前中環已經和道達爾旗下的SunPower公司進行合作,從技術研發到生產、安裝,我們正在開創共贏。
道達爾SunPower提出的“光伏2.0”的概念很好,即“論度不論瓦”。也就是說,無論太陽能組件是裝在屋頂還是在太陽能站,只問每度電多少錢,這對太陽能組件本身的轉化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太陽能組件更可靠,發電效率更快,發電量在全周期內更高,那么度電成本必然下降。
雖然目前光伏產業發展遭遇了一些阻礙,但是年增長率仍然在10%以上,方興未艾。因此,一些優秀的太陽能企業更應該著眼于長遠,著眼于產業鏈,從技術創新等領域重新探索行業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