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好心讓女孩搭車,張氏叔侄成了‘強奸犯,一個死緩一個15年;十年中,七次申訴石沉大海;十年后,證據浮出水面,促成平反。十年冤獄,一朝翻案,對法治的堅信迎來最終的正義。撒貝寧、柴靜首度合作,深度調查浙江叔侄冤案。”4月9日,央視以如此感性的述說,推翻了7年前的法制節目《無懈可擊聶海芬》。
一天前消息傳來,浙江省委政法委已成立調查組,徹查聶海芬,以及該冤案偵查、起訴、審判等全部司法過程中的涉案人員。
聶海芬何許人也?杭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預審大隊大隊長、全國“三八”紅旗手。2006年,杭州警方曾對外宣稱:聶海芬從警20余年,一直戰斗在預審辦案第一線,“近五年來牽頭主辦的重特大案件達350余起,準確率達到100%,經她審核把關的重特大惡性案件,移送起訴后無一起冤假錯案。”
3月30日,洗清冤屈的張高平稱,絕不原諒刑訊逼供的人,“我要起訴他們,尤其是那個‘女神探。”于是,這個由央視進行背書的、無懈可擊的“女神探”遂成眾矢之的。4月8日,媒體又爆料,聶還是疑似真兇的勾海峰案偵辦者,但她并未發現勾可能是“二張案”真兇的重大線索。
兩起命案作案手法高度相似,以至于身在獄中的張高平都看出了端倪,但身為專業人士、及兩案偵辦把關人的聶海芬,卻對此熟視無睹,實在蹊蹺。

冤案平反之后,輿論矛頭指向聶海芬,但需承擔責任者顯然遠非聶海芬一人。
據浙江政法界人士透露,檢察院也找到了當年辦案的民警,挨個調查問話,但大多回復時間長、記不清了,對于是否刑訊逼供,無人承認。“后來,省政法委協調公檢法,決定予以再審,再審阻力主要在公安,省高院態度堅決,最后起到了主導作用。”
至此,人們已經不約而同地形成了共識——平反并不難,難的是涉案的公檢法辦案人員的“安危”。人們幾乎認定,錯案改判,冤案昭雪,困難的不是技術,不是法律,而是問責。
聶海芬行蹤成謎,即使是柴靜千呼萬喚也不出來,無疑佐證了這一判斷。光明網轉載時評說,如果說“張氏冤案”是一面鏡子,照出了目前司法運作尚待完善,那么,“神探”芳蹤則是一塊試金石,將可以試出糾錯糾偏的能量足不足、法治進步的力度強不強。
人民網輿情中心為此翻出了人民網舊聞——胡耀邦為了擺脫“兩個凡是”的束縛,提出了著名的“兩個不管”, “凡是不實之詞,凡是不正確的結論和處理,不管是什么時候,什么樣情況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級組織,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實事求是地糾正過來。”
對于最終的答案,人們仍然有所期待。徹查“神探”,是正義邁出的第二步。有了這個榜樣,才能保證河南等四起車輪軋死農民案的偵查順利,保證聶樹斌案結論公正,并重樹政法機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