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

6月9日,在加納主要金礦產區庫瑪西,經營中餐館和旅店的林女士忙得焦頭爛額,“我的旅館都快成老鄉的避難所了。不是生意好,他們有的都沒法交房錢。”她說的“老鄉”,大都是等著買機票回國的淘金客。他們中很多人前一天剛剛被加納當局釋放。
截至加納當地時間6月10日,203名中國涉嫌非法采金者在使館幫助下撤離礦區,準備回國。
“被釋放的人員,還有一些被迫放棄采金又無處可去的同胞,我們會盡快幫助他們脫離困境。”中國駐加納使館臨時代辦周游斌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這兩天,每天都有幾十個人乘機回國。”
25歲的韋家富就在這群人中,他剛來還不到半年。在老鄉的安排介紹下,他在庫瑪西的一家金礦打工。
半個多月前的一個夜晚,一伙當地人朝工地開槍,墻上、木柵欄上都是彈孔。韋家富所在金礦的保安跟他們對射,工人們都躲到床底下,有人被打傷,一個黑人工人還被打死了。院子里的貨車,還有一些設備被那伙人搶走了。
當時,加納政府發起新一輪嚴打非法采金行動。加納總統馬哈馬5月中旬發布了命令,成立一個由國土資源部、內政部、國防部等部長組成的高級別工作組指揮行動。“徹底清除非法采金者,時機到來了。”《加納日報》在社論中為政府呼吁。
去年12月9日,加納大選結果出爐。執政黨總統候選人馬哈馬以微弱優勢當選。與美國大選過程相似,中國話題被不斷提及、發酵。從去年年底開始,驅逐中國“淘金客”的消息就被傳得滿天飛,但經過多方斡旋,情勢見緩;去年3月至今年5月間,加納驅逐的中國非法采金人員總數才80多人。
然而,近半個多月,形勢大變,在政府專項治理行動中被逮捕關押的中國人數一度達到近170人。
馬哈馬政府給出的“清理”理由是,“非法采金污染了我們的河流和土地,影響許多地方飲用水供應;在非法采金地區,沖突和流血事件率遠高于其他地區。”
本來中方與加納協商,中國礦主和工人可以和平撤離,向加納政府要求兩個月時間,用以回填礦坑、清理設備,但加方只給出兩周期限。荷槍實彈的軍警很快來到各個工地,否認之前官方開出的所有開工證明。也有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加納政府驅逐中國淘金客背后,有當地歐美大型礦企的影子。
加納國土資源部部長弗塞尼宣布,全國范圍的清理行動將持續到6月14日。
加納很少向外國人發放工作簽證,但也無法阻止中國人“顯現其能”。近年來,隨著非法入境的外國人增加,加納加大打擊力度。從去年11月起,加納外交部要求,外國人必須提前辦理有效簽證。
人口不到2500萬,國土面積不到24萬平方公里——略大于中國廣西,加納這個西非小國為什么如此“誘人”?
加納黃金儲量約17.5億盎司,至今已開采了500多年,仍可供開采700多年。加納以巖金為主的大型金礦,早先都被英美大礦業公司圈走。只有不適宜大型設備開采的、河灘邊等處的砂金,為來自中國廣西的上林“淘金客”留下商機。
但加納政府規定,25英畝以下的金礦只能由本國人開采;河流100米的范圍內不允許外國人挖金。而中國在加納僅有6家公司屬合法采金,其他都是非法。有數據顯示,目前每年加納出產98噸黃金,有一半都是由中國人在開采。中國采金者來到加納,總是先給25英畝以下、有采礦許可證的地主兩三萬塞地的租地費,再給他們部分股權,很多當地人一下子成了百萬富翁。
“這不是加納政府第一次打擊中國商人了。我2006年就在加納開鞋廠,還在首都阿克拉的一個大市場開了直營攤位,后來政府突然說不讓外國人經營了,生意不好做,我就跑了。”2012年底轉到南非約翰內斯堡、開設塑料制品廠的中國商人陳林鎮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現在,輪到采金子的了。”
保證當地人就業和鼓勵制造業以帶動出口,是加納政府出臺限制華商政策的依據。
國家層面,中加兩國之間的經濟關系不斷加深。2010年,時任加納總統的米爾斯到訪中國,簽訂價值130億美元的信貸額度,旨在發展石油天然氣等基礎設施項目,其中30億美元的貸款于2011年通過加納國會投票。而反對黨領袖曾多次指責中國貸款未能充分關照加納利益,呼吁重新談判。
目前中國已是加納最大的進口貿易伙伴。到2005年時,中加雙邊貿易額就已達7.68億美元。但與此同時,加納出口到中國的商品價值只有4億美元。這自然引起了加納政府和商界的警覺。
加納投資促進中心的數據稱,中國在加納的私人投資不斷增長。截至2012年6月,中國投資總額達到近5億美元,涵蓋農業、建筑業和旅游業等等。
其實,這不是加納第一次跟采金的中國人發生沖突。去年10月11日,加納軍警打死一名16歲的中國采金少年;今年1月,扣押41名非法采金的中國人……在一夜暴富的神話背后,越來越多的人看清了一個事實:在法律和秩序遠不完善的非洲,任何的不守法行為都可能讓人付出更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