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
11月的最后一天,長久以來懸在市場頭上的一把利劍,終于落下。隨著IPO重啟,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大踏步邁向注冊制。
未來一段時間,將是新股發行體制改革配套規則集中出臺期。
11月30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關于借殼上市審核嚴格執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標準的通知》,與此同時,國務院發布《關于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
IPO重啟僅僅是IPO暫停之后的一個動作,而非改革本身。證監會一系列規定的出臺,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中資本市場改革的落實。此前證監會主席肖鋼在公開發言時也做了提煉,就是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
去年4月,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對資本市場改革頂層設計進行突破,不過真正的實施細則沒有一同推出。
與此不同,今年《意見》提出了更加可行的改革方案,同時證監會表示配套細則會盡快推出。
12月的第一個交易日收盤后,12月2日晚,《意見》第一個配套規則落地,證監會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時公司股東公開發售股份暫行規定》(下稱《規定》)。
《規定》對改革中將老股轉讓引入國內市場的操作方法進行了具體規定。要點包括,明確持股滿36個月的老股東可以在公開發行新股時按照平等協商原則向公眾發售老股,增加新上市公司流通股數量;發行人需依據募投項目資金需要量合理確定新股發行數量,并在發行方案中明確新股發行與老股轉讓數量的調整機制;老股轉讓作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一部分,發行、承銷等應遵守《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規定;對于公司股東通過老股轉讓取得的資金,雖無鎖定要求,但發行人應當向投資者明確提示。
《規定》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了制度設計,包括明確老股持有期需在36個月以上,且不得存在限制轉讓的情形;老股轉讓后公司實際控制權不得發生變更、股權結構不得發生重大變化,保持公司穩定經營。
同時,《規定》明確了保薦機構、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責任,并對發行人等主體信息披露進行了詳細規定。
考慮到老股轉讓涉及的稅收繳付等問題,證監會于12月2日表示,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正在制訂具體的業務規則,將于近期發布。
同時,其他配套措施將很快推出,比如新的審核流程會有調整,證監會在公布《意見》之前已經有預案,但是這個意見稿在保密狀態下又修改很多次。據證監會相關負責人透露,最遲再過一周,新的審核流程將按照《意見》作出調整和更新?!皩τ谡泄烧f明書的特定內容的信息披露會出臺一系列,大概十幾份文件,會及時公布。待成熟會一個一個推出來?!痹撠撠熑朔Q。
受IPO開閘影響,2日除金融行業外指數與題材全線下挫,創業板成為調整重災區。這與此前業內人士預計一致,股票供求關系將出現變化。
券商、投行多認為,IPO重啟是遲早的事情,此時重啟產生的利空情緒更多在心理層面。而且,客觀上,創業板類溢價率短期處于歷史高位,在新上市公司沖擊之下整體估值將會回落,當前下跌不過是是一種劇烈的估值修復。
對于啟動優先股試點,此前業界多解讀為利好消息,因為增加了企業融資渠道。其中,需要補充一級資本的銀行、有并購需求的行業或上市公司都將直接收益。不過,優先股作為一種直接融資工具,從分流的角度會對大盤形成一定的壓力。
此外,證監會明確借殼上市條件與IPO標準等同,同時創業板不允許借殼上市,有利于遏制市場對績差股的投機炒作,從根本上減少內幕交易的動機,形成有效的退市制度。在促進上市公司分紅方面,本次改革從制度入手,有利于市場分紅成熟化。
廣發證券分析師陳杰對改革中市場分化的態度是,短期內,已經錯過的不能再去追,還在改善的要緊緊抓住,比如看好非銀金融、水泥、重卡、造船。
不過也有券商從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結論。銀河證券首席分析師孫建波和策略總監秦曉斌認為,券商、銀行、國防軍工、國企改革領域類上市公司,最有可能收益。市場對績優公司的追逐是一致的,關鍵在于對績優公司判斷?,F在業績優秀的公司不一定就是最佳選擇,而目前業績難看的公司,不一定就不會成長為優秀公司。
孫建波和秦曉斌表示,改革的大方向是鼓勵業績、鼓勵分紅的,優先股同步推出也有利于低估值藍籌,有利于各行業龍頭。盡管注冊制的大方向以及借殼上市確立嚴格標準對業績差的公司是嚴重打擊,但必須重視成長股中的績優公司。長期看,結構性的機會與調整并存依然是主旋律,調整之后還能屹立的成長股才能穿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