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時旸
黑色骷髏旗迎風飄揚。大批年輕人聚集在廣場上,有人發表宣言“我們又回來了,當著好萊塢的面!”一片歡騰。這是海盜灣網站在瑞典的一次集會,幾天前,他們的服務器被警方以傳播盜版為由收繳。
“海盜灣”和那些獨眼龍、鉤子手、木頭腿的海盜沒任何關系,他們是一個提倡免費分享電影、音樂和各類檔案的網站。因為版權糾紛,自成立起就在各國掀起軒然大波。《海盜灣暫離中》這部紀錄片跟隨網站三位創始人高特弗里德、弗雷德里克和彼得,記錄了他們作為被告走上法庭以及他們為自己辯護的全過程。不僅僅展現了一個網站的存亡之爭,更切中了當下互聯網時代免費分享的網絡精神與版權格局利益之間的關系。

幾年前,高特弗里德運作了一個網站“美國最愚蠢士兵”。而他的朋友弗雷德里克用一條來自英國電信的網路幫他支撐網站。這個本意是搞笑和諷刺戰爭的網站在美國看來是對死者的大不敬。數次抗爭之后,網站被迫關閉。不久后,這條網路被用于運作“海盜灣”。創立者之所以將網站命名為“海盜灣”,是因為有“反盜版局”。這些年輕人希望表明自己是主動方,而反盜版局才是被動方,所以選擇了這個充滿挑釁意味的名字。
這是一部探討版權觀念、免費分享、新商業模式和互聯網精神的紀錄片。互聯網深刻地改變著世界,這個潮流中,有人順應、有人引領、有人抵制。
自由傳播、免費分享的互聯網精神已經改變了版權觀念,音樂人免費放出作品,再依靠演出獲得收益。但電影和文字作品仍然在苦苦尋找出路。而在學術領域,眾多從業者已經樂于將自己的論文和文獻資料免費分享,一些大學甚至嘗試將館藏書籍數字化后免費向全世界開放。這種非盈利心態下的共享有力地推動了信息自由傳播。我們必須面對互聯網對版權觀念的顛覆性。
紀錄片中的弗雷德里克坐在被告席上希望陳述自己對于互聯網精神的看法以及自己工作的性質,但是這個在網絡世界呼風喚雨的年輕人卻忘記了開場白。這是一個象征性的場景,新世界的互聯網英雄撞進了肅穆、嚴謹、邊界確定的正統場域。二者之間開始了一場充滿錯位感的對話,在這些對話的縫隙中,一個時代的巨變泄露無遺。
海盜灣的三位創始人是標準的極客。他們穿著帽衫、背著雙肩背在法庭上面對著頭發打著啫喱水、穿著套裝的版權官員和好萊塢聘請的律師。前者嘲笑后者連“兆”和“比特”都分不清,在他們眼中,這等同于文盲,后者卻訝異前者“現在的年輕人難道連版權概念都不認可嗎?”,在他們心里,這等于道德淪喪。
法官向“海盜灣”創始人發問,“你們在現實生活中……”(縮寫IRL),而這個說法馬上被反駁,“我們不這樣說,我們更愿意說‘離開鍵盤時”(縮寫AFK)。在互聯網一代的心中,他們拒絕將網絡描述為虛擬世界。而這部紀錄片的英文原名正是《TPB:AFK》(海盜灣:離開鍵盤時),它意味著,此時,海盜灣必須與那個鍵盤無法操控的、外部的世界進行一次對話。這次對話遲早會發生,它必須進行,意義深遠。
海盜灣的服務器已被海盜黨托管。這個黨派已是歐盟議會中的重要政治力量。這意味著海盜灣的形態不再只是幾個攪局年輕人的惡作劇和亞文化。創作者的權益需要保護,而信息的共享、自由傳播和免費也是趨勢。我們要做的是共同簽訂一份屬于網絡時代的契約。海盜灣可能要付出作為先驅者的代價,但它注定是推動整個時代變化的力量。這部紀錄片末尾的字幕寫道:此片請在互聯網免費下載。
《天才網路夢》
影片完整記錄了網絡泡沫經濟的一個真實個案,是經濟的記錄,也是人性碎裂的寫真。 網路科技業的暴漲暴跌是過去幾年全球最戲劇化的經濟現象,而電子攝影機的無孔不入則是媒體時代民間起義的革命戰場。這兩者在《天才網路夢》里被緊密結合。
《虛擬革命》
自發明網絡后,20年過去了。數字革命到底如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記者兼大學教師Aleks Krotoski博士走訪全球,研究網絡改變一切的意義。目前全球有四分之一的人上網,本系列影片也探討了剩下的四分之三的人將要上網時,網絡又為他們準備了什么?
《社交網絡》
天才學生馬克·扎克伯格被女友甩掉,憤怒之際,馬克利用黑客手段入侵了學校的系統,制作名為“Facemash”的網站供同學們對辣妹評分。他的舉動引起了轟動,一度致令哈佛服務器幾近崩潰。不久后馬克·扎克伯格創建了令全球矚目的Facebook。
《浮生一日》
全球最大的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邀請全世界網民用攝像機記錄下2010年7月24日這一天自己的生活瑣事以及對一些簡單問題的回答。來自190個國家和地區的總計近4500小時的視頻,展現了在同一天之中世界各地人們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