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迷失十年
本刊一直支持美國及其對個人自由的承諾,而同時我們也承認任何政府的首要責任便是保護其民眾。這意味著,在9·11襲擊后,調整自由和安全之間的平衡是有意義的,但美國的價值觀不應成為小布什反恐戰爭的犧牲品。從關塔那摩監獄到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囚丑聞,美國違背了自己的原則。對于向維基解密泄密的美軍士兵曼寧,以及剛在俄羅斯獲得避難的斯諾登,他們并不是代表追求自由的最好人選,因為兩人都違背了自己最初的誓言,但兩人都反映出了在美國安全和自由的天平已經朝著安全一側大幅傾斜。雖然說每個民主國家都需要秘密的存在,但與此同時,為了揭露幾乎不可避免的權力濫用,它們也需要泄密和爆料。雖然美國人對于曼寧和斯諾登沒有太多的同情,但他們對于國家機密的態度已經產生了變化,要求加強對情報安全部門權力監管的呼聲已經在國會山此起彼伏。現在該是美國恢復自身那些最珍視的價值觀的時候了。
無子女的生活
美國出生率近年來再創新低,是否要生育是個人的決定,但在美國這樣一個經常將女性和母性視為同一體的文化氛圍中,選擇“無后”必然遭到社會的詬病。盡管如此,隨著個人社會地位的提高,選擇不生育的女性正在尋找被社會接受的新途徑,而“什么都有但不一定要有孩子”正為越來越多的女性所接受。
中國逆轉
中國曾經有過使用4萬億元來振興經濟的時候,但那樣的刺激政策留下了不少問題,特別是最近影子銀行問題比較嚴重。進行更加徹底的市場改革,該是中國最先選擇的途徑。李克強經濟學強調三點,限制動用國家財政,調整過度投資,進行產業結構改革。不進行這些改革,中國就沒有前途。
拿破侖——現代政治的鼻祖
隨著拿破侖的當政,誕生了現代政治的時代。這位小個子科西嘉人是新型統治者的典范,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人物,同時也是頗具爭議的政治家。拿破侖改變了歐洲,改變了世界歷史。1813年萊比錫之戰,盟軍重創拿破侖軍隊,致使拿破侖開始走向作為統治者的終結,但拿破侖至今仍是當代專制主義者效仿的榜樣。
德國《世界報》8月3日
德國人看重精神生活
最新民調表明,關于個人愿望,德國人更多看重非物質的東西,位居首位的是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其他如長期工作合同,有孩子,結婚,會做飯,經常了解國際形勢等。
法國免稅就業崗位激增
法國總統奧朗德聲稱,2013年法國政府共創造免稅就業崗位5000個,是預期的一倍。免稅崗位由政府提供財政補貼,預計接下來三年,新崗位將達10000個。
日百名官員同吃同住應對TPP談判
日本政府發布消息稱,為分析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談判的形勢以及制定今后的戰略,日政府相關談判人員約100人將聚集到人事院公務員研修所同吃同住。
朝鮮《勞動新聞》 8月5日
金永南會見伊朗新總統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3日會見了伊朗新任總統哈桑·魯哈尼。據朝鮮媒體報道,金永南此行是為了參加魯哈尼的就職典禮。
阿根廷欲將南大西洋軍事化
阿根廷政府已同意從西班牙購買20架二手戰斗機,阿根廷的這一決定可能會迫使英國加強其在南大西洋的軍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