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三石頭:打碎舊世界很難,但更難的是建設新世界,甘地之后的印度和曼德拉身后的南非,都還有很長的路走。
@七月流火1957:曼德拉的傳奇并不在于他的經歷,而在于他的毅力和對目標的執著。這也是為什么他的敵人也不得不折服的緣故。
@ 大雷村: 曼德拉最初封閉、暴力,后來逐漸開放、包容,越來越像一個圣人,但南非光有曼德拉是不夠的。
@奧悅網球OYI: 46664!南非那座監獄的第46664號犯人永遠活在所有弱者心中!
本刊記者/丁塵馨
12月10日,約翰內斯堡的FNB體育場就像一個歡樂的海洋,在這里舉行的曼德拉官方追悼會,氣氛竟似平日的一場橄欖球比賽。冒雨趕來現場的10萬南非人中,許多人臉上掛著笑容,他們嚼著零食、載歌載舞,有的還吹起“瓦瓦祖拉”的長喇叭,以至于追悼活動主持人不得不幾次插話,提醒大家安靜一些。
南非人以這樣的方式送別他們最熱愛的前總統,并不是不敬,就像美國《時代》雜志的封面特地選用一張老年曼德拉仰頭愜意地憨笑的特寫,作為他離開這個世界時最后的留影。
這些或許會讓中國人稍感意外,以往我們對他的介紹中,曼德拉多數是以“自由的戰士”形象出現,可仔細回憶,他并沒有什么口口相傳的“戰斗”檄文,甚至連“我有一個夢想”這樣的口號都沒有。不論生前還是去世,他幾乎是全世界(尤其西方)名流、政要的朋友最多的一個人,這次包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內,近100位各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來到約翰內斯堡,美國更是包括奧巴馬在內的三任總統悉數到場。
就像曼德拉在總統就職典禮上說的,“我希望建立的南非是黑人可以安心生活的,也是白人可以安心生活的;是窮人可以安心生活的,也是富人可以安心生活的。”“和解與愛”是曼德拉“彩虹國”夢想的主旨,是其堅定的信念。他的笑臉,也成為大家見到他時唯一的表情,就像現在大家呈現給天堂里的曼德拉的那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