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課題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極端氣溫(寒潮或熱浪)可顯著增加死于中風的風險。相關論文8月14日在線發表于《神經病學》雜志。該雜志同期刊發述評認為,此研究顯示溫度改變可顯著影響中風的死亡風險,這為人們理解氣候變化的健康危害和增強人類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提供了科學依據。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過多飲用咖啡將使55歲以下的人死亡風險顯著增加。南卡羅來納大學在新一期《梅奧診所學報》上報告說,他們對參與生活方式調查的4萬多名受訪者分析發現,55歲以下男性每周喝28杯咖啡將導致死亡風險增加56%,而55歲以下女性死亡風險增加一倍。此研究定義的一杯咖啡約180至240毫升。

德國圖賓根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微芯片,能使罹患視網膜色素變性退行性疾病的盲人重見光明,無需輔助的外部設備。研究報告發表在最新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輯》上。該芯片被放置在眼球后方時,能使患者恢復視覺功能。迄今為止已有36名患者接受了芯片植入。

魚肉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長期吃魚可攝入名為“歐米伽-3”的不飽和脂肪酸,顯著降低患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新一期《風濕性疾病文獻》刊文說,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研究人員長期調查發現,平均每天攝入“歐米伽-3”0.21克以上,患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可降低52%。這種脂肪酸在三文魚等多脂魚中的含量高。
美國團體就診的數量從2005年的6%增加到2010年的13%。這在醫療服務行業是個新概念:醫生在一小群特選患者面前輪流對每位患者進行診療,其他患者旁觀,期間會有針對疾病話題的各種討論,整個過程持續約90分鐘。克里夫蘭診所自2002年就開始提供這方面的服務,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歷史,是團體就診的倡導者和先行者。

假如精神病學家通過提取血液樣本即可判斷某人是否會自殺,那么情形將會怎樣?一項新研究發現,有自殺念頭的人血液中的某種特定蛋白質數量會上升,這一結果發表在8月20日的《分子精神病學》雜志上。但從長遠角度看,將這種生物指標用于臨床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