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由秘魯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有了一項與我們熟知的假設恰恰相反的新發現——狂犬病并不是完全致命的。根據驗血結果,科學家們發現,在秘魯亞馬遜的偏遠地區,有6名村民曾經患過狂犬病。他們極有可能是因曾被蝙蝠咬過而感染的,這在當地極為普遍。然而,他們并沒有像這一聲名狼藉的疾病所預示的那樣走向痛苦不堪的死亡,而是從中康復,并獲得了避免進一步感染的免疫力。
研究人員把這些秘魯人列上了一個未接種狂犬病疫苗就痊愈的名單。在這個名單上,最著名的就是美國威斯康星州的珍納·吉斯,她在2004年時因被蝙蝠咬過而感染上狂犬病,但最后奇跡般地痊愈了。在治療中,醫生在絕望之下采取了一個十分冒險的方法。后來,醫生把這種治療方法加以完善,并命名為“密爾沃基療法”。他們先后在39名未注射疫苗的患者身上運用了這套治療方法,其中5名患者活了下來。
威斯康星的這個成功率與2012年的“秘魯人研究”說明,科學家對狂犬病的了解仍是少得可憐,盡管它很久以來都是對人類生命的一種嚴重威脅。而基于目前積累的證據,研究人員意識到,并不是所有的狂犬病毒都是致命的。許多動物,包括狗、蝙蝠、狐貍和浣熊,都帶有狂犬病毒,但蝙蝠與狐貍所攜帶的病毒要比其他動物身上的弱一些,人的免疫系統有可能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戰勝病毒。不過,狗身上的狂犬病毒在沒有醫療干預的情況下依然很難治愈。直到今日,犬牙仍然是世界上最危險的狂犬病毒的載體。
每年,狂犬病會在全世界導致55000個生命的逝去,這一數字僅次于艾滋病與流感病毒造成的死亡。狂犬病無愧于它所擁有的可怕名聲。在被攜帶狂犬病毒的動物咬過之后,癥狀會在幾個星期或一年后慢慢地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病毒將從一個神經細胞蔓延到另一個神經細胞,最終從傷口處一路攻克至大腦。
1885年,路易·巴斯德發明了狂犬疫苗。因此,只要醫生的動作夠快,給被咬傷者及時注射疫苗,患者就有可能躲過這種可怕病毒帶來的災難。但這一成功造成了一個意料之外的后果: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狂犬病長期不受關注。所以,當15歲的吉斯進入威斯康星兒童醫院的時候,醫生仍沒有好的治療辦法。她開始發熱、昏迷還有痙攣。
她的主治醫生、兒科傳染病專家小羅德尼·E·威洛比從未見過狂犬病。他翻遍了僅有的那些與狂犬病相關的醫療文獻,發現了一絲希望:在一項實驗中,小鼠被麻醉至昏迷,以讓它有時間抵御狂犬病毒。因為狂犬病毒擾亂了神經元和腦干間的生物電和化學物質的交流,這樣,大腦就無法控制心臟和肺了。威洛比推論,或許通過全麻來讓大腦冷靜下來,同時利用心臟旁路控制機和呼吸機來為病人的生命安全保駕,以確保有充分的時間來消滅病毒。他決定對此放手一搏。
歷經重重困難,這個治療方法起作用了。吉斯從狂犬病的魔爪中存活了下來,盡管她的大腦有些損壞。為此,她不得不花兩年時間重新學習如何說話、站立和行走。2011年,她從大學畢業,現在是一名動物飼養員和演說家。而威洛比一直在改進他的治療方法。但他承認,這種治療對大多數診所來說并不可行,因為需要很多資源。
實際上,一些研究人員也懷疑威洛比的治療方法是否真的有效。反對者提出,有些患者能痊愈是因為他們不是被狗咬傷的,只有少量的狂犬病毒被傳遞到他們的身上,而他們自身的免疫系統能夠對付這些病毒。
當醫生質疑這一療法時,公共健康方面的專家認為,最有效的方式還是在狂犬病的源頭阻止它。全球所有的家養狗與流浪狗都要對每年將近55000例狂犬病死亡患者負責。阻止人類死于狂犬病的最佳方案就是給狗注射疫苗,避免狗帶有狂犬病毒。犬用疫苗不僅價格低于人用疫苗,更是比人類狂犬病患者的重癥監護治療要便宜得多。
但說服人們給他們心愛的寵物打預防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處理流浪狗更是一個挑戰。由于人患狂犬病死亡的數字不斷上升,中國某些地方組織了幾次大規模的滅犬活動,但這一做法受到了疾病控制專家和動物保護者的批評。
因此,最可行的辦法是給狗接種疫苗,不過這需要工作人員掌握給狗打針的辦法,以及圍趕動物、適當的冷藏與貯存疫苗的途徑等。此外,還有一些項目看起來格外有希望,它們的做法是在食物里混合疫苗,這和美國用混有疫苗的魚粉投喂來控制浣熊狂犬病的辦法一樣。
眼下,必要的市場條件和技術能力已經到位,中國與印度將出現發展中國家中最大的狂犬病疫苗制造商。
馬琳·麥肯納
(作者系美國資深健康記者,美國健康新聞協會理事,《超級細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