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聽到“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這句話時,第一個想到哪種藥呢?不用說,一定是——
一
黃連的名稱,傳說來源于一個青年。這青年住在四川大巴山深處,幫助一位老中醫照料藥園。一年冬天,他在后山坡偶然發現一朵黃綠色的小花,迎著凜冽的寒風獨自開放。他好奇地把它連根挖出,移栽在藥園子里。從此他經常澆水施肥,這株綠色的花草長得枝葉繁茂。一天,老醫生的女兒桂花得了急病,發冷、發燒、大便帶膿血、便次增多,僅僅兩三天就神志不清了。這時老醫生外出行醫未歸,小伙子十分焦急。他突然想起有一次喉嚨痛,摘下園里那棵小花的一兩片葉子嚼了嚼,喉嚨竟不痛了。于是他急忙從園子里拔了一棵,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熬水送給桂花喝了,桂花的病漸漸好起來。老醫生回來后連聲稱贊說:“看來這黃綠花的小草對清熱燥解濕毒真有特效!”這位青年姓黃名連,后人為了紀念他,便把這小草定名為黃連。
當然,大家對黃連的熟悉也離不開民間的許多俗語,如黃連樹下彈琴——苦中作樂,黃連樹上吊苦膽——苦上加苦,吃了黃連對人講——訴苦等等,而最有名的一句“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更使黃連成為苦味的“形象大使”,人們提到苦就想到黃連,提到黃連就想到苦,這何嘗不是黃連獨樹一幟的特點?
二
那么,黃連究竟是怎樣一種藥呢?黃連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峨嵋野連或云南黃連的根莖,莖葉高僅15~30厘米。黃連多在立冬后掘出,除去莖葉須根及泥土,曬干或烘干,撞去粗皮即得。有的黃連多分支且彎曲,形如雞爪或鳳尾,故又稱雞爪連(川連)或鳳尾連(野黃連);有的為單支,微彎曲呈蠶形(雅連)或形如蝎尾(云連)。由于其上有間斷橫紋、結節膨大、形如連珠,斷面黃色或紅黃色,即李時珍所言:“其根連珠而色黃,故名。”
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試驗:抓少許切成薄片的黃連放在一杯清水中,片刻水即變成淡黃色——黃連之苦就是這種黃顏色的東西在起作用,它叫黃連素。黃連能治病主要是黃連素等有效成分發揮作用的緣故。黃連素到底苦到什么程度呢?有人做了這樣的試驗,1份黃連素加上25萬份水,這樣的水溶液仍有苦味!中藥黃連的根莖里大約含有7%的黃連素,黃連當然是很苦很苦的了,倘若失去這苦味,黃連也就失去療效了。
三
黃連味苦性寒,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要藥。傳統以黃連入藥的名方有香連丸、左金丸、黃連上清丸等等,不一而足。黃連酒制,可引藥上行,清頭目之火;姜汁制,清胃熱、止嘔;豬膽汁制,瀉肝膽實火。黃連的藥用價值頗大,今介紹幾個簡便效佳的驗方(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0清胃火
黃連用于清胃火時,既可單獨研末沖服,也可與其他中藥一起煎服。
胃熱熾盛的人可以服用中成藥清胃黃連丸,或者取3克黃連加水煎湯服用。還有一種更好的方法:可將黃連研成細末備用,然后取50克大米或小米,加適量水煮熟,取1.5克黃連末放入杯中,加入約100毫升米湯,蓋蓋悶3分鐘即成。空腹飲用,早晚各1次。用米湯沖泡黃連末優于用水直接煎服,這是因為米湯可顧護胃氣,防止黃連苦寒傷胃。
0止腹瀉
取葛根15克,炙甘草6克,黃芩、黃連各9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這就是治療急性腹瀉的經典名方——葛根芩連湯。那么,只要腹瀉就可以用黃連嗎?不盡然。
中醫將腹瀉大致分為濕熱型、脾虛型、肝脾不調型、風寒型、暑熱型、飲食停滯型等。夏秋時出現腹瀉多與飲食不潔有關,多屬濕熱型,所以可用葛根芩連湯來治。
有的人發生腹瀉后,自己用黃連泡水喝。這種做法不可取,一方面,黃連一味藥并不能很好地治療腹瀉。另一方面,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用黃連。比如,有大便稀、經常出現腹部冷痛的人就不能用。這類人屬于脾胃虛寒型,這樣的人用黃連,反而會加重胃寒嘔吐或脾虛泄瀉的癥狀。因此,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分清自己到底屬于哪種類型的腹瀉再用藥。
0治腳氣
取黃連10克,以開水250毫升浸泡,冷卻備用。消毒棉簽蘸浸液擦,早晚各一次。若劇癢,可用浸液擦洗,不得亂搔。治療期間應保持患處清潔干燥,不得穿膠鞋,多穿布鞋。最短5天,長者11天可見效。
0除口腔潰瘍
將黃連或黃連素研末,裝小瓶中備用。每次取黃連粉少許涂于潰瘍面上,一日3~5次,若口腔內有多處潰瘍或有地圖舌時,可將5克黃連粉或將15粒黃連素研末放入玻璃杯中制成漱口液,一日多次漱口。一般用藥2~3日即趨于痊愈。
0降血壓
黃連8克,天麻12克,菊花10克,鉤藤8克,沸水沖泡,代茶頻頻飲服。每天一次,15天為一療程。
0降血脂
黃連10克,山楂12克,澤瀉10克,枸杞子8克,水煎服。每天一劑,15天為一療程。
0降血糖
黃連10克,天花粉15克,葛根12克,丹參12克,水煎服。每天一次,15天為一療程。
應當說明的是,黃連的重要成分是黃連素。黃連素是一種生物堿,許多植物中都有。我們日常用的黃連素片并不是從黃連里提取的,而是從資源豐富的小檗堿屬植物三棵針和小黃連刺的根及粗莖等中提取的,這是由于黃連價格較高,成本較高的緣故。那么我們在治療中是不是可以用黃連素片代替中藥黃連來配方使用呢?這是不行的,因為黃連主要成分除小檗堿外,還有黃連堿、甲基黃連堿、巴馬亭等多種成分,具瀉心火、燥濕、解毒等多種功效。而黃連素片,又稱鹽酸小檗堿,主要用來治療腸炎和菌痢,從所含成分、功能上講,黃連更為復雜廣泛,所以黃連素是不能代替中藥黃連使用的。
黃連作為一種味道極苦的中藥,能有這么多的卓著療效造福于民,上千年來一直受到醫家患者的鐘愛,確是難能可貴,加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賦予它的種種哲理,其意義已遠遠超出了本身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