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寧 倫諾克
很多人都會發現,在餐館就餐,無論是雞湯、老鴨湯,還是魚湯、菌湯等,都有著誘人的奶白色,這樣的奶白濃湯自己在家卻很難做出來。這究竟是廚藝的問題還是餐廳的濃湯添加了“秘密調料”?這些奶白色的濃湯真的很有營養嗎?
奶白濃湯不神秘
“奶白色的湯從外觀上來看,常常就可以使人垂涎三尺?!敝袊r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介紹:“其實奶白色的濃湯并沒有什么神秘之處,湯之所以能呈現出奶白色的根本原因是,煮湯時食物中的脂肪微滴均勻地分布在水中,形成了一種乳化現象。”
煲湯時,只要具備三個條件,湯就可以呈現奶白色。那就是脂肪微滴、乳化劑和水。人們煲湯時,湯里的食品都有富含脂肪的原料,在煮沸翻滾的作用下,脂肪形成微滴,外面被乳化劑包裹,形成穩定的乳化體系,然后均勻地分散在水中。而乳化劑就是食材當中的可溶性蛋白質。蛋白質具有一定的乳化性質,它包在脂肪微滴的外面,使與水完全不相融的脂肪能夠均勻地分散于水。當光線遇到這些小微滴的時候,會發生散射,看起來的視覺效果就是乳白色的。
所以,想要濃湯呈現奶白色,就需要提供富含脂肪的材料和富含可溶性蛋白質的材料。比如說,鯽魚是一種富含可溶性蛋白質但脂肪含量較低的食材,光用鯽魚煮湯,是出不來奶湯效果的,要補足其中的脂肪就要把魚放在油里面煎。這些煎魚的油,沖入沸水之后,形成脂肪的小滴。但是這些小滴還是太大,而且外面沒有乳化劑幫忙,只要水一平靜,就會聚集在一起,形不成奶湯。所以,需要中火來煮,讓湯一直保持沸騰,讓小脂肪滴不斷被打散,無法聚集在一起;同時,煮的過程當中,魚體內的可溶性蛋白質逐漸溶出來,包裹在脂肪滴外面,就形成了奶白色的湯。
餐館里為了熬出省時味美的奶色濃湯,有的是在烹煮過程中直接加入牛奶,還有往湯里加植脂末(又稱奶精)的,這種做法成本低且消費者很難辨別。此外,把蛋黃醬加入沸水中攪勻,也很容易得到奶白色的湯。
奶白湯是否更有營養
多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湯是指葷湯,如鴨子湯、雞湯、魚湯、排骨湯等。但是不管選用哪種原料來燉湯,湯的營養成分基本是一樣的。湯中所含的營養成分多為蛋白質、脂肪、糖類、無機鹽(鈣、鐵、鉀、鈉等)以及少量的維生素E、維生素A、維生素B族等。經過長時間燉煮后,蛋白質被分解為氨基酸、嘌呤等物質,但是脂肪很少被分解。所以,無論是放了面的湯,還是放了牛奶的湯,總的營養成分還是那么多,并不會因為湯汁呈現出不同的顏色而變化。
很多人都認為乳白色的湯是最滋補的,白色就是蛋白質,就是營養。其實,事實卻并非如此。和牛奶呈現乳白色的原理一樣,魚湯、肉湯、鴨架湯、豬蹄湯等能呈現奶白色,都是脂肪微滴乳化之后反射光的表現。事實證明,脂肪含量越高,湯汁越容易熬煮成奶白色。而是否能煮成奶白色湯,和湯的營養價值沒有多大關系。
飲食奶白湯需注意
奶白色濃湯雖然鮮美可口,然而在飲食過程中也需注意。脂肪含量越多越容易出現奶白色,奶白色湯油脂含量都較高。所以,對于不缺乏脂肪和蛋白質的人來說,喝奶湯未必滋補,卻肯定會攝入不少脂肪。如今,在喝上面有浮油的湯時,人們通常都非常警惕,常常會把浮油去掉再喝。而喝奶白色湯的時候,人們卻很麻痹,不知道里面含有不少脂肪,而且因為感覺美味,還以為非常滋補,往往會多喝幾碗。
所以有必要提醒人們,如果想控制體重,就要注意控制喝奶白濃湯的量。另外,由于長時間熬煮,濃肉湯、濃魚湯里含有大量的脂肪以及嘌呤等成分,因此高血脂、肥胖以及患有痛風的人都不適合喝奶白色的湯,即使是健康人也不宜頻繁飲食。
摘編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