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詩茼 王瑜
他們同年同月同日生,還沒出娘胎就被指腹為婚,如今百歲高齡,已相濡以沫近80年——
一百年前,施家和劉家關系非常密切。當施四凡和劉么姑都還在母親肚子里時,就被雙方父母指腹為婚:“要是咱們的孩子都是男娃,讓他們結為兄弟;都是女娃,就結為姊妹;若是一男一女,那就結為夫妻……”
1912年12月28日,施四凡和劉么姑竟然在同一天降生了,劉么姑比施四凡早10個時辰出生。
施四凡的父母生了很多子女,但活下來的只有他一個。當時家里條件差,但父親還是把他送進私塾,讀完了小學二年級。
1934年,施四凡花3匹布料,娶了劉么姑。完婚之后,劉么姑與公婆住在一起,有余錢閑糧,日子過得不緊不慢。可1936年,洪水席卷洞庭湖流域,施四凡一家老小開始了長達數年輾轉乞討、流離失所的日子。最苦的時候住進別人棄置的房子里,幾度被攆走。實在不知在哪里安家,就依著山邊自己動手搭起了一個棚,一住就是好幾年。1953年,施四凡和劉么姑遷徙到了澧賦村,定居至今。
兩位老人個頭都不高,身板結實硬朗,聊起往事思路清晰,嗓音清亮底氣十足,讓人根本覺察不出均是年滿百歲的老人。
“結婚幾十年,我們白天一塊耕田種地,晚上我縫縫補補,他就坐在我身邊打瞌睡。”劉么姑說,“我前后生了6個子女,現在在世的還有4個。那時我們早出晚歸干活,總是牽著手去拉著手回,感覺心里很踏實。”
“我們日日夜夜在一起,連睡覺時手也沒有松開過,只在大熱天熱得實在難受時才分鋪睡。”
二老你一言我一語,言語中飽含著濃情蜜意;時而大笑,露出為數不多的牙齒。交談中,他倆一直牽著手。
兩位老人攜手走過了將近80年的漫長歲月,前不久,一起迎來百歲壽辰。
如今,兩位老人都是當地的名人,總有很多人上門向其取長壽經。“人間哪有不老藥,順其自然活百年。”老人總是爽朗地笑著說。這些年,他們喝的是屋旁池塘里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蔬菜,很少吃大魚大肉,偶爾從池塘里撈條活魚。現在,幾個兒女也會輪番送點菜籽油、紅糖和零花錢給老人。
近八十年來,兩位老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抽煙、不喝酒、不玩牌。他們的物質生活簡樸平淡,但精神生活卻充實富有。“78年來,我們從未吵過架紅過臉,可能愛情就是長壽的良藥吧。”
摘自《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