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非
林巧稚原是廈門女子師范的學生,立志懸壺濟世。1921年,她參加北京協和醫學院在上海的招生考試。考場上,有個女生突然暈倒在地,林巧稚立刻放下手上的筆,去救助那位不相識的女生,因而耽誤了考試。從這份未完成的試卷上,協和醫學院的考官看到了醫者的精神,破格錄取了她。
事實證明,協和的選擇是正確的,學生只有明確醫生的職責,其專業技能才有可能療世濟民。1929年,林巧稚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留在協和醫院當婦產科醫生。太平洋戰爭爆發,北京協和醫院被迫關門,林巧稚在胡同里租下幾間房子,辦私人診所,繼續行醫,對貧苦的病人,不收分文,還多有資助。這位為了事業終身未婚的女性,在產房親手接生的嬰兒有四萬多個。林巧稚一生行醫的光輝起點,可能就在她考場上放下試卷的那一刻。
我一直很奇怪,時下醫務界存在不正之風,卻難得有人宣傳林巧稚的仁愛,很多青年沒聽說過這個人。我一直知道她是值得敬仰的中國人,所以我常把這件事告知學生,希望他們能知道,世上有比考試分數更重要的東西。
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