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毅

在過去的三年里,在中國西陲喀什的一個不知名鄉村,阿麗米罕·色依提老人家里不時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訪客,人人都希望能從她身上發現長壽的秘密。
如果按照身份證記載,她出生于1886年6月25日,也就是清光緒十二年,迄今已是127歲高齡,前后跨越了3個世紀,可能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長壽冠軍。
她從沒生過氣
阿麗米罕總是讓人最先注意到她的笑容。
她大多時候都屈腿坐在屋前的土炕上,方向正對著院子大門,有人走進院子來了,她就直起身子沖人微笑。人們自然總是最先來到她跟前,畢恭畢敬彎下腰和她握手。這時你就會近距離地看到她的笑容,這笑拉開了她臉上松弛的皮膚,一直洋溢到眼角。
她抬起頭來睜大了眼睛,等著身旁的女兒告訴她來者是誰。若是女人間行貼臉禮,老太太就時不時地趁人不備,輕輕地敲人額頭。“哎喲,這姑娘怎么這么漂亮啊!”此時,你若是也表揚“您也漂亮呢”,她就羞答答地轉過臉去,“咯咯咯”地笑起來,那笑聲帶著她的肩膀輕微地擺動,沒有一絲造作,輕易地就感染了整個院子的人。
幾十年來她都住在這個院子里。由于是開闊的平原地帶,民居都是磚塊砌成的房屋,土炕在院子里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在夏天,這里是全家人活動的中心,只要上面鋪上不同的東西,就成了“餐桌”、供主人和訪客喝茶聊天的“茶幾”、小憩的“沙發”以及夜里休息的“床鋪”。只有到了冬天,人們才會把主要的活動空間搬到屋里的土炕上去。
阿麗米罕耳聰目明,她常常是家里第一個看見來客的人。一天里的絕大部分時間,她都是坐著或者躺在炕上,偶爾自己還能拄著拐杖下地走路,可是一條腿已經不太聽話,走起來一瘸一拐。鄉衛生院的院長每個月都上她家給她做最基本的健康檢查,心率、血壓的指標都在正常范圍內。
阿麗米罕也說不清自己的生日是哪天,只知道民國時候政府給她造了身份證明,但這份東西后來在重建房子時遺失了,新中國以后的身份信息即是以當時的這份證明為準。
住在阿麗米罕隔壁的老太太帕夏罕已經70歲了,她說,她10歲的時候嫁到這個村里來,和阿麗米罕做了一輩子的鄰居,60年以前阿麗米罕已經是一副老態龍鐘的樣子,如今60年過去了,時光卻沒有怎么改變她的樣子,“她比我還漂亮呢,真不可思議!”
在這個院子里,阿麗米罕和她65歲的養女塔吉古圖以及最小的孫子和孫媳同住。她婚后雖然沒有生育,卻收養了一兒一女,養子養女又都各自有了家庭,祖祖孫孫加起來有56個人,六世同堂。孫子重孫們來到祖屋看望她的時候,她就高興得合不上嘴。
她有時候會給孩子們講故事,若是遇到特殊的節日,阿麗米罕就坐在院子外,帶著孩子們一塊兒唱歌,唱歌似乎是阿麗米罕開心的法寶,她為了讓我高興,也表演了一曲。她歌唱的是維吾爾族的姑娘:“在花叢中看見了你,你就走進了我心里,從此后就愛上了你……”
雖然,我和她只能通過翻譯來交流,可就像她說的那樣,她真是個話匣子,樂意與人分享故事。她說愛情是最美麗的東西,所以她要告訴我的故事都和愛情有關。
“據說阿麗米罕年輕時是庫木西力克鄉遠近聞名的大美人,曾經有4個男人為了追求她而爭吵起來。“我沒有跟他們中的任何一位走在一起,我選擇了我的丈夫,我們相親相愛,他對我很溫柔,常常緊緊地抱著我,我忘不了我的丈夫,盡管他已經去世很多年了,只要一想到這些我就覺得很幸福。”
這也許是阿麗米罕長壽的原因,她時常提起生活中開心的事。
“你的子女們曾經惹你生氣嗎?”我問。
“如果他們偷懶不去地里干活,我就嘮嘮叨叨地催他們。哈哈,我都這么大年紀了,誰敢惹我生氣啊。”老太太又笑著回答。
吃了10個肉包子
在得到阿麗米罕和她家人的同意后,我決定當天住在她家里。
有專家就維吾爾族傳統起居方式做過研究,認為居住在傳統民居里更有益于人體健康。
鄉村多半沒有工廠,空氣沒有受到污染,所以夏天人們露天睡覺非常健康。即使到了冬天搬進屋里也是好的,傳統的土石結構的房屋能夠吸收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而現在鋼筋混凝土的房屋卻不利于空氣流通,這就是為什么百歲老人都是住在鄉村的原因之一。
飲食習慣是研究長壽原因的重要方向,那么在喀什的長壽老人們以什么為食?這種飲食結構和長壽有關系嗎?
我在阿麗米罕家里做客時,主人便從自家后院的地里摘了新鮮的西瓜和哈密瓜放在我面前,夏末正是吃葡萄的季節,這也很簡單,只要從院子里的葡萄架上摘一串,擦一擦灰塵便可入口,食物再新鮮不過。
阿麗米罕最愛的水果是蘋果。女兒將蘋果洗凈放在她手上,她便拿起調羹將果肉挖下來,在嘴里用上顎和舌頭將食物稍加磨碎后吞食。“‘阿麗米罕就是‘蘋果女孩的意思,我的爸爸是蘋果園里的果農,就給我取了這個名字,我也最愛吃蘋果,看,我的枕頭邊總是放著蘋果。”阿麗米罕跟我說。
馕是新疆傳統的主食之一,是以面粉為主要原料烤制而成。在村里,家家戶戶都有馕坑,吃完了再烤制新鮮的便是。馕配上磚茶是最傳統的早餐,當然一天的任何時候都可以以馕為食。若是有客人來了,主人也往往端上馕并煮上熱乎乎的茶,既美味又不失周到。阿麗米罕是不喝茶的,按她自己的說法,年紀大了就要少喝茶,不過馕對她來說太硬了,只能在清水里泡軟了再吃。
說到水,阿麗米罕家的院子里有一口井,井水打上來以后,放在水缸里沉淀雜質便直接飲用,不僅甘甜可口還富含有利于人體健康的各種礦物質。曾經有一家公司來做檢測,說他們這里的井水堪比市面上賣的礦泉水。阿麗米罕極少喝煮沸了的開水,不論冬夏總是直接飲用冰涼的井水。
最讓我感到詫異的是阿麗米罕有時候胃口大得驚人,如果餐桌上有自己愛吃的東西,她的胃口甚至比得上成年男子。我們親眼看見她一餐吃掉10個薄皮包子——這種包子以羊肉為餡,形似江浙的小籠包,但個頭往往比小籠包大一些。
我們擔心她會消化不良,可她卻像個孩子般地沖我們笑。“我還愛吃馕坑烤肉(新疆傳統飲食,將羊肉切成拳頭大小后在馕坑中高溫烤制而成),要是誰給我烤肉吃,我就把它藏起來,不讓他們(女兒孫子們)給我收了去。”說著,阿麗米罕就指她腳下存放雜物的包裹。她的飲食偏好似乎與“老年人以清淡的素食為主更有利于健康”的研究結果背道而馳。
我希望她能分享長壽的秘訣。她說:“我喜歡和人交往,我覺得生活很快樂,所以每天晚上睡覺前我就祈禱說,‘如果今晚就要帶走我的生命,請把我帶到天堂。結果我每天都安安穩穩地睡去,第二天又開心地醒來。”
摘編自《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