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購物中心的樓層經理,我工作中的瑣碎事情很多,免不了走很多路,后來竟患上了足跟痛。這兩年愈發嚴重,走路都不能超過半小時。后來,我的一位醫生朋友給我介紹一個便于操作的小偏方,還挺管用的。
足跟痛是因為鈣質在體內不斷沉淀而引起的尖形小突起,多發于40~60歲之間的中老年人和超重人群。醫生朋友推薦我使用皂莢泡腳:準備皂莢、血余(布包)各100克,加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燙洗浸泡腳跟處。此時要注意水溫,以不被燙傷為宜,每日進行1~2次,10日為一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即可見效。
皂莢的作用在古代醫書中就有記載:腰腳風痛、不能履地,用皂角子1200個,洗凈,熬煮,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空腹服用。血余的功用在《藥性論》中的記載是消淤血。
本方可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足跟痛,對于無骨刺引起的足跟痛可徹底治愈,對于因骨刺引起的足跟痛,雖無法根治,但可緩解疼痛,改善癥狀;此外,預防足跟痛,在飲食上應注意多補充維生素B6,它可幫助鈣質吸收,預防形成骨刺。平時可以多吃肉、蛋、奶類和胡蘿卜、菠菜、黃豆、玉米等蔬菜。
摘自《很老很老的老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