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威
老太在養老院摔傷
周老太太86歲了,為了減輕小輩們照顧她的負擔,她總想著去養老院生活。在周老太太的百般堅持下,她的女兒孫女士只好按照她的意愿為她尋找了一家養老院。孫女士和養老院的創辦人朱某詳細交談后,同意將周老太太送到朱某的養老院生活。隨后,周老太太與朱某簽了協議,周老太太入住朱某開辦的養老院。
老人家的身體本就需要格外留心,身體狀況較弱的老人更是需要護理人員投入較多的精力,因此養老護理的收費標準也是不一樣的。周老太太與朱某雙方簽的協議中對養老護理收費標準有著明確說明:能自理者每月交1600元,半自理者每月在標準收費基礎上再增加300元。老人家的身體易出狀況,為了避免出現糾紛,協議還對其他事項,諸如在養老院內發生意外屬于自己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個人承擔等作出了約定。
簽完協議后,孫女士便將周老太太送至養老院并按約定每月交納1600元的費用。 2個月過后,根據周老太太的身體狀況,她又增交了300元。一天晚上,住在養老院的周老太太去衛生間時不慎摔傷骨折了,共花費醫療費12000多元。經鑒定,周老太太構成六級傷殘。
周老太太摔傷后,孫女士覺得養老院應該對其母親的摔傷負有責任,養老院一方覺得,當初在簽協議的時候,已經明確了自己造成的意外責任由個人承擔,這個責任他們不應該承擔。雙方都堅持自己的觀點,僵持不下,最終鬧上法庭。
一審法院認定,周老太太在養老院到衛生間時摔傷,周老太太自己應承擔70%的責任,養老院因未盡到護理責任應承擔次要責任,應承擔30%的賠償責任。周老太太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近日,此案有了新的審理結果,撤銷一審判決,朱某賠償周老太太各項經濟損失合計十二萬余元。
律師:養老院應擔主要責任
遼寧誠事律師事務所主任任厚誠稱,周老太太和養老院簽的協議合法有效,雙方的服務合同關系成立,雙方對各自的權利和義務約定明確。養老院創辦人朱某在收取一定費用的情況下照料周老太太,并為周老太太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條件,這是雙方簽合同的目的,也是雙方基本的權利和義務。
周老太太作為被養護對象,雖然在法律上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但其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因此需要他人的幫助和照料,而且,雙方又在半自理能力項下增加費用,可以明 確周老太太屬于半自理者,并按照半自理者的標準收取費用。周老太太入院時已是86歲高齡的老人,其在朱某創辦的養老院的衛生間門口無人看護、無人攙扶,導致其摔傷,顯然是其工作人員服務不到位引發的,所以朱某當時所經營的養老院管理不當是造成該次損傷發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應當由其承擔該次事故損失的主要賠償責任即70%,周老太太應當承擔次要責任即30%為宜。
編后:除去老人自身原因外,護理人員責任意識不強,養老院管理不善或是建筑設施不符合規范也是造成老人在養老院受傷的原因。老年人護理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如果護理員素質得不到保證,難免發生意外。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養老院必須加強陪護人員素質教育和法律責任意識,制定嚴格的管理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