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摘 要:中職機械加工專業中涉及實訓的課程很多,其中的實訓課程,在現實生活中,其應用性很科學,技術性含量較高。對于中職機械加工專業的學生來說,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因為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操作中。同時,學校在實訓教學中,要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老師要培養學生們的動手實際操作能力,讓他們掌握科學的技能,不斷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而努力。
關鍵詞:中職機械;加工專業;現狀; 實訓教學
職業學校的實訓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素質。它對形成職校教學特色,提高中職校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重大意義。
1.中職機械加工專業實訓教學中的現狀
1.1中職機械加工專業實訓教師的狀況
中等職業學校中,機械加工專業實訓教師有相當部分自身沒有接受過機械加專業系統的學習和訓練,這部分教師大多從機械、電子、物理等相近學科或專業轉行而來,他們缺乏相關行業、企業的實際操作工作經驗,而少部分有企業實際操作工作經歷的教師又大多沒有經歷過系統的師資培訓。中職學校多數機械加工專業教師,由于自身條件、學校設備條件、生源狀況的限制,教學方案和課程大綱的實施方式以照本宣科為主,實訓指導教師自身的技能不完善,嚴重地制約著教學質量和效果,現有的師資培訓形式與市場和實際脫節,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師繼續教育機制,實訓指導教師明顯短缺,專業課教師和實訓指導教師比例不當,使現有的指導教師從理念到實踐能力均存在局限性,從而難以培養出實際操作能力強的優秀畢業生。
1.2實訓教材課題設置不適應學生和現代企業的需要:
目前大多數中等職教機械加工專業實訓教學都沿用原技工學校教材,該教材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在專業性和系統性等方面優勢非常突出。該教材特別強調基本技能的訓練,實訓教學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做基本技能訓練,但對一些相關技能和知識重視不夠。由于教材過分強調基本技能的訓練,開設的課題單一、枯燥,缺乏吸引力,學生普遍厭學,有的學生甚至中途要求更換專業。教師教學難度較大,教學效果也不好。以我校鉗工專業為例:實訓教學大量的時間都用在劃線、鋸削、銼配等基本訓練上?,F代企業是盡可能追求高效率,能夠用機器加工的絕不會用手工去加工,這個道理我們都能理解。鉗工加工一個零件若需六小時,而若采用銑削加工可能只需半小時就可完成。傳統的普通鉗工在現代工廠很難立足,而需求較多的卻是維修鉗工、裝配鉗工、模具鉗工,但我們在這些方面的實訓課題幾乎為零,矛盾非常突出。
1.3學校現有條件制約著實訓教學的發展
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如使用教具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提高,增強感性認識,與教材適時的、科學的安排實習,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動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在機械加工行業中,由于普通車工需求量很大,所以機械加工專業的學生在我校占據主導地位,每屆的學生約占60%左右。由于每臺車床比較昂貴,學校購置數量有限,每個學生的獨立動手實際操作機會不多,上機時間很少,實訓效果并不好,學生所學知識不能適應企業實際,這些問題制約了實訓技能課教學的效果。也會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2.中等職校機械加工專業實訓教學對策
2.1強化機械師資隊伍專業素質的建設
記得有一句廣告語說得好: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在所有學科教學中,老師都是占主地位,老師的專業素質對這門學科有這著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機械這個應用型學科來說,老師的專業文化素養更是重要。作為機械課的老師不僅要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有一定超凡的授課技巧、授課方法,更要求具備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機械課的教師只有把上面的內容化作自己的東西,才能育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實用性人才。作為機械老師,真正的工作實踐能力,應是從工廠的生產實踐中獲得。對于剛畢業的老師,最重要最應該備的課是進入企業的生產車間,去尋找實戰經驗,去體會機械在生產第一線的運用,就是備好操作這一個新課。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老師要結合獲得的直接經驗給學生講課,這樣不僅生動形象,而且讓自己的教學有了質的飛躍,比參加多少名目繁多的培訓要重要。這樣,老師才能適應這個學科教學的需要,才能適應這個社會對職高教育的需要,才能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有實用價值的人才。
2.2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展想象力
機械加工課程這門學科特殊性就是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空間想象力,而中職的學生缺點就是空間想象能力差。這個矛盾不能成為學生接受知識的絆腳石,而要移開這個絆腳石就必須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展想力。如教師在安排教學時,故意布置一引起課外活動,讓學生有意去培想象力,如在下棋時,在落子之前盡可能在頭腦中多考慮幾步,盡量多地考慮一些變化,要設想自己是對方的話會怎么下,如果對方這么下了話,我又該如何對付,如此這般多想幾個來回。同樣,進行對抗性游戲比如乒乓球時,也要在頭腦中模擬雙方你來我往的場景,反復地在頭腦中進行技戰術演練。發達的想象力可以使自己的棋力或競技水平大幅提高,勝率自然也會大為增加,這反過來又會鼓勵自己更愿意發展想象力,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在課堂教學中,有意地去引導他們把樣的想象力遷移到機械設計和機械制造當中去,久而久之機械的空間想象力就會有了大的提高。
2.3制作錄像,組織教學
中職的學生正處在人生的花季,活潑好動。而現場錄像,就有一種引人入勝的效果,很容易把青少年的注意力給吸引過來,而且可以把動靜結合,它可以很完美地把一個機械的運動形象地表現出來。比如,蝸桿傳動不是在—個平面上運動的,蝸桿與蝸輪的軸線相互垂直交錯,它們的運動是在兩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分別進行,而且只能由蝸桿帶動蝸輪運動。錄像教學將機床上蝸桿蝸輪機構的運動錄下來再放映,讓學生在看與聽的過程中融會貫通。又如,講述鍵聯接時,學生不能直接看到“鍵”的具體構造和工作過程。教師可以將其錄像放映,并采用特寫鏡頭,將鍵工作的瞬間慢鏡頭重放、定格,讓學生在動與靜的配合中理解掌握。
2.4深入車間,與生產實際結合
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馬克思的一個重要的教育觀點。學校教育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向社會輸送合格的勞動者,是向社會上的企業工廠輸送有一技之長的人才。所以,學校教育,尤其是職高教育決不能與企業隔絕,與工廠隔絕,忽視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所以加強校企聯合辦學,讓青年學生走進企業,走進生產第一線,走近富有經驗的工人師傅,顯得非常必要。這樣的學生,不僅掌握了收本上的理論知識,而且掌握了企業的工作流程和技術內容,同時經常在校的學生比較多地接觸了企業各種各樣的人員、和各種各樣客戶,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伴隨著社會生產和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工廠企業急需要技能型、應用型人才。作為職中的機械教師,應積極地適應這種需要,改變舊有的教育模式,改變舊有的教學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面對職中的學生現狀,充分挖掘他們內心求知欲,和潛在的學習興趣,用各種簡單的方法和技巧去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努力提高機械課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成為對社會的有價值、對企業有價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