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摘 要:語言反應文化,文化決定語言,由于漢英兩個民族地理位置不同,社會風俗,文化背景的不同,這就造成了中西方人的思維方式的不同。我們知道,動物詞匯在漢英兩種語言中出現的頻率都很高,人們常會以熟悉的動物為喻體,借助動物的典型特征來認識和描述人或其他事物的特征。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知道,要想學好一種語言,僅僅掌握一些基本的詞匯,造些簡單的句子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和別的民族的朋友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我們需要學習詞匯表面意思下的隱含意義,這就需要我們以文化作為根基。本文將對中英文中的一些典型的動物詞匯進行對比,以便我們更多的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更好的進行對外漢語教學。
關鍵詞:漢英文化差異;動物詞匯;對外漢語教學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底蘊決定了人們的思維模式、表達方法的迥異。隨著地理環境,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的不同,這種差異表現的越來越明顯。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們了解和熟悉陸地生活的農業耕作。因此漢語中以陸地動物來做比喻的詞匯很多。例如;牛。他笨的跟個牛似的。而英國是一個島國,它的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決定了其文化中具有鮮明的海洋文化,所以英語中,用海洋動物作比喻的詞匯甚多。例如:a big fish---大人物 a dull fish—
遲鈍漢 a pool fish---倒霉的人 a cool fish---無恥之徒 a cold fish---冷漠的人
A loose fish(一個生活放蕩的女人).。[1.]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講到魚---fish這個詞時,應該順帶的介紹一下和魚--fish有關的詞。
1 同一種動物,比喻意義相同或相似
1.1 狼/wolf
漢語中“狼”通常表示“兇殘,貪婪,饑餓”等意。這一點在很多和“狼”有關的漢語詞匯中可以看出來。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吞虎咽”。英語中wolf表示相同的意思如:as cruel as wolf , as greedy as a wolf; a wolf in sleeps clothing (指表面友好但實際是敵人的人,有“披著羊皮的狼”之意)。 Wolf down ones food.(狼吞虎咽)”,并且漢英文化均將好色的男人比喻“色狼”---sex wolf.
1.2 狐貍/fox
在漢語中,“狐貍”一詞一般表示“狡猾” 、“詭詐多端”,“多疑”之意。和這一意思相近的詞或成語有“狐疑”,“狐假虎威”,“兔死狐悲”。
我們通常用“老狐貍”這個詞比喻人的狡猾。諺語有:“狐貍說教,意在偷雞”, “狐貍尾巴露出來了” 。而英語中也用Fox 表示狡猾的人和物。
如:1. sly as a fox 2.as cunning as a fox 3.an old fox
to play the fox 5. A fox in a lambs skin
1.3 綿羊/sheep
綿羊在中國人看來是馴服,善良,溫順,任人宰割的動物。漢語中,羊古同祥子,甲骨之中“吉祥”多作“吉羊”寓“吉祥”。 羊在中國人的心中有吉祥,溫順,文雅,平和的美質,它是五谷豐登,人畜兩旺,國泰民安的象征。人們用“遍地是牛羊”比喻好日子。以“三羊開泰”祝賀新年,因此羊也富有吉祥,平安的意義。
在西方宗教文化中,《圣經---馬太福音》中耶穌自稱為牧羊人,眾人都是管教的羔羊,人們獻祭必須是新鮮的羔羊。
2 同一種動物比喻意義不同或不相似
2.1 龍/dragon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龍”有著自己獨特的意義。龍代表著天---至高無上的皇權。古代的中國皇帝自稱為“真龍天子”。皇帝穿的衣服被稱為“龍袞”或“龍卷”皇帝所乘之舟為“龍舟”,皇帝的子孫后代被喻為“龍子龍孫”。另外,龍也比喻英雄才俊。 《三國志諸葛亮傳》有云:“諸葛孔明者,臥龍也”,此后,“臥龍”就用來比喻才華出眾之人。龍字含有“吉祥如意”的文化語義。如同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龍鳳呈祥”,“雙龍戲珠”。
在西方文化中,龍是邪惡的象征,這與西方的宗教文化有關。《圣經》上把dragon看做為與上帝作對的對象。惡魔撒旦被稱為“the great dragon”.在中世紀,龍通常是“罪惡”的意思,代表著異教徒。在現代英語中,dragon有“兇暴之徒”,“嚴厲透頂的人或兇惡嚴格的監護人”等,我們形容一個女人蠻橫,不講道理,我們可以說“dragon lady”。
2.2 貓頭鷹/owl
在中國,一提起貓頭鷹,人們就會聯想到不祥之事。它長相古怪,兩眼又大又圓,炯炯發光,使人感到驚恐。兩耳直立,好像神話中的雙角妖怪,使得古人多用“ 鴟目虎吻”來形容兇暴之貌。貓頭鷹常常在夜間活動,并且叫聲像鬼魂一樣陰森凄涼,使人聽了感到恐怖。因此,古時稱它為“惡聲鳥”。
人們用“夜貓子(貓頭鷹)進屋”預兆厄運的到來,但在西方文化中,貓頭鷹象征著智慧和博學,有習語as wise as an owl.在日本,貓頭鷹被稱為福鳥,還成為長野東奧會的吉祥物,代表著吉祥和幸福。
2.3 狗/dog
在日常生活中,狗做為人類最忠實的伙伴,總伴隨在主人身邊,甚至在關鍵的時刻幫助或搭救主人。從古到今,中國人養狗都是為了看家護院。如果狗老了,不中用了,就被殺掉吃肉。因此和狗有關的一些詞匯和成語大都含有貶義色彩。例如: 狼心狗肺,狗仗人勢,狗改不了吃屎,狗急跳墻,掛羊頭賣狗肉。但在西方狗是被作為家庭成員來養的,西方很多老人退休后不與子女同住,但是很多老人喜歡和自己的愛犬生活。西方文學中對狗的描寫大都是褒義色彩的。如:love me, love my day(愛屋及烏)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都有得意時) He worked like a dog(他工作很賣力) A lucky dog(幸運兒)
3 不同的動物其比喻意義相同或相似
3.1 牛和horse
牛自古是中國的耕地工具,在農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說起牛,人們會想到它的勤勞和任勞任怨的品質。魯迅先生曾用“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來比喻那些為了人民盡心盡力的人民公仆。在漢語中含有“牛”的詞語如: 牛(健壯) 牛勁(力大) 老黃牛(任勞任怨) 牛飲,牛一般的胃口(能吃)。
在西方文化中,我們也能找到和牛的比喻意義一樣的動物——馬。它是勤勞和吃苦耐勞的象征。在英文中與馬有關的詞: as strong as a horse(健壯)
Horse power(力大) work like a horse(溫順,肯干) eat like a horse (能吃)。
3.2 老虎/ lion
在中國,老虎是百獸之王,它的形象勇猛,威武。 和老虎有關的短語和詞匯如:“ 狐假虎威”, “如虎添翼” “虎穴” “龍騰虎躍”。 對大多數西方人來說,lion 才是百獸之王。英國人甚至用獅子來象征自己的國家。The British lion 即指英國。在英語中有關lion的習語和諺語as brave as a lion(勇猛如獅) a lion in the way(攔路虎) the lion den(龍潭虎穴)。
4 對外漢語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面對的人群多是成年人,他們有很強的推理能力和發散思維。學生會根據自己母語的思維問一些奇怪的問題。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只孤立的教授漢字,應該把漢字放到詞中去教,因此就會涉及到一些成語,俗語和典故。在進行成語教學時,教師應該把一個漢字(詞)的隱含意義,比喻意告訴學生,這個詞或成語是怎么來的,有什么樣的故事和背景。例如
棒打落水(狗) 有的學生就會問為什么是狗?而不是豬,或雞呢?這里就涉及到了狗這個詞和它有關的成語典故。在前面我們已經描述了狗這個詞的比喻意義。在中國文化中,和狗有關的詞大都帶有貶義色彩。棒打落水狗的意思是:要把已經失敗的壞人消滅干凈,不讓其有死灰復燃的余地。這里狗指的是壞人。而雞與吉皆音。公雞打鳴預示著光明的到來,黑暗離去。所以說不能說“棒打落水雞”而只能說“棒打落水狗”。
當我們教到“落湯雞”這個詞時,有的留學生就會問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是雞?而不是鴨?落湯鴨呢? 這個詞出自明·天然智叟《石頭點》第六回:“止子小船身一旺 立勿定 落湯雞子浴風波”我們要向學生解釋這個詞的比喻意是指落水或渾身濕透的人。 雞和鴨這兩個詞的區別就在于這兩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差異。鴨子會游泳,雞不會。鴨子的羽毛能防水,雨淋后,一抖就能回復成原樣。而雞的羽毛不能防水,被雨淋后就會粘在一起,不成樣子,狼狽不堪。所以我們會用“落湯雞”這個詞形容一個人落魄的樣子。
5 結束語
通過以上對比闡述,我們得知,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由于生活的環境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因此在事物的認知上會有差異,造成人們的思維方式不同。因此了解英漢文化語義上的不同對對外漢語教學及漢英互譯有一定的幫助,更有助于避免或減少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的差異和誤解。
參考文獻
[1]屈平,石秀珍 《漢英跨文化交際中的英語日常用語》
[2]邢志群. 《國別化:對外漢語教學法——漢英對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