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學生閱讀習慣的調查,指出圖書館應該對讀者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行幫助,并提出利用圖書館的條件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閱讀習慣;學生;圖書館
2013年4月23日是第十八個世界圖書日。設立“世界圖書日”的基本宗旨是讓各國政府與公眾更加重視圖書這一傳播知識、表達觀念、交流信息的形式,盡管傳播的媒體日益復雜先進,但是圖書依然是積極教育與批判思考的基礎?!笆澜鐖D書日”也強調圖書與版權在發展一種和平、寬容、普世對話的文化的重要作用。
自“世界圖書日”設立后,各國出版社、圖書館、作家、文化人每年都積極組織、參加各種圖書宣傳活動,特別重視針對青少年的活動,目的是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習慣、人文精神,引導他們尊重知識。
一.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必要性
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閱讀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人們如果能夠經常性地閱讀各類書籍報刊雜志,看問題的角度、深度都會漸漸發生變化;同時書籍又是其中相對方便的,隨時隨地都能進行的閱讀工具。如96.8浙江廣播電臺《魯謹脫口秀》節目中介紹過杭州九潤房產公司的九潤公寓舉行朗讀者沙龍,旨在提供給人們一個閱讀的機會,讓人們在工作之余豐富生活內容提升生活品質。又如“寶馬車店”組織車主開展安徽徽派文化之旅,瀏覽徽派建筑,欣賞地方特色戲曲,品嘗農家菜肴,晚上組織大家看書閱讀,浪漫又有品位。
有人開過一句玩笑話形容現代人的忙碌:很多人要么已經在應酬,要么就在去應酬的路上?,F代社會的競爭激烈, 生活學習壓力大、節奏強,不少人顯得很浮躁與不安靜;同時大量新穎的高科技的電子閱讀產品的出現,使得忙碌的人們已經很難得拿起紙質的書本靜靜地閱讀了。通常來說,沒有足夠的時間是影響大多數人不能多讀書閱讀的最主要因素。大多數的被調查者反映, 如果他們有更多的休閑時間, 他們肯定會多讀些書。也有不少年輕人說, 等他們年紀大一點, 不再那么愛動的時候, 他們將會有更多的時間用于讀書閱讀。有的人認為坐下來讀書會讓他們變得孤僻、不善交際。也有很多人說, 如果可以從圖書館借到更多好書, 他們就會多讀書。
下面是我校圖書館對學生讀者閱讀情況的調查
為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提高學生閱讀質量,解決圖書館存在的問題,我們隨機發放問卷500份,經統計:
(1)45%的學生注重閱讀。喜愛閱讀的學生占45%,42%的學生是憑興趣進行閱讀的,這部分學生稱沒有長期閱讀的習慣;還有13%的學生從不進行閱讀。
(2)閱讀為了提高素質。進行閱讀的學生中,有57%的人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擴大專業視野,獲得專業知識為目的;26%的學生是為了發展業余愛好,17%的學生是為了消遣。
(3)喜歡閱讀生活類的書籍。有70%的學生喜歡讀集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書刊,30%的學生稱對專業性書籍有興趣。
(4)閱讀習慣不佳。80%以上的學生閱讀時僅僅是瀏覽,12.5%的人常用精讀法,只有17.5%的人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還有20%左右的學生進入閱覽室后不專心讀書,吃零食、交頭接耳、左顧右盼。
二.圖書館應該幫助學生讀者養成哪些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一)、精選讀物、主動閱讀。擴大學生閱讀視野、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要鼓勵學生多讀名著,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要向學生推薦最新的書,讓學生關注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同時圖書館老師還要注意發展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讓學生養成主動閱讀,自覺求知的習慣。
(二)、制定計劃、按時閱讀。圖書館工作人員要幫助學生制定讀書計劃,調控自己的閱讀行為,做自己學習的主人。要指導學生科學地安排時間,有計劃地支配時間。每天課外活動時間到閱覽室讀半小時左右。
(三)、閱讀更需思考??鬃诱f:“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弊x書要和思考結合起來,通過閱讀、做筆記,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實踐中要有意識地運用所學的知識。
(四)、虛心求教、利用工具書。讀書碰到疑問要虛心向別人求教,不能不懂裝懂,囫圇吞棗。自己能解決的要盡量自己動手,查字典、詞典等工具書,養成利用工具書的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獨立思考。 “盡信書不如無書”。在讀書過程中,要獨立思考,敢于質疑。
調查發現:
人們想把某本書作為工具時會買書, 想反復閱讀也會買, 或僅僅為了想擁有而買書。
超過40%的酷愛圖書的讀者既借書, 又買書。
10%的成年人會購買他們以前借閱過的圖書。
通過調查還發現:人們認為圖書館和書店是互為補充, 而不是互相沖突的。平時有閱讀習慣的人中很多都是根據自己的需要, 既借書又買書,而圖書館使人們有機會讀到自己買不起的書。盡管在過去的10年間, 圖書館的借書者一直在減少, 但調查發現, 在許多讀者眼中, 圖書館仍然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它使人們有機會閱讀自己買不起的圖書, 使家里沒有足夠藏書空間的人可以在圖書館大飽眼福。人們在圖書館比在書店更容易對原來沒打算閱讀的圖書產生興趣, 圖書館比書店的氣氛更輕松沒有壓力等等,因此圖書館是人們進行閱讀最好的場所。
三、利用圖書館的條件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的有效途徑:
(一)、運用多功能影像室,提供新穎的影像資料影響學生并產生閱讀的快樂情緒,激發閱讀樂趣。
語音室播放欣賞經典朗誦片段以及著名的配音演員的配音片段,如《簡愛》、《魂斷藍橋》,《廊橋遺夢》、《鐵坦尼克號》等等,讓讀者有一種“一聽鐘情”的先聲奪人的效果,使讀者自己產生想一試朗讀的沖動,那么作為圖書館接下去要制造的影響就水到渠成了。
同時還能在多功能廳觀看世界著名的文本與聲音現場朗誦大會,從感官上對讀者產生強大的共鳴與震撼。如:德國國家文化館每年都舉辦圖書朗讀會,邀請著名作家與讀者近距離接觸。作家余華就參加過幾次這樣的圖書朗讀會,參加的讀者非常踴躍,熱情高漲,他們非常享受這樣的難得時光,既可以與作家近距離接觸,同時也能第一時間欣賞到作家的優秀作品,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提升與修煉、在心靈與意識上產生共鳴。
(二)、訂閱時尚與流行的刊物以及經典與高質量的作品,來提升閱讀品位與水準。
在圖書館,女孩子很喜歡看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一個年近80歲的日本女作家創作的兒童文學,迷住遠在千里之外的中國大學生,這就是流行文學在當下的輻射和穿透力。
再比如:村上龍,一個日本小說家、電影導演,其處女作《無限近似于透明的藍》被視為日本文學進入亞文化的開端,獲第75屆芥川獎, 這本書描寫一群沉溺于濫交、飆車和烈酒的青年人的墮落生活,由此開創了日本文壇的“透明族”流派。通過村上龍的作品,讀者可以理解、透視、預測當代都市生活變化,肯定能夠引起青年學生的強烈震撼。
這些都說明文學作品的影響力之強大。不論是普通讀者還是作家本人,在思想意識這種精神層面總會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三)、創設閱讀時間與空間,養成閱讀習慣,豐富精神生活。
1、在圖書館設置個性化閱覽區,以吸引讀者。
2、在圖書館多功能廳舉辦學生朗讀活動。
3、圖書館和學校廣播電臺一起利用中午或者傍晚時間播放著名配音演員的朗讀原聲帶,擴大朗讀在學生中的影響面。
參考書目
《臺灣城品書店》
關于余華參加德國世界圖書朗讀會的報道
作者簡介
施小青(1969-),女,浙江杭州人,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教育學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