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丸SIDE——
小M是全能小公主,多才多藝。
小A是電視小明星,美麗耀眼。
小M一年級以前都是在紐約,她開朗的性格和流利的英語讓許多同學羨慕不已。小A二年級才從本地學校轉來,是小M領著她熟悉了學校的一切。在她英文還講得磕磕巴巴的時候,小M常常幫她當翻譯。而小M生病時,小A會一直陪著她、去家里探望她。
這一年,小M教會了小A一個單詞BFF——Best Friend Forever。這是一個溫暖的詞——永遠的、最好的姐妹,代表著一份美好的友誼,但它也是霸道的——Best,最好的,也是在說“除了我,你不能跟別人好”。Friend,朋友,或者可以理解為“你是我的小集團的一部分”。Forever,永遠的,還意味著“你只能跟我好”。
三年過去了,兩個女孩越來越優秀,也有越來越多的同學想和她們做朋友。但每次小A有了新朋友,小M就會說:“嘿,你不是我的BFF嗎?不許跟她玩。”可小M自己也交了很多新朋友,還管很多人叫BFF。小A自然不甘示弱,逐漸也多了一些BFF。于是她們經常為此爭吵、鬧絕交,甚至讓自己的BFF也不理對方。不過過一陣子,她們又會和好,因為畢竟是好朋友嘛!但又會因為同樣的事情,再吵、再絕交、再和好……
后來,小A參演的電視劇大熱,成了大紅人,每個人都要跟她玩。小M不再擁有她的大部分課外時間,于是她們又鬧起了絕交。可是這一次,所有人都站在小A一邊。而小A還像往常吵架時一樣吩咐她的BFF們:“不許你們跟小M玩。”
結果,小M一個朋友都沒有了。下課找誰誰都不跟她說話,因為小A說了不可以。上課分小組學習,老師問起誰和小M一組,她們個個面露難色,最后只好把她分到四個男生一組。就連今年的科技展組隊,她都只能單人策展、單人演示。形影相吊,除了影子沒人和她一起……
如果你是小M,你會怎么辦呢?
大魚丸SIDE——
五年級的小M學習上進、多才多藝,還有個幸福的家庭,但她的校園生活卻并未順風順水。她被曾經的BFF小A聯合年級其他同學共同排擠,因此日益消沉,學習:生活都受到了影響。
進入青春期的少女會更加注重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開始在衣著打扮、受歡迎程度等各方面較勁兒。成者王敗者寇,所以美國青少年偶像劇最常出現兩類女生角色類型—-女王蜂(queen bee)和被逐者(the outcast)。女王蜂漂亮而受歡迎,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說一不二。被女王蜂所嫌棄的人叫作被逐者,會飽受排擠。很不幸,小M因為跟小A持續惡性競爭,淪為了現實版“被逐者”。
女孩之間的欺辱行為越來越受到教育者關注。人們意識到,語言和沉默都是像肉體欺凌一樣傷人的暴力,而女孩間的冷暴力更容易出現在朋友之間,因而被忽略,因此家長及校方的介入至關重要。幫助孩子們修復同學關系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協助受欺者找回自信。
小M是幸運的。楓葉學校有一個堅決抵制校園暴力的大環境,學校心理輔導員更是一開學便逐個和全校各年級的孩子們簽下了《反校園暴力合約》,詳細列明了哪些行為屬于校園暴力,其中便包括了聯合排擠他人的冷暴力行為。經老師多次調解無收效的各類欺辱行為將由輔導員提供適合施予欺辱者傾訴的安全環境,不以指責為主,而是逐步誘導分析,讓孩子們自己說出問題,并為解決問題提供建設性意見。當施予欺辱者采取主動解決的思維模式時,事情往往能夠走上良性軌道。只有輔導員介入不果時,才移交校方考慮行政處理。
小A意識到事情嚴重,放下了針對小M的禁友令。但這種事情會再發生嗎?我們都無法確定。所以在保證交流順暢、及時介入的同時,家長、老師還要幫助孩子重拾自信、多交不同背景的朋友,防范這種占有式的友情反復帶來的傷害。小M媽媽帶她參加了課外英文音樂劇團,在那里她大放異彩,吸引了很多新朋友。當她重新找回了閃光的自己,是否被“女王蜂”青睞才真正變得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