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是識字教學的主要陣地。如何上好識字課,提高識字教學效率,主要抓住三個“點”。
關鍵詞:漢字特點;學生特點;文本特點
一、抓住漢字特點,選擇合理教法
【案例】
師:出示“初”。孩子們,“初”字怎么記?
生:“初”左邊是個“衤”,右邊是個“刀”,合起來就是“初”。
師:帶“衤”的字不是都跟衣服有關系嗎,你們覺得“初”跟衣服有關嗎?
生:沒有關系。
師:跟“刀”有關系嗎?
生:也沒有。
師:其實呀,“初”跟衣服、刀都有關系。(課件出示“初”的篆文“■”)你們看,“初”字很早的時候是這個樣子的,它左邊部分像不像一件衣服?(像)右邊像不像一把“刀”?(像)“初”最初的意思是用刀裁衣服,表示做衣服的開始,慢慢地,人們又用“初”來表示更廣泛的意思,如:開始的、最早的……于是,“初”就延伸出很多詞語,比如說——
生:初一、初二。
生:初夏。
……
【點評】
在識字教學中,字形教學是尤為重要的。為了幫助學生記住字形,我們經常運用數筆畫法、熟字換偏旁法、編順口溜等多種方法。漢字的“形”是一個整體,它與義有著有機的、合理的聯系。如果能抓住漢字的特點,引導學生“形義相連”,據義記形,無疑是最合理有效的方法。在本案例中,教師并沒有單純停留在用“加一加”的方法幫助學生識記字形,而是追根溯源,引導學生細心地觀察,再輔以形象的講述,讓學生不僅明白“初”的字理,了解“初”的含義,最初表示做衣服的開始,也水到渠成地懂得了“初”的今日之義。如此教學,充分把握了漢字的字理規律,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整個識字過程“有情有義”“有理有據”。這樣的教學生動形象,不僅能有效克服識字回生率高、錯別字多的狀況,而且學生懂得了“纟”“忄”“灬”“阝”等常見部首的含義,掌握了一些基本字的構字原理,識字的能力也能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二、抓住學生特點,明確識字側重點
人教版二年級《丑小鴨》一課共有十四個生字,我是這樣開展教學的:
【案例】
學生初讀課文后出示第一組詞語:暖烘烘 剩下 凍僵(生字用紅色標記)
師:誰來讀讀這組詞?
指名讀。
師:后鼻音讀得可真準,誰再來試試。(指名讀、齊讀)
我們可以說“暖烘烘的( )”?(指名說)
出示第二組詞語:籬笆 蘆葦(“笆、葦”是生字)
師:誰來讀第二組?生讀。
師:你發現這組詞有什么特點?
生:“籬笆”兩個字都是竹字旁,“蘆葦”兩個字都是草字頭。
師:咱們一起來看看吧!(師播放“籬笆”和“蘆葦”圖片)
生:我明白了,因為“籬笆”是用竹子編成的,所以是“■”。“蘆 葦”是一種植物,所以都是“艸”。
出示第三組詞語:欺負 討厭 孤單 譏笑
師:指名讀,正音。
師:放到句子中還會讀嗎?出示帶有這幾個詞的句子,再指名讀,并根據這幾個句子導入課文的學習,隨文學習這幾個詞的意思。
【點評】
為了充分落實每個字的音形義,我們教師習慣于讓學生字字拼讀、識記、釋義,每個字平均使力。這樣按部就班的教學耗時長收效未必好。筆者認為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學習能力,生字教學應各有側重。二年級的孩子,拼讀能力已明顯增強,但作為南方的孩子,對于翹舌音、后鼻音的發音依然需要強調,因此“僵、烘、剩”這三個字的識字重點定位在正音。南方的孩子對于“籬笆、蘆葦”一類事物已不多見,因此,識字重點定位在看圖了解事物,通過看圖學生自然而然記住了字形。二年級的孩子對于“欺負、孤單”等詞義外顯性不強,不能通過一個表情、一個動作表現詞義的詞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簡單認讀后即導入課文學習,隨文進一步學習理解。整個教學過程,充分把握住學生的特點,集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等多種教學方法于一體,教學過程簡約,識字重點突出。
三、緊扣文本特點,確定拓展方向
人教版一至三冊教材中每一單元都有一篇識字課文。識字課的教材通常都極其簡單,有的甚至只有幾個詞串。這樣的課文如果只關注顯性識字目標的完成,課堂會顯得十分單薄。第三冊《識字八》教材內容簡單,左邊是四個神話故事的名稱“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右邊是四種現代化航天名稱“運載火箭、宇宙飛船、航空母艦、人造衛星”,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案例】
師:(認讀生字后)同學們,我第一次見到這個詞時,也只有七八歲。那天,我可高興壞了,因為我知道這每個詞背后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于是,有一天,我依偎著奶奶,聽她娓娓講起了這些故事。(板書“傳說”)想聽聽這些故事嗎?(請學生講這幾個神話
故事)
師:這些故事可真好聽。小時候的我聽完故事也跟你們一樣高興,可是高興之余我發現自己小小的心里竟充滿了疑問。(板書“疑問”)我在想:后羿到底有沒有再見到嫦娥呢?(出示句式:____
___?)你們知道我心里還有哪些疑問嗎?(生練說)
師:是啊,我的心里有太多的疑惑,所以,有那么一段時間,每當晴朗的夏夜,總有一個小姑娘坐在河邊的草地上,她兩手托著下巴,仰望著美麗的夜空。她在想什么呢?板書“幻想”(出示“小姑娘靜坐河邊”的畫面,旁邊插入句式:要是_____,那多好啊!)
師:帶著這些美好的夢想我慢慢地長大了。許多年后,我發現我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家里的書多起來了,慢慢地,電視機、電冰箱、電腦也進了家門。終于有一天,我在電視中看到了這樣的畫面。(播放宇宙飛船、人造衛星升空、航空母艦的畫面,并配以簡單地介紹)
出示句式:
__________能飛上太空,__________也能飛上太空。
運載火箭能__________,也能__________。
師:孩子們說得很對。經過科學家多年的探索與努力,“飛天”已不再是我們的夢想,它真正成為現實。板書“現實”。
【點評】
作為一篇識字課文,識字當然是重中之重,但絕不是唯一的目標。教學中如果一味地除了識字還是識字,也會降低孩子學習的興趣,更何況本課只要求認讀八個生字,任務不重,難度不大。本課的八個詞語,左右分成兩欄,這樣的編排看似無意實則有心,如果結合本單元的學習主題“走進科學”,可以更清晰地洞察編者的意圖。在教學中,筆者緊扣文本特點以“老師小時候的經歷”為教學線路,進行了有效拓展與延伸。在認讀生字后,引領學生走進美麗的神話,聽故事、激疑問、表夢想、呈現實。這一過程,既鞏固學習了剛才所學的生字,又進行了語言訓練,通過古今對比,學生還強烈地感受到當今科技的神奇,激發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
興趣。
作者簡介:朱利清,大學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諸暨市教壇新秀,曾獲諸暨市語文優質課比賽一等獎,紹興市語文優質課二等獎,浙江省課程改革試驗先進工作者。
(作者單位 浙江省諸暨市店口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