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杰
摘 要:來自偏遠山區或農村剛入學的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興趣的缺失,要不斷地在教育教學中摸索和探究,采用正確、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促進其思想學習等各個方面向健康良性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小學生;興趣;直接興趣;間接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何讓學生不僅好學,而且樂學,真正做學習的主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良好態勢,這是為人師者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
作為農村小學教師而言,最為困惑的是學生自身學習興趣的淡薄。一般對于來自農村的學生來說,學齡前教育尤其是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很薄弱,加之家長對于孩子目標理想等教育引導的不夠以及學習氛圍營造的缺乏,對于教師來說都面臨著極大的
挑戰。
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某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一種力量。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熱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接受系統性學習的初級階段,培養興趣顯得尤其重要。
一、加強學習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培養直接興趣
學習若能給孩子帶來快樂,那么孩子一定會喜歡學習,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興趣越是以直接興趣為主。例如:低年段的孩子在美術課上喜歡天馬行空,用五彩的蠟筆在紙上涂抹,看著五彩的線條在紙上延伸、擴展,他的思維、想象也跟著任意遨游。雖然他畫得并不怎么樣,但是老師如果因勢利導表揚他,他就會從中獲得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繪畫興趣的種子也會悄然在孩子心中生根萌芽。
因此,課上老師用動畫、謎語、故事等多種形式組織課堂教學,誘發興趣;引導動手操作,激發興趣。
二、明確學習目標,培養間接興趣
課上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把學習目的與生活聯系起來,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老師既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直接興趣,激發其勤奮學習,更要通過學習目的教育來提高學生的間接興趣。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潘菽認為:“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就可以激起他對學習的積極性,推動他在學習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三、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習興趣
小學生以其年齡特點一般具有好奇、好問、好動的特點,老師應充分利用它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例如,有的小學生在課上把五顏六色的課本一頁頁撕下來做紙飛機。這時,老師若不了解孩子的特點把這看成淘氣、搗亂,對孩子采取批評、冷淡、不理睬的態度,就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挫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
四、構建有利于學習興趣培養的外部氛圍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不管在何時何地,都要有熱愛學習、主動學習、樂于學習的強烈意識和探索鉆研質疑的精神,這無疑對學生將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總之,教師要善于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到學習充滿無限樂趣,讓他們感到學習不是負擔,而是一種需要。這應該是一項常抓不懈的育人工程,最終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高旭建.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甘肅教育,2005(4).
(作者單位 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大洼鎮風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