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修軍 姜艷芳
今年,乳山市教育系統以“三個準則”規范作業設置,以“四項制度”強化作業督導,以“三個活動”提升作業實效,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堅持三個準則,規范作業設置
1.精心設計。要求教師設計作業時著眼于“精”字:一要緊扣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力求使學生通過作業鞏固所學知識;二要精選“伴你學”、省編練習冊中的題目,或緊扣教材進行創造性改編;三要注重作業的趣味性,靈活形式,豐富內容,讓作業成為學生豐富知識、拓展思維、提升能力、激發興趣的重要途徑,堅決杜絕枯燥乏味地死記硬背、機械呆板地重復練習。
2.分層布置。根據學生的基礎及個性的差異,綜合任課老師意見,把學生分為學習能力較弱的“加油生”、學習能力一般的“提高生”、學習能力較強的“優秀生”。在此基礎上,將作業設計為A、B、C三種“套餐”,即基礎性作業、提高性作業、發展性作業。基礎性作業,為本課時必須完成并掌握的簡單作業;提高性作業,為基礎作業的提高變型;發展性作業,發展思維、提高能力并具有一定難度的作業。學生根據自身實際,自選“套餐”,獨立完成。A、B、C三種“套餐”,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通過不同度、不同量的作業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共享成功的喜悅。
3.回頭測試。做實“有效作業回頭檢測”。根據本周學生作業存在的共性內容,結合能力培養的有關內容進行專項檢測,試題、試卷、反思總結統一格式,測試完上交教導處檢查評比。
二、完善四項制度,強化作業督導
重點創新完善了四項制度:
1.作業審批制度。當日設置的作業,必須在教研組集體研討的基礎上,以“報告單”的形式報教導處,分管該學科領導審批通過后,方能布置或印發給學生。
2.家長簽字制度。對作業完成不及時甚至照搬照抄作業的學生,在班內通報批評,并且要求每次作業必須有家長簽字,同時要求家長對教師布置情況及學生完成情況給予中肯評價。
3.超量、無效作業“家長喊停”制度。在作業分層的基礎上,通過家長會、“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長發放《有效作業管理規范及評估細則》,讓家長參與作業評價,加大隨機檢查力度,實現家校聯手、全程督導。發現教師布置了超量或重復的作業時,家長有權“喊停”,允許孩子拒絕完成超負荷的作業,確保有效作業落到實處。
4.學困生作業面批制度。倡導任課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對學困生的作業“面對面”批改,對學生作業中存在的知識缺漏或“斷橋”的知識環節及時補救,讓學困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關注,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
三、開展三個活動,提升作業實效
1.作業承諾活動。在開學第一周,組織各班級召開專題班會,讓學生對全班同學和全體任課教師公開承諾“認真、及時、獨立地完成作業”,并簽訂承諾書,請小組成員和教師共同監督。
2.作業展評及作業標兵評選活動。每月組織一次優秀作業展評活動:從各學科作業中各選出5本保存完好,書寫工整、解題規范、正確率高、訂正及時的優秀作業進行“班內展評”,在此基礎上每班推薦12本(各科2本)優秀作業進行“學校展評”,最終綜合評議出10份“最佳作業”,印發給全校學生作為示范。半個學期組織一次“作業標兵”評選活動:綜合半個學期以來的表現,分班、校兩個層面,將作業一直非常認真、規范的樹為“標兵”,頒發證書和獎品,表彰先進、樹典立范、激發熱情、帶動整體。
3.“黃金問題”征集活動。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完成當日作業的前提下,在作業本上向老師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學科教師作業批改時要對學生的問題留下鼓勵性的評語,并為學生釋疑解惑,指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或方法。通過質疑問難,引導學生敢于質疑、善于思考、勇于創新的學習習慣。
(作者單位 山東省乳山市南黃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