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林
摘 要:就農村“隱性輟學”的原因對周圍幾所初中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分析,發現農村“隱性輟學”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家庭經濟困難;二是學校教育模式、教育方式、教師教學態度等方面的原因;三是學生自身不好學,把學習當成任務和負擔來看待及對教師不滿等原因;四是社會環境方面的影響。
關鍵詞:隱性輟學;農村;初中
一、來自家庭方面原因
現在農村有些家庭困難,家長為了維持生計,長期在外打工,將子女留在家里,使他們的子女成為留守學生,好一點的還有爺爺奶奶照顧這些留守學生的生活起居,但由于爺爺奶奶對他們的過于寵愛,要什么給什么,致使這些學生嬌生慣養,自由散漫,學習不認真,常常無所事事而迷戀網吧,上網成癮,整天心思不在學校,迷戀網上虛擬的生活,出現早戀等等現象,這樣的學生占我所調查的156個學生的22.6%。其二,某些單親子女的家長不負責任,由于父母間相互推脫撫養和教育的責任,子女像足球一樣你踢過來,我踢過去,缺乏家庭的溫暖,這樣的學生有時連生活都得不到保障,成為問題學生是必然的了。這樣的學生占我調查的學生總數的5.8%。
二、學校方面的原因
許多學校在教育過程中都是以優等生為中心。教學內容以優等生能夠“吃飽吃好”來選擇,教學進度以優等生的接受程度來安排,只要優等生能消化,就奔命朝前趕進度;課堂教學以優等生的互動情況來設計、提問問題,黑板演練、作業展示、范文宣讀等,都成了優等生的“專利”。而中等生和差生的待遇則是: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不考慮差生和中等生的實際情況,不管他們是否聽得懂、跟得上、消化得了,課堂教學中沒有被提問回答的機會,得不到教師關注的目光,課外輔導沒有份兒,作業做不做、對不對沒人管,隨時得到的是教師冷漠嫌棄的態度、冷嘲熱諷的語言。多數中等生和差生成了少數尖子生的“陪座生”,以致成績越差、越厭學,在校坐冷板凳,度日如年。寫到這里,反思自己和學校的做法,張念蒙老師無疑是一語中的、切中肯綮。我們幾乎每一位老師都在實際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忽略了那些默默無聞、看著挺乖,坐在教室里但心思飄搖在云里霧里的學生們,我們很少能夠看出他們隱藏的不安和痛苦,很少能夠在他們其實非常需要我們時說一句體恤的話。
三、學生自身的原因
由于教師過分追求升學率,從而驅使老師把精力主要用在好學生身上,而忽視了對成績中下等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對他們的要求是:只要不惹事,上課別說話,不影響別人,哪怕睡覺都行。老師批改差生作業也不像批改其他學生的作業那樣認真,如遇到與學習無關的臨時任務,老師也盡可能指派差生去承擔。也許是學生受夠了這種默默無聞的待遇,他們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和耐心。有時也想埋頭用功、奮起直追,可是,實在受不了老師對他們的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特別當這些學生看到教師給那些“尖子生”和“優等生”開小灶的情景,很憤憤不平。為了解除心中的怨氣,常?!皥髲汀崩蠋煟瑫r常逃課,致使他們被逼為“隱性輟學”的學生。
四、社會環境方面的原因
由于初中生正處于青少年期,心理和生理上都很不成熟,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辨別是非的能力,易受到不良的社會環境影響。而目前一些農村初中學校周邊的環境令人擔憂。第一,學校周邊的治安狀況欠佳,學生被勒索財物,被盜等現象屢屢發生,學生缺乏安全感。第二,一些個體業主利欲熏心,不顧有關的法令或向學生出租不健康的書刊,或向學生出售煙酒,或打著“學生優惠”的招牌引誘學生進入電子游戲室、網吧、桌球室等場所,以達到非法牟取暴利的目的。學生一旦癡迷上這些“愛好”,就會無心學習,經常逃學、曠課。第三,農村某些文化市場上“黃毒”“黃網”的影響,致使一些學生無心讀書,一場黃色錄像或一本淫穢書刊都可以使多年的學校教育付諸東流。
以上是我在對周圍幾所學校100多名有“隱性輟學”之嫌的學生及學生家長調查時所搜集到的信息,文中有些語言是他們的肺腑之言。通過本次局部調查說明“隱性輟學”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將給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帶來不利影響。不論從培養全面成長的人才角度,還是從培養合格建設者的目標出發,重視“隱性輟學”現象并積極治理這一現象已成為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蘭靖,張念蒙.輟學與隱性輟學含義辨析[J].考試周刊,2008(43):204.
[2]蘭靖,張念蒙.隱性輟學學生群的基本結構[J].考試周刊,2008(44):201.
[3]蘭靖,張念蒙.隱性輟學學生群的表現形式[J].考試周刊,2008(45):189.
[4]蘭靖,張念蒙.隱性輟學的基本性質剖析[J].考試周刊,2009(1).
(作者單位 湖南省邵陽縣灣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