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婉玲 黃巧宜 廖科萍
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前列腺癌的有效微創方法之一[1],與傳統開放性手術相比,其具有術中出血量較少、術后患者恢復速度較快等特點[2],已在臨床進行廣泛使用。但近年來,經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的并發癥發生率在逐漸增加,嚴重影響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本研究對我院自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就診并行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的36 例前列腺癌患者給予分組護理,探討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后的有效護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就診并行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的36 例前列腺癌患者按照隨機的方式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18 例。研究組年齡49~76 歲,平均年齡(63.2±0.8)歲,前列腺腫瘤直徑2.4~5.0 cm,平均腫瘤直徑(4.2±0.1)cm;對照組年齡51~79 歲,平均年齡(63.9±0.7)歲,前列腺腫瘤直徑2.5~5.1 cm,平均腫瘤直徑(4.4±0.3)cm。兩組患者在年齡、腫瘤直徑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術前常規準備,并給予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治療,之后采用不同的護理措施。對照組患者僅進行術后常規護理措施,包括術后病情觀察、生命體征監測、預防感染等;研究組患者在進行術后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心理護理、飲食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對兩組患者的術后護理結果給予觀察并記錄。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 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2.22%,明顯低于對照組(61.11%),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后護理結果(例)
3.1 常規護理措施 前列腺癌患者行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后,應對其病情以及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觀察,包括患者傷口變化、面色、心率以及血壓等,若患者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告知主治醫生并配合其進行搶救處理。患者術后應進行常規給藥以預防感染,并指導其遵醫囑服藥。
3.2 護理干預措施 前列腺癌患者手術后,由于自身對手術情況并不了解,因此易產生緊張、恐懼等心理負面情緒,擔心術后治療效果,從而影響患者病情。護理人員應及時向其講解有關手術相關情況與術后注意事項,并指導患者家屬積極配合治療,給予患者適當自信心,從而使患者以最佳心態接受治療。患者術后應給予富含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等食物,促進其體力恢復,并可適當進食膳食纖維,預防便秘發生。患者術后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忌煙酒。保持患者會陰部清潔,并定期進行收縮盆底肌鍛煉,保持積極樂觀心態進行治療。
3.3 并發癥護理措施 若前列腺癌患者行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后出現相關并發癥,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對癥護理:(1)患者發生尿外滲時,應及時對其尿管進行固定妥當,并保持腹腔引流管的暢通,若發現尿管出現不通暢情況,應及時對導尿管沖洗,或調整導尿管位置,若上述措施仍無效應及時更換導尿管。(2)患者發生尿失禁時應對其進行積極的心理護理,避免患者出現自卑心理,并指導患者進行盆底肌鍛煉以及生物反饋治療,告知患者尿失禁可通過醫療手段以及自身努力完全治愈,增強其自信心。(3)患者發生尿道膀胱吻合口狹窄的主要因素有患者手術過程中對尿道造成損傷、患者術后出現尿路感染以及術后尿管的拔除時間過早,其護理措施是對患者膀胱每日2 次沖洗,使導尿管保持時刻暢通,預防患者尿路感染,盡量避免導尿管反復插拔,若患者出現尿道膀胱吻合口狹窄,則應對其定期行尿道擴張[3]。(4)患者術后出現性功能障礙是臨床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術后應向患者詳細講解病情,增強患者術后性生活自信心,同時指導其伴侶對患者給予必要的幫助,并積極配合患者治療,給予其精神支持,部分患者經上述措施仍不見好轉,可給予藥物治療。
綜上所述,對前列腺癌患者在行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后給予常規護理與護理干預相結合的綜合性護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許義,周紅艷,儲姜,等.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15 例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8):1902.
[2]張霞,沈!.經腹膜外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4):56-58.
[3]苗琳.腹膜外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8 例護理配合[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