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光
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病多發(fā)病,傳統(tǒng)觀念認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為細菌,但有研究顯示,急性呼吸道感染很大部分是由非典型病原體引起的[1]。筆者針對2009年~2011年期間本院所收治的呼吸道非典型病原體感染患者200 例展開了肺炎支原體、嗜肺軍團菌Ⅰ型以及肺炎衣原體血清IgM抗體聯(lián)合檢查,并針對3 種病原進行流行病學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09年~2011年期間所收治的經(jīng)檢查確診為呼吸道非典型病原體感染的患者200 例,其中,男性患者110 例,女性患者90 例,年齡8~65 歲,平均年齡(43.2±1.5)歲。
1.2 方法 對所選取的200 例呼吸道非典型病原體感染患者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1)標本采集:采集該患者急性期和恢復期的血液樣本并分離血清;(2)選用鄭州安圖公司生產(chǎn)的生物芯片(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樣本中的9 項病原體IgM抗體。無菌靜脈穿刺采集其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液4000 轉離心5 min分離血清2℃~8℃冷藏,并在7 d內(nèi)檢測完畢[2]。并以檢查結果為主要依據(jù)進行流行病學臨床資料匯總及分析。選用西班牙VIRCELL公司的非典型病原體聯(lián)檢試劑,陽性評判標準[3]:血清抗體效價IgM不低于1∶16。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結果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分析采用t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肺炎衣原體方面,三年期間的陽性率分別為1.0%、2.0%和1.5%,3年期間陽性率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所選取的200 例患者的非典型病原體檢測結果詳見表1。

表1 患者的非典型病原體檢測結果(單位:例)[n(%)]
從非典型病原體檢測結果與人群之間的關聯(lián)性來看,通過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患者的非典型病原體檢測人群相關性結果[n(%)]
由表2可知,不同的人群非典型病原體感染情況有所不同,男性感染數(shù)量相較于女性要少,不同的年齡段的感染情況也有著較大的差異,<18 歲的人群和≥56 歲的人群感染數(shù)量較多,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通過針對佛山地區(qū)呼吸道非典型病原體感染進行了多年連續(xù)監(jiān)測、系統(tǒng)分組、大樣本量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獲得了可代表三年期間佛山地區(qū)呼吸道非典型病原體感染第一手資料并為其臨床治療提供了可靠性依據(jù)。結果顯示,2009年~2011年期間,肺炎支原體陽性率2009年度最高,有41 例,陽性率達20.5%,而2010年和2011年分別為14.0%和17.5%,三年期間對比肺炎支原體陽性率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嗜肺軍團菌Ⅰ型陽性率方面,2010年最高,達到12.5%,2009年和2011年分別為11.0%和10.5%,三年期間嗜肺軍團菌Ⅰ型陽性率具有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肺炎衣原體方面,三年期間的陽性率分別為1.0%、2.0%和1.5%,三年期間陽性率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綜合結論可以得出:不同的人群非典型病原體感染情況有所不同,男性感染數(shù)量相較于女性要少,不同的年齡段的感染情況也有著較大的差異,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流感病毒A和肺炎支原體是本地區(qū)獲得性肺炎和急性氣管炎—支氣管炎的重要病原體,并有混合感染情況[4]。
[1]陸敏,曾玫,陸權,顧蘭琴.上海地區(qū)小兒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臨床流行病學特征[J].中國抗感染化療雜志,2005,5(3):152-155.
[2]唱麗敏,陳云峰,周麗琴,等.肺炎支原體IgM與CRP在支原體肺炎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74-75.
[3]周一平,陸學東,陳小可,等.呼吸道病毒和非典型病原體與下呼吸道感染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0,17(11):2278-2280.
[4]周一平,陸學東,陳小可,等.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非典型病原體與病毒檢測[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8):901-904.